◆王娟霞
(隴南市武都區洛塘中心小學)
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王娟霞
(隴南市武都區洛塘中心小學)
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閱讀教學,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歸宿。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閱讀教學。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歸宿。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學習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學習悠悠上下五年的歷史文明,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領悟到人類的真善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傳統的閱讀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參考大量的資料后,寫寫畫畫,圈圈點點,然后把這些內容講給學生,一堂課下來,學生寫得不亦樂乎。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在教師引領之下,展開自主閱讀,讓學生在獨立自主的閱讀中自我發現,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就是促進知識的生成。閱讀教學就是通過各種對話,促進生態生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學生、文本、作者,是最基本的要素,其中文本就是把各種要素緊密相連,實現了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但語文教師必須要明白,每一類對話的主題必須是學生,對話的最基本的依據必須是文本。所以,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就必須堅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原則,切不可包辦代替。
以往的課堂,我們往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記得多,教師問得多,學生思考得多。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資料和網絡已走進我們的學習生活,所以,學生也好,老師也好,有問題都先要去去查閱參考資料,各種輔導書籍,都喜歡百度一下,這樣就恰恰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最根本方法——朗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今天,我們仍然要十分強調朗讀的重要作用。朗讀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對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使學生保持穩定的注意力,培養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朗讀還可以積累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世界,對于寫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如齊聲讀、個體讀、默讀、指名讀、快速瀏覽等閱讀方式展開朗讀,也可以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學會篩選相關信息。
教學情境其實就是教學環境和教學感情的融合,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非智力因素,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師生形成輕松活潑、積極的情感因素,實現教與學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個好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引領學生進入一個特定的藝術境界。隨著多媒體進入課堂,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更能使語文閱讀教學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充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過程出現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場景。筆者根據課文敘述,小女孩“流落街頭,幾次擦燃火柴產生的幻想,餓死街頭”制作了圖片,大屏幕展現這些場景。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疑難之處讓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國大部分語文課堂上的內容講解按照教材或教材參考指導上進行的。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單一,過于籠統。不是問題太大,學生無從做起,就是問題小而多,學生感到凌亂,理不出頭緒。其實,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于教師沒能很好地鉆研教材,走了捷徑,只注重參考教案和答案,脫離了文本。所以,教師首先要研究課程學習目標,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內涵,充分駕馭教材,把需要講給同學們的內容,精心設計成幾個問題。讓這些問題貫穿整個課堂,使課堂知識體系更富條理,脈絡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在設計問題時,還要考慮到能不能激發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能不能引領學生繼續深入地研究文本,能不能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這樣說來,設計問題,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范圍和思考水平,問題不能過難,也不能過于簡單。同時,在設計好大論題的同時,也要有小問題的輔助。有時,一個小小的問題,只要能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可以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突破難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教師在講《背影》時,當讀到“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時,教師馬上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會怕父親和別人看見自己的眼淚?這個問題就會引起學生對愛的表現的討論。學生爭先恐后,說出了不同的答案內容。教師沒有馬上進行評判,而是讓學生先讀完了整篇課文,然后讓學生再次回答。這一過程中,學生讀得很仔細,思考的很認真。我想,這就是一個好的問題所產生的閱讀效應。從這一層意義上說,老師的問題應該有創新性,學生的回答也應該是多角度的。語文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從不同層面,各個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
實踐表明,合作互動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更是效果明顯。合作學習使學習氣氛非常濃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開展合作互動學習,可以拓展學生掌握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組,指定組長,給每位組員都應該分工,讓他們各負其責,體驗到每位組員的存在價值。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同樣也應該有評價這一環節。我想,既然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不應該只注重結果評判,更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