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
本刊訊:全國各地中小學已陸續開學。福州市中小學校開學第一課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融入了更多傳統文化元素。
福州市烏山小學將當地歷史名人林則徐的家訓貫穿開學第一課的教學中,通過分享孝善故事、制作孝善心愿卡、臨摹林則徐家訓等方式,弘揚孝善傳統文化;福州市融僑小學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在元宵花燈現場重溫佳節,介紹民俗禮儀;福州市錢塘小學屏北分校的開學第一課不急于讓孩子們“收心”,通過動感十足的醒獅表演、醒獅派發糖果等活動,向學生送上新學期祝福。
福州市教育局局長鄭勇說,近年來,教育系統自上而下重視歷史文化在青少年學生中的傳承工作,通過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助推素質教育、助力幸福教育,在堅定學生信念、培育家國情懷、厚植文化自信、增添學生氣韻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然而,在傳統文化回歸校園的社會氛圍中,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認同傳統文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福建社科院研究員許維勤說,只有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傳統文化要義,才能讓學生個性化地將傳統文化學以致用;只有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孤立、模式化地灌輸,才能讓每個學生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找到“尋根之路”。
本刊訊: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日前聯合發文,將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構建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長效機制。安徽省將力爭用3 至5 年的時間,實現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推動校長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率先達到縣(區)域內校長教師資源均衡配置,保障鄉村學校特別是村小、教學點教學和教師的需要,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市在更大范圍內推進校長教師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根據文件要求,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在同一學校任滿兩屆的校長(含副校長)或在同一學校任教6 年以上的教師應交流輪崗。每年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人數應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名師和特級教師等應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20%。據介紹,安徽省現階段縣(區)重點推動城鎮學校校長教師向鄉村學校交流輪崗;城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校長教師向薄弱學校交流輪崗;鄉鎮范圍內重點推動中心學校校長教師向村小、教學點交流輪崗。
本刊訊:青島市120萬名中小學生近日喜迎新學期,又恰逢元宵節,全市各校紛紛將民俗活動融進開學典禮和新學期教育活動,有的搖元宵,有的猜燈謎,有的則把舞龍舞獅隊請進校園,給學生一個歡歡喜喜的新學期第一天。
振華路小學在校園掛滿了各種燈籠。學生進校后,可以和來自社區的居民一道,觀燈、賞燈、猜燈謎,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和傳統民俗的魅力。在青島棗山小學,學校將所有學生和家長請到操場,并請來舞龍舞獅隊、高蹺隊等表演團隊,讓學生在校園里就能真切感受到敲太平鼓、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等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
青島市少先隊“小手拉大手共筑碧水藍天”主題隊日活動在山東路小學舉行,該校學生向全市少先隊員發出倡議,倡導大家減少污染,保護自然。
滾鐵環、打蝸牛、編花籃、抬花轎……這些曾經是70 后、80 后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傳統游戲,如今正逐漸淡出孩子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電子游戲。今天,青島永寧路小學舉辦“游樂童年,戲鬧元宵”游戲節暨開學典禮,1000 多名小學生將這些傳統游戲玩兒了個遍。孩子們在游玩中記住了經典,讓優秀傳統老游戲得以發揚光大。
本刊訊:為推進華夏未來新項目建設,學習借鑒在京兒童游藝項目規劃設計經驗、創新思維模式,并對北京消防安全工作進行實地了解,值此“兩會”召開期間,3 月8 日,華夏未來基金會執行理事長邢元敏,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徐崗、副書記劉亞男,華夏未來基金會副理事長于景文、杜彩霞、閆希軍、趙騫等一行赴京實地考察。
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大家考察了新址的建設情況,并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齊鳴秋進行交流座談。齊鳴秋副主席就目前科技文化中心的建設亮點、功能版塊的劃分、籌建與管理等方面的情況逐一進行詳細介紹。隨后,讓大家實地查看了正在建設中的中心主樓。在深入了解了空間利用、消防安全和籌建規劃等方面的工作后,邢元敏理事長對宋慶齡基金會新宮在各功能性的劃分充分考慮到青少年兒童的需求等方面予以肯定和贊揚,并希望今后能夠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津京兩地少年兒童的發展需求。
此次學習考察,大家還參觀了朝陽公園的“藍色港灣”、北京大悅城的“藍天城體驗館”和“老牛兒童探索館”。通過參觀學習,大家都倍感大有裨益,并一致認為應該將其中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運用到華夏未來下一步的項目建設工作中,繼續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將新項目做實做好,更好地為京津兩地青少年打造高品質的活動空間。
本刊訊:2 月24日下午,宜昌市青少年宮2016 年工作會隆重召開。宮副主任萬新主持了會議。宮主任王衛平向團市委領導和全體教職工作了《宜昌市青少年宮2016年工作報告》。報告全面總結了2015 年工作,分析了青少年宮校外教育事業發展所面臨的內外 形勢,部署了2016年工作。
團市委副書記魯武出席會議,并對在座教職工提出三個要求:團結,領導班子團結,教職工隊伍團結。擔當,敢于擔難,勇于擔責。跨越,辦學模式跨越,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辦學品質;青少年宮社會公益職能的跨越;自我管理和建設的跨越,要為校外教育做好頂層設計。
會上,活動部、總務部、鴿子花聲樂中心、美術中心四個部室被授予“2015年度宜昌市青少年宮先進部室”榮譽稱號,楊建新、陳春艷、王景錦、微、秦黃、何榮、李美霞、夏祖國8 名同志被授予
最后,宮主任王衛平與常務副主任文昌玉,副主任韓波、萬新,支部委員高博寧,分管主任與部門負責人分別簽訂了2016 年目標責任書。
本刊訊:記者從安徽省教育廳獲悉,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安徽省將全面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去校長職務的“行政化”,讓校長更職業。
在2 月1 日至2 日舉行的安徽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安徽省教育廳長程藝表示,安徽將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消除制約教育發展和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在前期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給股級、科級的校長不如讓校長往教育家的職業化方向發展。”程藝說,許多校長也并不愿意做行政化的校長,更愿意做職業校長,校長職級制改革就是鼓勵更多教育家校長的產生。
此前,安徽省在馬鞍山市博望區、銅陵市銅官山區先行試點校長職級制改革,取消以行政級別定校長等級,代之以個人綜合能力評定職級。“去行政化”不僅讓校長擺脫了“公務糾纏”更專注于教育本身,而且也讓校長的選拔機制更加公平和專業。根據安徽省教育部門的改革時間表,從今年起安徽將在全省范圍內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到2020 年前,全省將逐步取消校長行政級別。
在此基礎上,安徽省還將全面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無校籍管理”和“縣管校聘”制度,推行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促進形成優秀教師流動共享的新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配置。
本刊訊:從黑龍江省政府獲悉,該省將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從今年起,將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2017 年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
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即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免費教科書資金,國家規定課程由中央全額承擔,地方課程由省級全額承擔。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由中央與地方按5:5 比例分擔。地方負擔部分,由省與市縣按7:3比例分擔。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確定全省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
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國家確定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為普通小學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在此基礎上,對寄宿制學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 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繼續落實農村地區不足100 人的規模較小學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的政策,取暖費依據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補助范圍分三檔給予補助;對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標準補助公用經費。
本刊訊: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武漢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武漢將建立起中小學配建分級預警制度,按照學位緊張程度,為各片區亮起“紅綠燈”,亮起“紅燈”的片區將停止新建樓房審批。一直以來,不少武漢家長感慨孩子上學難。以光谷,江岸區后湖片區為例,10 年前新建了一批樓盤,近年來入住率不斷提高,就學需求增加,片區每年需擴建3 至4所學校,卻沒有擴建。與此同時,隨著“老小區”的萎縮,部分學校卻“招不滿”。
為了解決這些新建小區居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武漢將建立起全市中小學配建分級預警制度,為入學矛盾嚴重突出的片區亮“紅燈”、一般嚴重的亮“黃燈”、無入學矛盾的亮“綠燈”。
據了解,根據《武漢市普通中小學布局規劃(2013—2020 年)》和各小區人口數,目前武漢市教育局和武漢市規劃局已經將中心城區矛盾突出的地區全部找出,共10余處,分布在江岸的后湖、江漢漢興街等地區。分級預警制度兩年更新一次,今年年內將公布詳細信息。
根據規劃,5 年后武漢市將新增332 所中小學,學校配建與新建小區建設同步,實現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啟動入學矛盾突出地區的60 所中小學配套建設。完成最后一批40所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91 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本刊訊:說話細聲細氣、走路扭扭捏捏,一些男孩比小姑娘還靦腆……為培養孩子健全平衡的性格,武漢一小學新學期專門實驗性設立“男班主任工作室”,希望通過男教師引導示范來給男孩增添陽剛氣。
這是武漢市育才小學開發區分校新學期開展的一項探索。據了解,由于工作瑣碎、責任重,且薪水待遇并不優厚,很多男性選擇職業時都不愿當小學老師。全校104 名教師中男教師只有24 名,不到四分之一;44個班主任中僅有6名是男性。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少男老師的引導,現在不少男生很像小姑娘。比如有些班級每天早讀都由女老師帶,男生們模仿女老師朗讀,甚至平時說話的抑揚頓挫也越來越像女性。
針對這種情況,育才小學決定成立10名男教師組成的“男班主任工作室”。學校德育負責人表示,新學期,精選的10 位男老師將帶領孩子們參加戶外拓展、生存挑戰等活動,培養勇氣和對運動的熱愛;組建“男教師巡講團”,定期給男教師少的班級上專題課。
本刊訊:針對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問題,浙江日前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出9 個方面的措施,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并為城鄉教師均衡配置提供政策支持。
這些措施包括拓寬鄉村教師補充渠道;組織實施鄉村學校教師定向招聘、定向培養專項計劃;推動義務教育教師、校長交流制度;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等。按照“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浙江將鼓勵有需要且有條件的地方,對到鄉村學校從教的高校畢業生,實行上崗退費政策;鼓勵支持特級教師、高級職稱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對到鄉村學校支教1 學年及以上的退休或完成交流任務的特級教師、高級職稱教師,可給予每人每年兩萬元的工作經費;對在同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校長連續任職達到10 年、教師連續任教達到12 年的,則均要求實行交流,并隨遷人事關系。
同時,要求各地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研究制訂提高鄉村教師教齡津貼標準政策;提高鄉村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2016年,鄉村幼兒園非在編教師人均年收入應達到當地社會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以上。在機構編制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對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照城市標準統一核定,并通過調劑編制、加強人員配備等方式,解決鄉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
本刊訊:近日,由江蘇省無錫市教育局組織編寫的《環保教育專題讀本》在無錫師范附屬新城小學舉行首發儀式。各市(縣)、區教育局分管局長、基教科長及相關學校代表參加活動。
《環保教育專題讀本》是無錫市首本將環境教育與中小學課堂相結合的專題讀本。該書共16章節,匯集了有關空氣、土壤、水源、垃圾分類等方面的環保知識,圖文并茂,內容翔實,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值得一提的是,該書在各知識點中融入了大量無錫元素,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地認識本土環境的現狀和特點。
據了解,無錫市的環保專題教育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07年,該市教育局就推進在中小學開設以各種環保教育實踐為主要內容的環保課,還把環境教育、校園污染源控制和節約型校園建設等內容納入教師培訓菜單,將綠色環保活動作為學校課程開發、研究性學習和選修課內容。把學校環保教育延伸到社區,建立了一批環保教育基地和環保實踐基地,推進了校園節水工程、校園治污工程和校園垃圾回收利用工程。
本刊訊:記者23 日從教育部了解到,截至2015 年底,全國共有1302 個縣(市、區)通過督導評估認定,完成2020 年目標的47%。
據了解,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5 省(市)所有縣級單位全部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廣東、湖北、福建三省通過認定的縣(市、區)比例均超過80%。
一年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545 個縣(市、區)進行督導評估認定,對757 個均衡縣開展監測復查,對1600 個縣進行過程性評估。
教育部督導辦主任何秀超說,教育督導工作中注重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合理劃片、對口入學、陽光招生等舉措緩解擇校熱,通過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和評價體系改革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通過建立全納體系、關愛體系、同城待遇、擴大免費范圍等措施保障殘疾兒童、留守兒童、隨遷子女、貧困兒童等各類特殊群體的受教育權,促進教育公平。
他說,盡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但還沒有達到《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所提出的預定目標,還存在著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校布局調整不合理、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滯后、部分學校管理水平和資源使用率低等方面。
此外,教育部下一步將研究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均衡評估辦法,實現義務教育更大范圍、更高標準、更有質量的均衡發展。
本刊訊:春季開學在即,不少學校將啟動春季校服征訂工作。對此,成都市專門要求中小學在是否選用校服問題上要廣泛征求本校家長意見,與家長委員會共同商定。同時,學校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學生穿著或購買校服。
當前,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統一著裝上學成為國內中小學校的普遍做法。但在部分地區扔存在校服標準較分散、管理部門協調不緊密、學生及家長參與度低等問題。
對此,成都市教育局專門發文規定,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在選用校服方面應廣泛征求本校家長意見;確定學生穿著校服的學校,要與家長委員會共同制定校服穿著制度,不能損害家長及學生的利益。
根據國家規定,中小學校服安全與質量應符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中小學生校服等國家標準;成衣要具備齊全的合格標識,并有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本批次成衣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對此,成都市教育局將適時派出督查組,開展校服質量工作專項督查。
本刊訊:中華教育改進社日前發布的《2015 年度中國教育改進報告》稱,2015 年教師職業倦怠不斷蔓延,發展到多年來范圍最廣、程度最深的程度。這次職業倦怠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城鎮普通學校教師明顯比鄉村教師嚴重。
該報告稱,此前職業倦怠主要存在于鄉村教師,這次大范圍擴展到城鎮教師,其中包括一些被社會上認為很好的學校的教師。
報告稱,鄉村教師的職業倦怠主要源于成就感低、條件艱苦、地位和待遇低,造成這波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當下的教育管理和評價問題長期積累的作用,在這種管理和評價下教師的主人意識越來越淡薄,遇事自己做不了主,自己理想的教育教學理念無法施展,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得不到有效發揮,成天充斥著被動的忙碌。具體而言:包括社會對教師角色的不認可,家長對教師的要求更苛刻,學校內部升學競爭壓力加劇,來自行政部門的各種考核、檢查、評比增多且標準不明晰,缺少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學生較以往更加脆弱,說不進,講不得。
在北京某知名小學任教的李女士也表示,職業倦怠主要是自己理想的教育教學理念無法施展,如果有合適的其他工作的話,她也會考慮轉型。
此前媒體報道,2015 年杭州等城市教師招聘出現很多崗位報名不足的情況,知名小學也招不到教師,部分城區三成崗位報名達不到開考條件。
該報告稱,如果僅有少量教師職業倦怠,可能是個人修養問題,大面積教師的職業倦怠則不能不從學校管理和教學評價乃至整個社會環境上加以改進。
本刊訊:上一堂森林防火知識課、寫一篇以森林防火為主題的作文……記者15 日從四川省教育廳獲悉,從今年起,森林防火教育將走進該省中小學課堂。
四川屬全國第二大林區,森林資源富集。據統計,四川省90%以上的森林火災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培養森林防火意識、普及森林防火知識要從中小學生抓起。
根據安排,四川中小學每年春季、秋季要深化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林業等相關部門將贈送有關森林防火知識讀本進校園、進教室、進課堂,學校通過開展森林防火知識競賽,舉辦森林防火知識講座,舉行主題班會、隊會等活動,普及中小學生森林防火 知識。
在提高學生森林防火意識的同時,四川省還以文件形式明確禁止動員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撲救森林火災。遇到有學生自發撲救火災的情況,學校要及時予以阻止,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中小學生在發現森林火災時,應當立即報警。在四川省森林防火期間(每年1 月1日至5 月31 日),中小學校經報批后組織郊游、野外活動要嚴禁學生野炊、燒烤、燃放煙花爆竹、點放孔明燈等野外用火活動。
本刊訊:陜西省渭南市編辦、教育局、財政局、人社局日前聯合發文,從今年起,實行農村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逐步健全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用2 至3 年時間初步實現縣域內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差距,全面提高縣域內義務教育質量。渭南市要求,按照“總量控制、統籌調配、按需設崗、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的原則,對縣域內教師實行統一管理、按需配備,把教師從“學校人”轉變成“系統人”。不斷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對農村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實行區域內統籌、“無校籍”管理。
全面實行中小學教師全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緊缺學科教師可由中心學校進行聘用,根據實際需要在區域內統籌使用。聘用單位(學校)會同任教學校負責聘用教師的使用、日常管理和績效考核。緊缺學科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在縣域內統籌實行。重點以中心學校為單位,在轄區內建立學區管理體制,對學區內緊缺學科教師實行“無校籍”管理,可實行教師定點教學、多點走教、輪流支教、兼職任教等相結合的方式,確保農村偏遠學校、村小教學點課程開足開齊。
鼓勵中青年教師到農村偏遠學校任教,在崗位聘用、職稱評審、業務培訓、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傾斜。同時設立專項經費,用于解決到農村偏遠學校任教教師,特別是跨學校任教的緊缺學科教師的交通、生活補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