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蕓
(重慶市銅梁區第一實驗小學)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唐 蕓
(重慶市銅梁區第一實驗小學)
閱讀是學生收獲知識的主要渠道,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背景下,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就成為了眾多教師關注的主要焦點,主要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有效性,并結合教學經驗與實踐,提出了幾點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掌握主動權,從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使閱讀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讓學生閱讀哪些內容學生就會學習哪些內容,這樣的學習方式雖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意,但是學生缺乏自主的思考時間,他們也很難在之后的學習中通過自己的閱讀能力來整體地理解文章的內容,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轉變教學方式,在新時期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
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是提高學生閱讀有效性的前提。在閱讀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在閱讀時就更有方向,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為學生制定閱讀目標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真正地理解這些內容,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真實有效。
例如,在教學課文《飛檐走壁的虎將》時,我就為學生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正確閱讀生字新詞;(2)抓住重點的詞語的運用,了解壁虎的特點和生活習性;(3)揣摩作者的寫作手法,并通過自己的留心觀察,描寫出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通過設計這樣的閱讀目標,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能夠朝著閱讀目標努力,并逐個完成目標,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有效性,又讓學生在親身的閱讀中感受到了閱讀的層次,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于不同的閱讀內容,教師要結合教學的目標為學生制定相應的閱讀目標,一般閱讀目標的設定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知識目標,即學生對于生字詞的理解與掌握,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等;二是方法目標,即學生學習課文的方式與過程;三是情感目標,即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可以獲得哪些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心理有何啟發等。根據這樣的層面來設計閱讀目標,學生就能夠在閱讀時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實效性。
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豐富多樣,如果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僅僅讓學生學習這一節課的內容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也不利于學生系統地進行閱讀。那么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適時地進行拓展,將閱讀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讓學生在閱讀時可以針對某一類的閱讀內容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學習,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就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生分析了這篇課文后,我再讓他們閱讀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像《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人魚公主》等。通過這樣的課程整合教學,學生既能夠體會安徒生童話的特點,還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的課文,增強學生的認知。并且,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有助于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閱讀其他的書籍,進而拓展學生的眼界,開闊學生的視野,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閱讀是學生收獲知識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就要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其自覺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在新時期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形式,不斷在實踐中創新,優化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可以在閱讀時加以思考,從而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閱讀的趣味性,并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為高效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課文《少年閏土》時,我就以課堂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1)閏土的相貌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找到有效的信息);(2)閏土和“我”在一起時,給“我”講了哪些事?(鍛煉學生的提煉與總結能力);(3)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與思考,你心中的閏土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深化文章的內容)。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學生的閱讀效果有了明顯的提升,在不斷的思考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且,師生的有效互動也可以讓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教師的鼓勵與肯定是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的源泉。在小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整理與總結,并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在評價時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受到教師的鼓舞,從而激勵他們更加積極地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我曾經組織學生在班級內舉行過一次讀書交流會,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讀書成果。有的學生就背誦了自己在課下學習的古詩,整齊的節奏與流暢的朗誦都讓學生十分羨慕;有的學生在活動中講了自己閱讀的小故事,新穎有趣的故事情節也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了起來;還有些同學幾個人合作排練了一出舞臺劇“望梅止渴”,趣味的服裝與學生生動的表演,都使得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樣的活動,也讓學生體會到了閱讀的趣味,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課外的閱讀。在活動結束時,我便對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評價,并讓學生評選出最好的節目,授予一定的獎勵,對于參與節目的學生,每個人都能獲得一定的獎勵。這樣的教學形式也會促使其他學生在課下努力閱讀,并爭取在課堂上展示自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教學的必然追求,也是全面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途徑。教師要為學生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整合并拓展閱讀內容,優化閱讀教學的過程,及時總結評價閱讀成果,讓學生受到鼓勵與肯定,進而增強學生的閱讀信心,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實現閱讀教學的高效。
[1]錢春香.有效的教學評價成就高效的課堂教學——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J].陜西教育,2013,(10).
[2]楊舟.新課程背景下小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D].華中師范大學,2010.
[3]張艷慧.對當下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1,(18).
[4]張進,韓麗.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 2011,(26).
[5]李振國.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17).
[6]蔡銀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學,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