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忠孝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第二中學)
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學的變革與反思
◆馮忠孝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第二中學)
作為一線的初中數學教師要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就應該多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等作一些反思,必須好好審視曾經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通過反思,尋不足,求發展,同時深入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和精神,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初中學術 教學反思 角色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標準不斷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曾經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逐漸被更科學更先進的理念所取代,所以作為一線的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想要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的步伐,就應該多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等作一些反思。
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必然先調整自己的角色和態度。新課程標準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與原來有較大的區別,而其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師角色的變換。
1.由“主宰者”轉變為“組織者”。以往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教學內容都需要經由教師傳達,學生只是被動的傾聽者,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全班競賽等方式充分打開思維,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教師更多的是做為學生提供思考的范圍、解決問題的方向、協調活動的秩序等輔助的工作。
2.由“傳播者”轉變為“引導者”。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數學教師要將初中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傳授給他們。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我們必須轉變教師是傳播者的這種姿態,要在課堂上做一個知識的引導者。因為在新的數學課堂上,傳播知識已經不是最主要的目的,知識的累積只能讓學生被動地存儲,能力的培養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并最終學以致用。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學習當好一個引導者,讓學生學會自主地探索數學知識的原理,掌握數學思維和方法。
3.由“領導者”轉變為“合作者”。新型的課堂應該是民主的課堂,教師應該放下領導者的架子,真正走到學生中間,成為他們最智慧、最溫柔的合作者,這樣學生才愿意跟教師主動交流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教師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的學習上的不足,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解決學生想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教材是用來“教”的,把教材內容完整地“轉”給學生,教師就完成了任務。如今,新課程要求我們要用好教材,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僅是教材所明確標示出的,還應該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智慧,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發揮。教材只是一個藍本,教師要在此基礎上豐富和完善,讓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和鮮活。具體來說,對教材的應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應是教材的拓展。教材的內容是比較固定和統一的,教學內容不要局限在這種固定和單一之中,教師應該結合自身的經驗和積累多為教學補充新鮮的、貼近生活實際的材料,特別是數學這類內容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科,更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用豐富、多樣的素材吸引學生,用新鮮、靈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點,這才是新時期的數學教師應努力嘗試的事。
2.教學內容應是教材的創造性延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以教材為基礎,但絕不應拘泥于教材,還應努力發揮創造性,開拓出適用于本班學生的特色教學內容。而如今的教材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發揮空間。以往的數學教材注重知識的傳授,現在的則更重視能力的培養,比如,把一些讓學生猜測、想象的內容編寫進來,增加了讓學生自主在生活中調查、探討的部分……這些都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際模擬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等。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個部分,創造性地應用教材、“改編”教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樂學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數學素養,因此在教學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必須合時宜地作出調整。以往的數學教學以傳遞知識為目的,教師大多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再加上一些教師喜歡搞題海戰術,學生不但很難愛數學,甚至有懼怕的心理。因此轉變教法必須從“趣”入手。首先,課堂上多問學生,激發學生思維興趣。課堂上,教師能夠合理地設計課堂提問,就能夠激發學生突破慣性思維的束縛,綻放出獨立思考的火花。其次,課堂上多用新媒體活躍學生的耳目。多媒體課件具有新穎、生動、直觀的特點,用來呈現抽象的數學原理、空間位置、證明過程等,能夠使之異常生動鮮活,對于感性思維活躍的初中生是很好的激“趣”手段。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能把抽象的數學符合、定理、證明的過程展現在屏幕上,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解決了重點和難點問題,符合學生的感性思維,使學生在不感到困難的學習中興趣高漲。
總之,新時期,想要教好初中數學,我們必須好好審視曾經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通過反思,尋不足,求發展,同時深入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和精神,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讓他們在數學的世界領略別樣的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