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肇林 丹東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遼寧丹東 118000
丹東市城市廊道淺談
文/張肇林丹東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遼寧丹東118000
如何正確的認識城市廊道,在城市規劃中注重保護自然生態廊道,營造人為特色廊道,以此豐富城市空間廊道的網絡脈絡是城市規劃工作者的必要意識,本文旨在介紹一下全國最大的“沿江、沿海、沿邊”城市的生態廊道概況,提出筆者觀點供參考。
丹東市;廊道;生態廊道
廊道是景觀生態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不同于兩側基質的線狀或帶狀景觀要素,城市中的道路、河流、各種綠化帶、林蔭帶等都屬于廊道。
城市生態廊道指在城市生態環境中呈線性或帶狀布局的,能夠溝通連接空間分布上較為孤立和分散的生態景觀單元的景觀生態系統空間類型。城市生態廊道不僅僅是道路、河流或綠帶系統,從空間結構上看,更主要的是指由縱橫交錯的廊道和生態斑塊有機構建的城市生態網絡體系,使城市生態系統基本空間格局具有整體性,系統內部高度關聯性。
2.1土地資源的基本情況
丹東市地處遼東山區,地勢北高南低,自然概貌是“七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土地資源特點:開發利用率較高,耕地數量較少;耕地分布區域性差異較大;林地面積比重較大,森林覆蓋率較高;水域資源豐富;濕地資源條件優越;旅游資源豐富。
2.2水資源概況
丹東地區水資源充沛,水質優良,位居遼寧省之首。該地區不僅有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還有豐富的地熱溫泉和礦泉水資源。
丹東地區河流屬于雨雪混合型補給,以雨水補給為主;地下熱水資源豐富,,位居遼寧省溫泉儲量的前茅。丹東地區溫泉是遼東區型隆起儲熱區的一部分,主要受北東向深部斷裂構造控制,出水區巖性多為花崗巖,少數為混合巖或變質巖。丹東地區的主要水源為鴨綠江與愛河,不僅水量充沛,且天然水質優良,屬于重碳酸鹽及碳酸鹽的中性水,PH值為7.5左右,水質硬度低。
廊道在城市中的表現形式很多,常見的如山脈型廊道、交通型廊道、水體廊道、能源廊道、建筑廊道、植被廊道等,總之,是區別與本底并能構建生態網絡體系的生態斑塊。本文僅對中心城區幾種典型廊道進行列述。
3.1丹東山脈型廊道
丹東是多山城市,海拔不高,但遍布市域,眾多丘陵地貌構筑丹東獨特的生態群落。城市建成區邊緣所體現的城市生態效應尤為明顯。狹長的城市布局取決與自然的地理特征,背山面水的生活空間是丹東人民智慧的結晶。山體的廊道是城市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態資源。從空間結構上看,整體空間是東北向西南走向,山體是公園,山澗的居住,城市與山體相互滲透。雖然空間上有交錯,但是針對城市而言,山脈的廊道特征卻體現的淋漓盡致。由東北向西南的主要山體我們可以簡單列舉一下,依次為龍頭山、燕窩山、元寶山、七道嶺、愛民山、錦江山、英華山、菊花山、帽盔山等。這些山體構筑了城市北部的屏障,冬季抵御西北的寒流,夏季屏蔽了內陸的暖流。多數山體已經成為城市公園,而且在新一輪的“城市綠線規劃”中已經全部納入城市公園用地。這就意味著城市廊道與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關。連續的山體生態環境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的空間,也是城市天然的氧吧,為城市營造綠色空間的同時也為城市提供無盡的新鮮氧氣。“國家園林城市”印證了城市生態廊道的作用,我想丹東獨特的山脈廊道將是城市主打的品牌,將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2丹東交通廊道
交通是城市的命脈,也是城市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簡要介紹一下丹東市主城區的交通廊道。主城區的交通廊道主要分為城市道路、鐵路、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聯系著大連與沈陽(即沈大高速公路),緊鄰城市建成區,是城市陸路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擔負著聯系丹東與內陸交通的主要客運與貨運的職能,其運量大,距離長的優點對丹東的經濟發展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鐵路也負擔著疏港物流的職能和中朝客貨運輸的職能。已經運營的沈丹高鐵縮短沈陽與丹東的客流運距,正在建設的東北東部鐵路也將改寫丹東與大連無直達鐵路的歷史現狀,鐵路的發展無疑是飛快的,帶動城市的經濟的發展,也豐富了鐵路生態廊道的建設。
城市道路是建成區的主要骨架,帶型城市的特點制約著城市主要干道是橫向布局。橫向主要交通干道為一號干線(東平大街—錦山大街—勝利大街)、二號干線(臨江后街—江城大街—青年大街—富春大街)、三號干線(山上街)、黃海大街(五道河至柳林河)和鴨綠江大道(虎山長城—東港)。橫向交通量大,近距離聯系城市內部出行,中長距離聯系著東港市和寬甸縣。縱向交通主要有金海路—朝鳳街—寶山大街—金山大街、花園路和中心路,縱向交通也是聯系著城市北入口,擔負著對外主要交通流量。
橫縱主要交通網絡構成了丹東主要的交通廊道。交通的順暢帶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同時經濟的發展也給交通帶來了壓力。車輛的增加,人流物流的出行頻率增高對城市道路提出了考驗,老城區的交通擁擠狀況突顯。交通問題成為政府和城市規劃者值得思考的課題,也是未來城市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3.3丹東水體廊道
丹東主城區背山面水是風水學上的人居佳地,水自然是城市寶貴的資源。鴨綠江是丹東的母親河,她為城市提供了水源也見證了城市的發展歷程,更是中朝兩過友誼的紐帶。
濱水城市的發展自然要以水為主體,水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生態廊道,鴨綠江是城市主要的生態廊道。豐富的水資源孕育了種類繁多的水生動植物,江鱘,江豚等珍貴物種仍可尋見,候鳥群也是城市的主要游客。江水不但是生物的家園,也是城市的空調機,炎熱的夏季伴隨著東南主導風向的流動,把江水的濕度帶進了城市,讓城市居民體會到夏季獨特的涼意。
鴨綠江是丹東主要的水體廊道,除此之外還有大沙河、愛河、花園河、五道河和柳林河,他們縱向穿越城市,也可以說是鴨綠江的支流,縱向的水體廊道是城市水體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橫縱水網構筑了丹東主城區主要的水體生態廊道,它們對調節城市局部生態氣候,起到重要作用。
丹東除上述幾種重要的廊道外還有很多,總之,生態廊道不僅是城市景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供給的動脈。無論從哪一方面說,它們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們的工作不僅是去努力營造更多的生態廊道,同時也要充分的利用和保護現有的生態廊道。交通廊道、電力廊道、建筑廊道等,我們可以去營造,但是山脈型廊道,自然水體廊道等確是不可再生,所以生態保護是我們永久的職責。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目標,也是人類延續生存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