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解大學新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政治信仰、愛國思想等思想狀況,以便更好的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采用更優的教學方法,針對高職新生進行了思想狀況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的分析,發現高職新生大多能堅持主流的價值觀,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較強的集體主義精神,但也存在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思想,愛國但馬克思主義信仰淡漠。
【關鍵詞】高職新生;思想狀況;調查報告
【關鍵詞】高職新生;思想狀況;調查報告
當前高職新生處于一個經濟發展快速、社會變革迅捷、價值觀多元的大背景下,他們主張獨立、追求新潮、標榜個性。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引導高職新生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高職新生的思想狀況開展了調查,并進行了深入分析。
1 調查對象、方法及過程
此次調查主要采用不記名問卷和訪談的方式進行,內容涉及理想信念、價值觀、政治傾向、愛國主義等方面,基本上圍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內容安排問題,涉及面較廣基本上能反映出高職學生的真實現狀。樣本數量500人,全部為送達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達到了100%。調查結果導入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分析的類型主要是變量的頻率、均值和百分比統計。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理想信念
高職新生有理想、有追求,能認識到理想信念的指引作用,認為其“很重要”的有42.2%,認為“重要”的有41.4%。然而他們對自身理想的態度卻產生了明顯的分化。對于踐行自己的理想,新生們或者沒有行動,或者沒有方向,真正為自己的理想努力的只有29.2%。面對未來,51.4%的同學“充滿信心”,15.2%的“不敢想,也不愿想”,9.4%的“沒有信心”,24%的只愿意“活在當下,沒想過”。由此可見,學生雖然能夠樹立明確的人生理想,但由于心理、思想的不成熟和社會實踐的局限,他們很難找準方向并為之努力。
對于自己以后要走的道路,一半的同學不愿意去設想,更遑論合理的規劃。這是他們心智尚不成熟的表現,他們的迷茫需要教育者利用合理的方法為他們“解惑”,這是傳道授業之外另一項艱巨的任務。
2.2 價值觀
高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趨勢。從整體看,多元價值取向并存;從個體看,部分學生尚未形成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一些問題上個體利益取向明顯。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關系時,有12.6%的同學表示“主要考慮國家和集體利益”;57%的選擇“兼顧國際、集體和個人利益”,12%的“主要考慮個人利益”;還有19.4%的同學表示“說不清楚”。后兩種比例雖然不占多數,但是這部分同學在隨后的兩道題目中會更傾向于做出務實化、或者說功利化的選擇。
“您認為人生價值主要體現在哪里?”這個題目的答案更加多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題目中選擇“主要考慮個人利益”或是“說的清楚”的同學,在該題中選擇“A.為國家發展多做貢獻”的比例要遠低于平均水平;他們更多的會選擇“C.擁有和諧美滿的家庭”和“D.擁有權力和金錢”。極少數同學對“要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說法非常認同,但是選擇“有一定道理”和“不認同”的幾乎各占一半,分別是44.4%和49.4%。
同學們的價值觀可以說緊跟時代潮流,沒有出現大的偏頗,但是一部分同學存在的功利化、務實化、利己化的趨勢也是不能忽視的。說明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想和文化正侵蝕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給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了新的思考,也提出了嚴峻挑戰。
2.3 政治信仰
高職新生政治信仰不堅定,且比較功利化。有14.2%的對“社會主義終究會戰勝資本主義”的觀點非常認同;45%的比較認同;23.6%的較不認同;17.2%的不認同。后兩個選項加起來有40.8%,說明當代大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這種先進的制度缺乏信心。由于缺乏信心,他們自己的政治信仰也很難集中在“馬克思主義”上,只有19.6%;更多的同學選擇了“實用主義”,或者是“沒有信仰”。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看法,27.4%的同學認為“為國家做貢獻”;21.2%的認為“是件榮耀的事”;高達40.6%的同學認為“這對以后的工作有好處”;還有10.8%的“不關心”。
社會制度、自身的信仰和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三道題目的選項基本可以相互印證,從中折射出的功利化思想比較明顯。這些反映出新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黨的宗旨、性質等不了解,不明確。它將是未來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別需要注意的環節。
2.4 愛國思想
問卷從兩個方面對大學生的愛國思想進行了調查:是否關注國家大事和政治性話題、對自己愛國熱情影響最大的因素。在第一道題目中,14%的同學“很關注”;61.2%的“當發生重大政治事件時比較關注”;22.6%的“很少關注”;2.2%的表示“不關注”,這樣的比例分布并不理想,說明高職新生的政治素養還有些欠缺。
37.8%的同學表示對自己的愛國熱情影響最大的是“社會輿論導向”;19.0%的認為是“家庭的潛移默化”;36.4%的歸因于“課本知識教育”;6.8%的認為來自于“同學或者朋友”。愛國主義本就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面;校內外的實踐活動也是社會輿論的陣地。這說明學校在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方面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教育者要肩負起這一時代責任。
3 小結
通過此次調查問卷,對高職新生的思想活動、心理狀態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為今后更加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及各項德育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參考文獻
[1]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
[2].曾仕強.圓通的人際關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04).
作者簡介
張茜(1982-),女,碩士研究生學歷。現為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
作者單位
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省石家莊市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