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朗++王登云
摘 要 雙回單是異于傳統訓釋方法的、采用逆向思維方式訓釋古代漢語詞語的新訓釋教學方法,《爾雅》“始”、“大”等組字可以很好演示它的運用。
【關鍵詞】雙回單法;《爾雅》;始;大
“雙音節詞回溯單音節詞法”是詞語訓釋教學的新方法,簡稱“雙回單”,“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是經過相關轉換把現代漢語中的一個雙音節詞拆成兩個語素,用其中一個人們容易了解的語素(或者是以這個語素為核心意義的雙音節詞)作為釋詞去解釋古文中的被釋詞。”筆者曾經論及這種方法的推演模式,135-136下面以《爾雅·釋詁》的部分詞語為例,演示該法的運用。
1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始:開始;開端。與“終”相對。《說文·女部》:“始,女之初也。從女,臺聲。”《易·干》:“大哉干元,萬物資始。”
1.1 初:初始?初=始
初始:開始。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詩·豳風·鴟鸮》“曰予未有室家”
1.2 肇:肇始?肇=始
肇始:發端,開始。劉勰《文心雕龍·諸子》:“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詢,余文遺事,錄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于茲。”
肇,《故訓匯纂》解釋:“肇者,始也。《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孫星衍今古文注疏引《釋詁》云;《酒誥》:‘肇國在西土,孫星衍今古文注疏;《洛誥》:‘王肇稱殷禮孫星衍今古文注疏。”
1.3 元:元始?元=始
元始:起始。南朝·梁·蕭統《<文選>序》:“式觀元始,眇覿玄風。”
《說文·一部》:“元,始也。從一,從兀。”《書·舜典下》:“正月元日。”《易·干》:“干,元亨利貞。”孔穎達疏:“子夏傳云,元,始也。”
2 弘、廓、宏、溥、介、純、夏、幠、厖、墳、嘏、丕、奕、洪、誕、戎、駿、假、京、碩、濯、吁、宇、穹、壬、路、淫、甫、景、廢、壯、冢、簡、箌、昄、晊、將、業、席,大也
《說文·大部》:“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2.1 弘:弘→弘大?弘=大
弘大:廣大;寬大;巨大。《詩·大雅·民勞》:“戎雖小子,而式弘大。”鄭玄箋:“弘,廣也。”
弘,本義為“弓聲”。《說文·弓部》:“弘,弓聲也。”引申為“大”。《書·顧命》:“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書·微子之命》:“弘乃烈祖。”孔穎達疏:“弘訓大也。”
2.2 廓:廓→廓大?廓=大
廓大:寬闊。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廟碑》:“廟舍峻整,階序廓大。”
廓,廣大;空闊。《詩·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毛傳:“廓,大也。”
2.3 宏:宏大?宏=大
宏大:巨大。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今者無故又創一司,號曰制置三司條例使,六七少年,日夜講求于內,使者四十余輩,分行營干于外,造端宏大,民實驚疑。”
宏,《說文·宀部》:“宏,屋深響也。”本義應為“屋子深處的回聲很大”,引申指“大”,《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狹豐邑之未宏,陋譙居之猶褊。”李周翰注:“宏,大也。”
2.4 溥:溥大?溥=大 溥:溥大→廣大?溥=廣
溥大:廣大。《漢書·朱博傳》:“漢家至德溥大,宇內萬里,立置郡縣。”
溥:廣大;大。《故訓匯纂》:“溥,本義為水之大,轉注為凡大之稱。”1299《說文·水部》:“溥,大也。”
《詩·大雅·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鄭玄箋:“溥,廣也。”
2.5 介:介眾=大眾?介=大 介介圭=大圭?介=大 介:介福=大福?介=大
介眾:大眾。《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士伯立于干祭,而問于介眾。”杜預注:“介,大也。”
介圭:大圭。《書·顧命》:“太保承介圭。”孔穎達傳:“大圭尺二寸,天子守之。”
介福:大福。《易·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高亨注:“蓋謂王母嘉其功勞,錫之爵祿,爵祿即大福也。”
2.6 夏:夏屋=大屋?夏=大
夏屋:本指“大俎,大的食器”。《詩·秦風·權輿》:“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余。”毛傳:“夏,大也。”鄭玄箋:“屋,具也。”引申指“大屋”。《楚辭·大招》:“夏屋廣大,沙堂秀只。”王逸注:“言乃為魂造作高殿峻屋,其中廣大。”
夏:大。《說文·夊部》:“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臼。臼,兩手;夊,兩足也。”《方言》第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
2.7 厖:厖大?厖=大
厖大:廣大。唐·柳宗元《貞符》:“不勝唐德之代,光紹明浚,深鴻厖大,保人斯無疆。”
厖,本義為“很大的石頭”,引申為“大”的意思。《說文·廠部》:“厖,石大也。”《左傳·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厖,和同以聽。”杜預注:“敦,厚也;厖,大也。”
2.8 墳:墳燭=大燭?墳=大 墳:墳首=大首?墳=大 墳:墳倉=大倉?墳=大
墳燭:大燭。《周禮·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鄭玄注:“故書墳為蕡。”
墳首:大頭。《詩·小雅·苕之華》:“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毛傳:“墳,大也。”朱熹集傳:“羊瘠則首大也。”
墳倉:大糧倉。《韓非子·八奸》:“其于德施也,縱禁財,發墳倉。”
墳:本義指“高土堆”,《方言》:“青幽之間,凡土而高且大者,通之曰墳”。《文選·潘岳<射雉賦>》:“畫墳衍而分畿”,徐爰注:“青幽之間,土高且大者,通之曰墳”。“墳堆”乃引申義。
2.9 丕:丕大?丕=大 丕:丕功=大功?丕=大
丕大:巨大。歸有光《隆慶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是故德業光昭,而心源繼續;顯承丕大,而佑啟無疆。”
丕功:大功。漢·劉毅《論鄧太后注紀疏》:“丕功著于大漢,碩惠加于生人。”
丕:大。《說文·一部》:“丕,大也。”《逸周書·寶典》:“四曰敬,敬位丕哉!”孔晁注:“丕,大也。”
通過演示,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雙回單”可以正確解釋《爾雅》中的大部分詞匯,而且簡單易懂,甚至一些非常罕見的意思都能做出精準的解釋。
參考文獻
[1]包朗、李榕.古漢語詞語釋義新模式——雙音節詞回溯單音節詞模式引論[J].時代文學,2010(3):135.
[2]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847.
[3][清]錢繹撰集,李發舜、黃建中點校.方言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147-48.
作者簡介
包朗(1970-),男,河南省羅山縣人。博士學位。現為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院民族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歷史文獻學研究。
王登云,現為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學生。
作者單位
1.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 843300
2.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 8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