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紅
?
合作社里笑聲揚春風送暖耕作忙
◎黃秋紅
3月12日,長葛市和尚橋鎮新張營村的民生種植專業合作社里,熱鬧非凡。大棚里人們三五成群地忙碌著,有的在栽茄子苗,有的在栽西紅柿苗,有的在管理黃瓜苗,處處充滿了希望和生機。
社員夏書志正在大棚里給黃瓜苗打杈,一株株黃瓜苗又綠又旺,滿棚綠意。他告訴筆者,這塊地過去人稱“白水坡”,兔子都不臥,旱不收、澇成河,坑洼不平。3年前,長葛市國土資源局在這里實施了土地整治,開挖排水溝6000米,建造涵洞13個,新打機井35眼,實現了“井井通”。貧瘠的93.33公頃土地,變成了旱能澆、澇能排、高產穩產的農業科技示范園。
民生合作社就在科技示范園內,占地3.33公頃,共建有20個蔬菜大棚,簽約16家農戶。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把大棚承包給農戶,每個大棚農戶一年只需向公司繳納6000元(其中3500元為薄膜錢,余下2500元為押金)。合同一年一簽,一年后如果農戶不再承包大棚,公司直接把2500元退還給農戶。公司不但免費提供資金、技術、水、電、瓜苗、肥料,而且包銷售,農戶只需種植和管理。種植效益則是公司和農戶各分50%。
說到這里,夏書志算了一筆賬:他們夫妻兩人承包了兩個大棚,一人管理一個,套種黃瓜和苦瓜。黃瓜賣完,苦瓜就接著上市了。兩個大棚由公司投資28萬元,他們夫妻僅出資1.2萬元。“參加了合作社,我一不愁資金,二不愁技術,三不怕沒銷路。啥心也不操,只要不偷懶,不出家門一年輕輕松松掙個八九萬元,沒有一點風險。沒想到這樣的好事,讓我趕上了。”說完,夏大哥呵呵笑起來。
對面七八米遠處的另一個大棚里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里面的場景更加熱鬧。大家有說有笑地忙著栽西紅柿苗,有的運苗,有的點坑,有的澆水。剛栽上的西紅柿苗一壟壟整齊地排列著,甚是好看。
看到這紅火的勞動場面,筆者一邊和大家打招呼,一邊舉起相機拍照。正忙著往地里搬運西紅柿苗的李秋慧問:“為啥拍照?”筆者告訴她,看到合作社這么紅火,想給他們寫個報道。秋慧大姐聽后開心地笑了:“過兩個月,你們再來俺社里看看,每個棚里風景都不一樣。這個棚里是紅彤彤的西紅柿,那個棚里是青翠碧綠的黃瓜,還有茄子、苦瓜等各種蔬菜。到時候,還可以采摘新鮮的無公害綠色蔬菜。”
看著棚里這么多人在忙碌,筆者忍不住問秋慧大姐:“夏大哥的棚里只有他一個人在忙,為啥你家大棚這么多人呀?”秋慧大姐笑著說:“他家黃瓜現在都長一尺多高了,好管理,一個人就忙得過來。我家這3個棚現在正栽西紅柿苗,活又多又雜,得封溝、點坑、栽苗、澆水,還得覆蓋薄膜,光我們夫妻倆忙不過來。為了搶趕時節,雇用了村里幾名鄉親幫忙,這活他們一個人一天也掙六七十呢!”
(作者單位:長葛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