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創 南寧市建筑設計院 廣西南寧 530022
實現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需注意的幾個電氣問題
文/ 何創 南寧市建筑設計院 廣西南寧 530022
通過剖析綠色建筑在光污染、節能與能源利用、照明質量、智能化系統等幾個電氣問題,闡述由設計標識到實現運行標識在設計技術措施落實、施工管理和運營管理過程中需的注意事項與解決的方案。
綠色建筑物;設計評價標識;運行評價標識;注意問題
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綠色建筑數量和面積的增長表現也相當出色,但獲得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比例很低,截至2014年1月,全國已評出1446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其中設計標識1342項,運行標識104項,運行標識項目數量比例僅占7.19%,不足10%[1]。導致目前這一現狀,原因之一是設計技術措施未落實;二是運行管理缺少正確方法;三是這些被評為綠色建筑的建筑其實并不節能;四是在炒作“綠色建筑”概念。本文通過在施工管理中設計技術措施未落實、運行管理缺少正確方法,剖析綠色建筑在光污染、節能與能源利用、照明質量、智能化系統等幾個電氣問題,提出由設計標識到實現運行標識在施工管理和運營管理過程中需的注意事項與解決的方案。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主要針對項目的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及運營情況。獲得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的項目,會有很多設備、系統運行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相應產生許多問題。因此,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應在建筑通過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后方可進行評審。
1.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
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要求: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應滿足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2008第7章“光污染的限制”的規定。設計評審階段應審核光污染分析專項報告、燈具的光度檢驗報告、照明設計方案以及照明施工圖紙。目前現實情況為:室外夜景照明均為業主委托有關燈光照明公司另行設計,并且設計圖紙往往項目主體封頂后才提供,遠遠滯后于土建施工圖紙,而項目業主及有關部門又急于進行設計標識評審,無法核查夜景照明光污染控制情況,可能造成運行標識評價評審無法通過。根據情況,應將夜景照明有關光污染的材料和圖紙一并送設計標識評審專家審查,或至少在設計標識評審后送有關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2.節能與能源利用
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要求: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應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中規定的現行值/目標值。設計評審階段應審核各房間和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計算書以及有關設計圖紙,無法核查有關場所和房間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可能造成運行標識評價評審無法通過。根據情況,應要求業主在委托上述場所或房間二次裝修設計時嚴格按照設計總說明要求控制照明功率密度值,并將有關照明功率密度計算書和圖紙在設計標識評審后送有關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要求: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設計評審階段每路10kV進線處均設置了總計量裝置,根據業主要求,在樓層的總配電箱內對每戶進行分表計量。在能耗分項采集系統圖上,還繪制了計算機后臺管理系統有關設備,空調冷、熱源和冷、熱水耗量等也傳到后臺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了能耗監測。設計評審階段滿足有關要求。但是,在施工圖實施階段,由于經濟上原因,業主沒有采購數據分析軟件,無法對能耗高、低進行分析,無法完全達到裝設能耗分項裝置的目的。當運行標識評審時,缺分項計量能耗監測的數據記錄與存儲數據,或即使有,數據記錄也不全或不準確,直接影響了分項計量的效果,造成運行標識評價評審無法通過。
3.照明質量
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要求:建筑照明數量和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規定。設計標識評審階段,設計單位是根據某一廠家光源光通量、燈具效率和房間和場所墻面、地面、天棚反射率以及燈具安裝高度等有關參數(即光源光通量和燈具利用系數)進行計算各房間和場所照度值。選用不同色溫的光源,其光通量也有差別。相同款式的燈具,各生產廠家的燈具效率參數指標也不一樣。現場各房間和場所墻面、地面、天棚反射率也可能與設計階段選取不相符。造成光源光通量和燈具利用系數與設計階段不相同,設計階段與運行階段各房間和場所照度值不一致,甚至低于規范值要求,運行階段實測無法達標。因此,還應注意光通量維持率的選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高的光通量維持率將使實際工作照度能在較長時間里維持設計照度,保證運行一年后,運行階段各房間和場所照度值實測值與設計階段相一致。
4.智能化系統
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要求:智能化系統的運行效果滿足建筑運行管理的需要:居住建筑的智能化系統滿足現行行業標準《居住區智能化系統配置與技術要求》CJ/T174的基本配置要求,公共建筑的智能化系統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的基礎配置要求,且智能化系統工作正常。設計標識評審階段必須進行預審,重點審查智能化系統配置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系統功能是否完善。
綠色建筑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領域多個專業,必須整合各方面力量,使設計、施工、業主三者間的有效結合。項目取得了綠色設計評價標識后,并不意味著它還能夠取得綠色運行評價標識。實現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需業主、施工單位需嚴格按設計文件提出的參數及要求,加強運營管理與維護,才能逐步提高綠色建筑運行評價標識占有率。
[1]我國綠色建筑讓人歡喜讓人優[J].節能與環保,2015,(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
[3]葛云.綠色建材產業吸引房企轉型[J].中國房地產業,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