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國慶、曹建文、陳旭霞 湖南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項目進度管理中的BIM效益分析
文/張國慶、曹建文、陳旭霞 湖南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近年來,工程項目進度管理開始愈發受到重視.本文對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BIM應用率低下的原因以及BIM效益評價理論進行研究,分析了效益評價理論對評價BIM技術在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的效益的重要性及影響,并據此做出歸納總結,以期充分發揮BIM技術在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的應有價值,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依據。
效益評價理論;BIM技術;進度管理
現階段,隨著工程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項目所涉及的信息量也在日益增多,在實際作業中項目信息的錯漏是導致項目進度管理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BIM技術開始被引入建筑項目,實現技術和管理的數據化、信息化。進入二十世紀后,人們開始關注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項目進度管理,BIM技術逐漸被運用于建設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在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BIM技術作為一項將項目信息整合數據化的技術,在項目進行中有效的避免了信息交流不暢或信息丟失可能帶來的項目進度拖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生產效益。但不可否認,目前關于BIM技術的研究應用還存在很大局限,尤其在施工階段的應用基本停留在理論階段。
1.1價格昂貴和人才匱乏
首先,BIM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由于我國研發水平的局限,國內沒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用軟件。少數使用BIM技術的案例,主要依賴于國外技術成熟地區開發的應用軟件,專利版權費使技術引進的成本高昂。過高的投入使得多數建筑企業放棄使用BIM技術,BIM技術很難廣泛應用。
其次,BIM技術在操作中很難符合國內慣例,增加了軟件使用難度,掌握BIM技術的相關人才的匱乏影響更為廣泛。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從業人員BIM能力的高低有著很大差異,在初級學習階段人們往往將BIM技術與3D可視化等同,但事實上3D可視化只是BIM技術中的基礎組成。而技術的不斷更新,使得BIM人才需要不斷學習以保證自身實力與軟件發展水平的同步,為現階段的一線從業人員提出了很高要求。
1.2 BIM效益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企業引入BIM技術,需付出高昂版權費購買國外應用軟件,因此企業高層對BIM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有著很高的預期。當BIM技術的應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企業容易認為BIM產品不好用,多數企業對BIM效益的認識不充分。國內企業一般著眼于一線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提升,在管理層起的作用集中于資金的投入和對技術人員的鼓勵,而BIM技術效益的產生對企業各個相關崗位的努力和配合有著較高的要求。國內企業決策層對BIM技術關注度的缺乏,使得BIM效益體系不夠完善,技術的應用無法帶來可觀收益,為項目進度管理中BIM技術的引入帶來了很大障礙。
2.1效益評價理論簡述
效益評價是指對效益的評價,主要被分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類。經濟效益,就是一般所說的個體或組織通過經營活動的到的物質性產品;而社會效益,則是活動除了物質利益之外帶來的對個體或人類生活有著積極意義的成果。本文中效益評價主要針對經濟效益的評價展開。我國項目效益評價主要針對財務、國民經濟、社會及環境四個大方向展開,是一種經濟評價與傳統的項目預評估效果相似,是對項目收益成果的全面判斷。
2.2工程項目中的效益評價理論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項目完工量在世界處于前列,但與項目經濟效益評價相關的理論和方法還存在著一定不足。對于建筑項目,合理的評價其經濟效益可以從全局把握項目涉及的設計、施工等各個環節。項目產生的以上效益均可通過評估得到,而效益評價理論則是在考慮到項目收益的同時關注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項目進行中產生的損耗。建筑業項目通常規模大、涉及廣,在相關信息的溝通保存上容易出現損耗,影響到整個項目進度與效益產生。鑒于此,效益評價理論可以在在工程項目進度的管理中廣泛應用。
3.1效益評價理論對BIM效益的評價
基于效益評價理論在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引入BIM技術可以有效的提升項目各項效益,對項目的準確評估和控制都有著積極影響。在世界范圍內,建筑業的信息化革新正在不斷深入,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國際環境的刺激下,BIM技術未來在我國必將擁有更廣闊的使用空間,為工程項目進度管理帶來全新的變革。BIM技術在建筑項目中的廣泛應用,對實現建筑行業的完善管理,提高行業競爭率有很大幫助。效益評價理論是對建筑項目工程中產生的效益進行評估的,在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對BIM技術的引用效果是否能夠量化還需要借助相關評價理論。
3.2效益評價理論對BIM技術在項目進度管理的影響
效益評價理論作為影響企業評估項目效益的主要理論依據,對整個項目的規劃和實施都有著決定性影響。因此,基于效益評價理論的要求,實現項目進度管理必須保證項目實施的準確性及可控性。傳統的建筑設計項目中,隨著項目規模的擴大,項目設計的信息數據龐大,由于建筑設計本身連貫性特點,設計師對項目中任意細節的改動都有可能帶動后續數據的變化,人工操作的數據修改存在著很高的誤差率。BIM技術在信息集約化和一體化操作上的效能,BIM的4D施工模擬技術有效的解決了傳統設計中前后一致性差的缺點,3D繪圖方式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取代2D繪圖,解決了影響項目進度的主要不可控因素,BIM技術使得項目進度管理更為簡便,對項目效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項目結束后收回的效益的優劣,是當前企業選擇項目的重要標準。然而,現階段我國BIM技術在項目進度管理中的引入還存在著相當的不足,行業內缺乏相應的標準規定和自主產權限制著BIM技術的推廣。國內企業對BIM效益認識的匱乏,導致BIM效益體系很難徹底完善,即使理論上證實BIM效益的實現可能帶來的效益評價指標的大幅上升,也很難在短期內完成對BIM技術應用的推廣。鑒于此,國家及企業還應當持續加大研發、推廣力度,爭取早日實現符合我國國情的軟件生產,保證建筑業的信息技術革新的順利實現。
[1]丁士昭,馬繼偉,陳建國.建設工程信息化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10).
[2]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地產專業委員會.中國工程建設BIM應用研究報告,2011,(07).
[3]清華大學BIM課題組.中國建筑信息模型標準框架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2).
[4]何關培,李剛.那個叫BIM的東西究竟是什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