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夢璽、陳宇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5
?
當代中國城中村改造的問題及對策——以鄭州金水區陳寨城中村為例
文/張夢璽、陳宇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5
【摘要】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城中村”逐漸成為改造土地、治安等問題的重點,對其進行改造十分必要。本文以鄭州金水區陳寨城中村為例,通過對城中村中居民進行問卷和走訪調查,得到一些當代中國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總結出對解決陳寨城中村改造問題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城中村;改造;問題;對策
“城中村”,又稱“都市里的村莊”,在農村村落城市化的進程過程中,其由于發展落后,居民生活水平低下,從而游離于城市管理之外的“被遺忘的灰色地帶”。與大多數城中村特點相似,鄭州城中村具有以下特點:管理無序、結構混亂、設施缺失,從而造成道路骯臟、垃圾遍野、各種供水電力通訊雜亂等現象[1],環境衛生、治安計生等問題突出,居民生活質量差,而且對城市的整體面貌造成惡劣影響,也是我國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案例,其改造不僅能夠推進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而且是建設生態、文明、和諧城市的重要保障。
位于鄭州市金水區北環路文化路的陳寨,是鄭州體量最大的城中村,人數最多的鄭漂聚集地,人稱中原“小香港”。其容納了近10萬的鄭漂在此租房生存,承載著南來北往近15萬外來人口。正因體量大、拆遷艱巨,陳寨地塊有多家開發商共同開發改造。
2014年3月,鄭州市政府公布2014年度新型城鎮化建設目標任務分解方案,涉及城建、交通、生態廊道、城中村改造、市場外遷等方面。陳寨改造將采用“政府主導”的方式,分期拆遷改造。陳寨已納入鄭州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攻堅村”。10月28日,陳寨城中村改造的一期項目(項目西起渠東路、東至高皇路、南到國基路、北抵宏達路,占地約20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30億元。)啟動拆遷。按照規劃拆遷完成后,將先建12.8萬平方米的安置住房,3年后交付使用。
對于陳寨城中村改造現狀及所存在問題的調查,作者采取在網站、貼吧及現場發放鄭州市陳寨城中村居民對城中村改造意象調查表(共12個問題),以及村民走訪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87份,有效回收率為93.5%。針對問卷所反映的問題,匯總以下幾個方面。
2.1調研鄭州金水區陳寨城中村改造前面臨的問題
2.1.1人口社會問題突出
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陳寨城中村中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群均有分布,人員構成十分復雜。年齡段在16—40歲的人群占總調查人群的63%,其次為年齡段在16—25歲的人群,其余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也皆有分布。從事各個職業的人群均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些足以反映出了該城中村中人員構成的復雜程度。所以在拆遷安置中,不能只考慮到原住村民的安置補償,更要涉及到在外職工的安置補償,使得拆遷補償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
2.1.2建筑物質量差且盲目加高
城中村中最不令人滿意的地方這一多選問題的匯總結果分析,36%的被調查者表示,建筑及室內空間不舒適是其對該城中村很不滿意的原因。經現場調研發現,由于陳寨的城市規劃滯后,導致其內部建筑密度太大。城中村的建筑密度普遍高于70%,甚至達到90%,形成“一線天”、“握手樓”、“貼面樓”等危險場景。由于城中村建設無序,建筑質量差面積大,所以造成拆遷補償費用高且沒有完善的拆遷安置辦法。
2.1.3城市資源嚴重浪費
在實地調研中,作者認為該城中村存在著嚴重的用地管理混亂、嚴重浪費城市資源的問題。通過走訪,發現陳寨的居住用地與周邊工業用地及商業用地相互交織,用地管理與建設相當混亂,違章建筑也相當集中,住宅也多是以獨門獨戶的傳統家庭模式建造而成,造成城市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
2.2調研鄭州金水區陳寨城中村改造后面臨的問題
2.2.1村民方面面臨的問題:
2.2.1.1外來人口居住問題
在陳寨城中村中外來人口占到絕大多數的比例,由此可以得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城中村改造,外來人口如何安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外地打工就業人員雖然給集體和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但其也是導致違章建筑頻繁出現的主要原因,甚至部分村民將租金作為自己應得的利益,所以在無形中提高了被拆遷戶的心理預期補償要求,征地拆遷難上加難。
2.2.1.2新市民的就業問題
如何解決城中村的村民失去土地或出租屋以后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生活問題成為了城中村改造的又一重要難題。并且在改造后的村民就業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物業保安、管理員、保潔員等工作僅有年輕的村民能夠獲得,大部分村民需要自己解決就業問題[3]。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重心都放在全面拆除和改造上,忽視其綜合整治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
2.2.2政府方面面臨的問題:
調查走訪中發現,居民對于認為政府部門在城中村改造中扮演的最主要的職責這一問題,44%選擇的是安排者,可見居民對政府部門進行城中村改造的觀點所持的想法多為消極。所以筆者在調查中專門走訪了政府部門,發現其面臨了以下主要問題:
2.2.3管理及法律制度問題:
首先城中村改造建設中沒有相對獨立的權利機構,也沒有相對完善的管理體制去約束和保障城中村的改造。其次針對城中村改造過程出現的拆遷及補償,村民臨拆搶建現象等也沒有出臺具體的法律政策,導致城中村改造面臨很大問題。
2.2.4開發商方面面臨的問題:
在城中村的改造過程中,如何調節政府、開發商和業主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平衡處理好改造過程中政府、開發商和居民之間的利益問題。從鄭州市整體的改造情況來看,政府一直處于利益的主導地位。陳寨村改造面積較大,需要拆建的建筑密集,改造資金較大,開發商方面也較為困難,需要城中村當地自行組織資金力量來推動土地流轉和經濟發展。
3.1 提高思想認識
不論是居民、開發商還是政府部門都應該首先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通過讓自己作為城市的主人、融入到現代城市文明來提高自身的城市意識。作為政府部門,要重點解決城中村改造中出現的民生問題,達到既改善人居環境,又創造更多就業和條件機會的目的。而作為公民,也應該要有責任意識,積極配合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齊心協力完成改造。
3.2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3.2.1妥善解決外來人口居住和新市民再就業問題
除了解決好村民的居住問題外,城中村改造中,應該更多關注外來低收入人口的居住問題,解決其住房問題。而對那些由于城中村改造而喪失收入來源的鄭州新市民而言,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在改造中對村民進行再就業培訓[5],增加其再上崗就業的機會,并且通過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經濟的發展等方式解決原村民的再就業問題,改善其生活條件。因此,實現村集體經濟能的可持續發展,能夠強力鞏固城中村的改造成果,促進整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3.2.2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地制宜、穩步推進[6]。根據陳寨的經濟發展狀況,制定養老、醫療與低保制度等保障項目,同城市接軌。同事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的資金投入體制,從政府及社會方面獲得主要資金,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解決資金問題,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3完善規劃編制規劃
完善規劃編制規劃,合理規劃城中村的土地用途,在土地合理使用和分配問題上獲得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合理布局分配土地,因地制宜開發,并且輔以配套建設,將城市總體規劃和城中村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加強規劃。
3.4完善管理及相關法律規范
可以考慮出臺完整的城中村改造法律法規,增加房子拆遷和相應補償的相關標準,解決改造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運用法律的約束效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城中村集體經濟使用與分配的運行機制[7]。
3.5處理違法建筑
違法建筑的拆除不僅需要加強執法力度強行拆除,并且需要加強監督管理,避免出現新的違法建筑。制定出違法建筑的拆除及補償方式,制定確實可行的補償標準,保證居民的自身利益以及城市的公共資源和利益,確保城中村改造切實可行,降低改造成本,加快改造進度。
作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獨特產物,城中村不僅體現了我國國情,而且是城鄉二元管理體制的產物。中國的城中村不論在改造前還是改造后都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所以需要在改造過程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通過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完善,總結出針對城中村改造的切實對策,從而實現城中村改造的最終目的,建設一個生態、文明、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朱斌,于卓偉.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J].商業時代,2010,(19).
[2]安傳皓.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對策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5).
[3]張波.城中村改造的社會問題[J].科技信息,2013,(24).
[4]耿靖涵.鄭州市“城中村”與城市協調發展問題調查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學位論文,2013.
[5]徐謹.城中村改造,村民戶何去何從[N].華商報,2003.
[6]李釗.“城中村”改造途徑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1,(3).
[7]劉吉,張沛.“城中村”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