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坤 唐輝
心理正念訓練在培養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中的作用
□周坤唐輝
“工業4.0”時代背景下,人才需求模式將發生深刻變革,需要培養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心理學領域的正念訓練會對培養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發揮重要作用,可以為職教教師提供反思所必須的注意力資源,幫助其找到反思的方法,促進其專業與教學技能的提高,維護和促進其身心健康,最終為職教師資力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正念訓練;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注意力
“工業4.0”概念的提出,標志著工業發展即將進入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新時代。隨著各領域人工智能的大量運用,人的部分工作崗位勢必會被機器人所替代,整個人才需求模式也即將發生深刻變革。機器人雖能替代部分技術操作和一些分析型工作,但無法像人那樣去思考沒有產生過的新事物,無法創造新概念、新想法、新產品。想象力、創造力是無法被機器替代的,而這正是人在未來智能化社會中最需要掌握的能力。技能型人才就再也不能局限在狹窄的專業領域,而要掌握包括從技術到商業模式的多學科、多技術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形成解決實際問題、適應環境變化的綜合能力[1]。這無疑對職教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教會學生技能,更要培養其綜合能力。在這一時代特征要求下,有研究者倡導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培養。如舍恩指出教師的培養要以反思性教學理念為基礎,要幫助教師建立反思性教學的能力與傾向[2]。教師通過了解、掌握批判反思的本質與方法,運用于教學實踐,最終內化為個人專業素質。它要求教師以實踐者的身份從事工作,同時不僅要探知“教什么”,更需思考“為什么要教”以及“怎樣教”等[3]。教師在以參與、反思為主要特征的行動研究中不斷獲得對實踐的反思能力,從而使自己獲得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的同步提升;同時教師通過自己的“身教”,為學生有效樹立反思的榜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習得反思這一重要能力。反思是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的最為關鍵的一種能力,同時也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反思能力與行為,也才能更好地培養出反思實踐型的人才,為打造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人才提供可能。
從心理學視角來看,職教教師關于自我審視、分析和調節的這種“反思”實質上就是元認知(metacognition)過程,即從全程上對專業實踐和教學活動進行反思,進行邏輯推理和審慎判斷以及批判性分析的過程。“反思”這一概念是心理科學一直重點關注的內容,從早期構造心理學派的“內省”,到認知心理學派的“元認知”,都對反思進行過各種形式的探討。反思是人的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功能的綜合活動。近年來,隨著“正念”或“心智覺知”(Mindfulness)這一概念的提出和應用,反思活動更是具備了一些可以被有效培養和訓練的方法。大量心理學研究表明,正念訓練與人的學習、記憶、注意、知覺、意識、情緒和執行控制等眾多心理功能均密切相關。比如,正念訓練可以提高個體注意監控能力、注意穩定性和持久性等。而注意監控能力、穩定性及持久性在人的反思活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職教教師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往往需要高度注意監控能力、注意穩定性、持久性,良好的知覺能力,高度的執行控制能力,強大的學習與記憶能力以及優秀的情緒調控能力等綜合心理功能。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心理科學的支撐,需有效利用心理學對人類心理規律的研究成果。那么,究竟心理正念訓練可以為職教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培養提供哪些有益的幫助,本文將重點圍繞正念訓練及其在培養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中發揮的作用展開論述。
卡巴金(J.Kabat-Zinn)將“正念”或“心智覺知”定義為一種覺知力,是通過有目的地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不加評判地覺知一個又一個瞬間所呈現的體驗,而涌現出的一種覺知力?!坝X知”是對自身和外部環境的意識,“注意”是對這種意識的定向關注,借此個體可以全面了解內外部世界而不是局限于某種偏見。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包含自我意識的對此時此刻的覺知或一系列與自我調節、元認知和接納相關的心理過程[4]。近年來,正念已成為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且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5]。正念訓練通常采取為期8周的正念團體訓練,每周一次2小時的集中指導訓練,包括正念呼吸、正念冥想、軀體掃描、正念散步、正念伸展活動以及觀察內心活動等具體訓練方法[6]。研究表明正念訓練可以讓個體的感知覺敏感性和注意、記憶能力以及情緒狀態、情緒調節能力等發生顯著變化,如視知覺敏感性研究發現,三個月的強化正念訓練可以顯著提高個體的視覺敏感性;正念訓練不僅可以改善個體的總體注意能力,還可以作用于更具體的注意子系統[7]。
就正念訓練對培養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的具體作用而言,正念訓練將可能在以下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正念訓練能夠讓職教教師靜下心來,給自己一個反觀自我的機會
反思活動得以開展的前提條件是個體能夠跳出當下的具體情境或實踐活動。然而,由于職業定位不同,職教教師通常比普通教育教師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動手操作與實踐上,因而會更多地關注“外在”的具體活動,習慣于具象思維,而對“內在”的關注缺乏,缺少脫離具體情境的理論抽象。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在我國的地位相對較低,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教師資的專業地位,使其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這種尷尬局面下,職教教師難免心猿意馬,難以靜下心去反思自己的專業實踐與教學活動。正念訓練可以提高個體注意監控能力、注意穩定性和持久性,增強大腦的執行控制功能等,職教教師可借此來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維水平,跳出具體的實踐活動,并擺脫外界的各種干擾,為自己開展專業與教學實踐中整體化的感悟和反思提供注意力、自控力等心理資源的條件支持。
(二)職教教師可以通過正念訓練找到反思的具體方法與途徑
一般而言,批判反思最突出的過程就是尋找與驗證假定,假定是我們所持有的對于世界和自己的處境自以為正確的觀念[8]。那些潛在于頭腦中的假定決定了人們思考和行動的框架。正念訓練可以提升注意監控力、元認知能力、意識覺知能力等,這些能力的提升可以讓職教教師對專業技能和教學實踐活動的意義、價值、合理性等進行評價,對已有的假定進行批判性反思,重新找到新的假定,并進一步展開驗證。反思過程的核心是試圖從多種視角來看待問題。正念訓練中的“覺知”正是對自身和外部環境的意識,“注意”則是對這種意識的定向關注,借此個體可以全面了解內外部世界而不是局限于某種偏見。職教教師借助正念訓練,可以集中注意力資源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考察,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適,達到對不良的行為、方法和策略的優化和改善,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理解。
(三)職教教師可以通過正念訓練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職教師資的立足之本,而有效的反思活動則是促進專業技能發展,突破技能實踐瓶頸的關鍵。專業技能的提升離不開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軀體感覺的敏銳度和機體協調程度。Tang等人研究發現,正念訓練可以顯著提高成年人的注意力,對特定的注意功能(朝向、警覺和沖突監控)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另一研究發現正念訓練可以顯著提高個體的視覺敏感性,使個體可以覺察和分辨出持續時間更短的閃光。正念訓練可以讓職教教師將注意力資源投入到此時此刻的任務而非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或將來的計劃中,這樣其對迅速出現的目標刺激探測能力(如識別危險信號,探測目標信號等)便可以得到顯著提高。隨著職教教師注意警覺水平,注意功能的進一步提升與改善,其專業技能水平會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四)職教教師可以通過正念訓練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職業教育類教師通常是理工科出身,且偏重于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常常缺乏一定的情感交流及人文關懷。學生容易對課程產生枯燥、機械和冰冷的感覺。職教教師通過正念訓練一方面可以增進自己的同理心、共情能力及人文關懷,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引發學生的共鳴,以更好地促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正念訓練中對注意力的控制可以讓職教教師專注于當下的教學實踐活動,而非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將來的計劃或者對自己職業價值的懷疑上。這樣職教教師就能對當下的教學和學生傾注飽滿的熱情,并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積極的反思和調整,不斷嘗試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再者,借助正念訓練而養成反思的習慣后,職教教師還能夠適時地跳出當下的教學活動,會站到更高的高度,注重“道”的傳授,而非僅僅去“授業和解惑”,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五)正念訓練可以減少壓力,增進職教教師的身心健康
由于現在一方面在倡導“雙師型”職教師資,使得職教教師的學習與工作壓力增大,但另一方面社會對職教教育認可度依然普遍較低,使得該群體處于在夾縫中求生存這一尷尬境地,如此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職教教師的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感普遍較大,嚴重威脅到該職教教師的身心健康。而職教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直接決定著職業教育的質量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正念訓練能夠顯著改善個體的情緒狀態和情緒調節能力,顯著減少負性情緒。不僅如此,根據Hayes和Feldman的觀點,正念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而且可以固化成為一種穩定的心理特質,即成為有效的情緒調節能力,不斷增強積極情緒以保持個體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9]。比如,正念訓練對于身心健康促進可通過以下原則產生:①將思維只是看作思維,而不將其看作事實。②不對思維,尤其是負性思維進行分析,而只是與其和平相處。③對負面情緒或者身體不適不采取躲避和厭惡的態度,而是采用探索性覺察[10]。所以,面對倍增的壓力,職教教師可以通過正念訓練這一簡單易操作的身心訓練方法,來舒緩自己的壓力,維護身心健康,從而更好地促進自己的反思實踐活動的開展。
綜上,心理正念訓練將對培養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發揮重要作用,可以為職教教師提供反思所必須的注意力資源,幫助其找到反思的方法,促進其專業與教學技能的提高,維護和促進其身心健康,最終為職教師資力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只有成功培養出反思實踐型職教師資,也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樹立反思的榜樣,從而為打造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劉湘麗.工業信息化中的人力資源結構能力與素質[EB/OL].中國職業教育現代化論壇,天津,2016.
[2]洪明.反思實踐取向的教學理念——舍恩教學思想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3(8):14-17.
[3]劉河燕.論反思性實踐型教師及其專業成長[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2):176-178.
[4][7][9]汪芬,黃宇霞.正念的心理和腦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1(11):1635-1644.
[5]Ives-Deliperi,V.L.,Solms,M.,&Meintjes,E. M.The neural substrates of mindfulness:An fMRI investigation[J].Social Neuroscience,2011(6):231-242.
[6]李波,李欣欣,馬長燕.正念團體訓練對改善企業員工身心狀況的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1):158-161.
[8]曹中平,文方圓.批判反思型教師的反思實踐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5):41-44.
[10]石林,李睿.正念療法:東西方心理健康實踐的相遇和融合[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4):566-569.
責任編輯秦紅梅
周坤(1984-),女,山東沂水人,中國民航大學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決策心理;唐輝(1982-),男,山東微山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行為決策及職業教育心理學。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風險狀態下飛行機組人員的不作為偏差”(編號:31200793),主持人:周坤;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大學生人際寬恕及其積極心理效應研究”(編號:20142508),主持人:唐輝。
G715
A
1001-7518(2016)20-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