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鳳芹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
關于推進建筑師負責制的一些思考
文/丁鳳芹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
建筑師負責制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建筑項目管理模式,建筑師不僅負責建筑設計,還要對建設全過程提供咨詢管理服務。本文從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強建筑設計管理要求出發,介紹了境外發達國家(地區)建筑師負責制的有關情況,分析了當前影響我國推進建筑師負責制的因素,進行了制度設想,并提出具體的推進措施建議,為加快推進我國建筑師負責制提供了合理的實施路徑。
建筑師負責制;制度設想;措施建議;實施路徑
近期,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師隊伍,進一步明確建筑師的權利和責任,提高建筑師的地位。建筑師作為建筑的設計者和創造者,對建筑產品最終呈現的品質和功能具有最深刻的理解,對建筑設計意圖的正確實現有著最迫切的需求,我國應當加快建立適應我國國情的建筑師負責制,充分發揮建筑師在工程建設全過程的主導作用,以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真正踐行“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
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地區都注重發揮建筑師在工程建設全過程的作用,均以立法形式確立了建筑師制度和建筑師地位,并由政府或法定機構進行考試注冊。這些國家(地區)的建筑師負責制不盡相同,建筑師的身份地位在不同的工程階段也不盡相同, 如美國建筑師是業主與承包商的聯系紐帶,是工程建設期間業主的代表,在和合同規定的范圍內代表業主行事。又如香港采用認可人士制度,成為認可人士的建筑師是工程的責任主體。這些國家(地區)的建筑師均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在施工過程中檢查確認施工是否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關鍵部位驗收、工程款支付等重要環節均需經建筑師簽字認可。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多年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設計、施工分開的建設模式,相應的監管也是分段監管,因此在進行制度設計時,難以從工程建設全過程來考慮建筑師的功能定位。我國的《注冊建筑條例》對建筑師考試、注冊、執業都作了規定,也規定建筑師可以對本人設計的項目進行施工指導和監督,但是更多的還是將建筑師的身份定位為建筑項目的設計主持人,建筑師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權利義務并未做明確的規定。其他的規章文件也先少涉及建筑師在施工階段質量管控、材料設備選購等方面的規定,建筑師負責制先天性制度基礎不牢。
(二)市場環境不完善。在我國工程建設各方主體中,建設單位始終處于強勢地位,在工程建設規模急速擴大的背景下,絕大部分建設單位更多的是關注工期、造價,而不是注重建設質量,建設單位缺乏保證建筑品質的內在動力,不會主動委托建筑師對工程建設全過程提供咨詢管理服務,建筑師負責制缺乏市場基礎。同時,低價競爭、建設單位壓縮設計周期等因素,也造成國內設計企業難以提供優質的設計咨詢服務。
(三)建筑師隊伍素質不夠。目前,我國的建筑師隊伍普遍偏重建筑設計,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缺乏全面的了解,專業素質還達不到提供全方位咨詢服務的需求,甚至在建筑設計環節,許多建筑師也缺乏對各專業統籌把握和協調的能力。同時,我國的學校教育及職業資格考試也都側重于建筑設計部分,導致當前建筑師通過高等教育獲取的專業知識難以覆蓋工程全過程。
建筑師負責制應當是以建筑師為責任主體,受業主委托,在工程建設全過程,履行業主賦予的權利 [1]。建筑師負責制的核心在于建筑師的權利和責任是什么,要堅持權責利對等,合理界定職責范圍。鑒于我國的工程建設實際,建筑師應當作為建筑項目的設計負責人,負責提供合格的設計成果,在建設過程中對是否按照設計施工進行監督,對建筑材料設備選擇、關鍵部位驗收、工程竣工驗收進行把控。因為設計原因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并造成損失的,建筑師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完善相關法規制度。應當加快修訂《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注冊建筑師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建筑師在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建筑師地位,保證建筑師在關鍵材料設備選購方面的決策權,規定對施工過程監督的時間節點和技術核對內容,保證施工能夠按照設計完成。
(二)改革建筑設計招投標制度。建議建立多元化設計招標方式,不再單一實行方案設計招投標方式,淡化最低價中標條件,增加設計單位招標方式,通過對招標人擬派設計團隊的綜合能力(如人員構成、經歷和業績、設計構思、投標人信用狀況等)進行評審并確定中標人,同時要保證合理的設計費用和設計周期。應當允許采用委托設計的方式,特別是對具有優秀業績和技術聲譽的建筑師可以不進行招投標,目前,福建省已經出臺文件,對院士、獲得梁思成獎或者普利茲克獎等著名建筑師,可以直接委托設計。
(三)加快建筑師負責制試點。目前僅上海浦東自貿區開始建筑師負責制試點,而且試點內容也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建筑師負責制[2]。建議適當加大試點力度,在一些國有投資項目中優先采取建筑師負責制,通過試點,總結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為建立推廣建筑師負責制提供更多的實踐參考。
(四)保障建筑師執業風險。健全我國執業保險制度,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求企業投保的同時,增加建筑師的執業責任險,并對保額等進行詳細的規定,通過個人追責、保險理賠的方式,防范執業風險[3]。
建筑師負責制是國際通行做法,并且被證明能有效控制建設質量,提升建筑品質。在當前建筑市場環境還不盡完善、建筑師負責制難以由市場自發形成的背景下,需要政府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程建設實際,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完善相關保障體系,采取有力推進措施,加快試點推動,逐步建立健全權責一致、運轉順暢、實效明顯的建筑師負責制。
[1]關欣,王強.建筑師負責制與建筑師的角色[J].建筑設計管理,2010,(9):10-13.
[2]何欣榮.上海自貿區率先試點“建筑師負責制”[J].建筑設計管理,2015,(12):38.
[3]戴謀富.建筑師專家責任研究[學位論文]博士.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