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宗彥 云南省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城鄉建設中的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
文/汪宗彥 云南省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一直以來,農村都是落后的代名詞,與城市生活環境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近年來,國家秉承科學發展的觀念,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從而使農村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由于農村發展過程中,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導致景觀規劃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加強農村的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勢在必行,必須要加以重視。本文將從城鄉建設中的農村景觀規劃現狀出發,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農村發展的特點,打造名副其實的新農村,提高農村人們的生活居住質量。
城鄉建設;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有的景觀規劃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需要結合實際進行科學的設計,提高整體的質量。景觀規劃,優勢明顯,生態效益突出,在城鄉規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景觀規劃,可以實現農村生活環境的美化,增強環保的效益,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綜合效益明顯。
新農村這一理念,經過了長期的實踐和摸索,成為當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新農村的發展中,主要以生產發展、鄉風建設、生活水平提高為目標,從而在農村建設中形成一種新型的景觀現象。對于農村景觀的理解,要廣義化,不能進行狹義的解讀,主要指的是農村中各種與生產活動相關景觀的綜合,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系比較密切。
2.1生態性原則
在新農村景觀的設計中,要明確設計過程中的重點。在新農村規劃中,要將重點放在農產、生態與經濟效益的平衡等方面,同時又可以借助自身的環境優勢為游客提供觀光資源。在設計中,首先要遵循生態性原則。這個過程中,可以實現自然環境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景觀規劃方面,要減少對原有自然環境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利用各個地區的特色進行新的景觀格局的打造。在實際操作中,要求設計師始終秉承生態的理念,發揮創造性的思維,對景觀地質進行改變,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設綠色長廊,將原有景觀的大小、形狀和建筑方式進行科學的改善,形成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散布與聚集相結合的景觀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景觀的多樣性。在設計中,可以融入地方的人文風情,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體現。同時,也要提高對當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打造生態的農村景觀。
2.2人文原則
在設計中,要以人為中心,秉承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實現人性化考慮。進行農村景觀規劃設計,也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在原有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與人為景觀的結合,可以將人的感覺體驗引入實際設計,作為出發點。在實際操作中,要考慮人們賴以生存的農業經濟,打造生態農業,實現有機循環系統的應用,從而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平衡,同時也可以給予人們一個比較生態的工作環境,也能讓游客感受到整體環境的舒適。在設計中,不能忽略農村的生活主體,要實現設計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結合,創造出舒適的新農村景觀[3]。
2.3景觀多樣性原則
從農村的形成過程來進行解析,發現其聚落的性質。常規情況下,大部分的農村面貌比較類似,沒有特別明顯的特色,都是三五成群,也沒有具體的規律可循。但是仔細探究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發現農村生活中存在的差異。對這些細微之處進行分析,可以進行農村特色的總結歸納。相對城市來說,農村相對較小,擁有的景觀要素相對較少,因此,可以在這樣的基礎上豐富景觀的多樣性,促進景觀的精細化設計。這個過程中,不能只是將景觀要素進行簡單的展示即可,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排列組合,提高設計的立體度,從各個角度進行景觀的完善,形成一個有生命的統一體。
3.1觀光旅游景觀概述
雖然原有的農村景觀特色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可以在設計中進行挖掘,進行特色的完善。因此,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因地制宜,將特色資源優勢最大化,打造農村旅游資源,給游客一個觀光旅游的場所,同時也可以提高農村的經濟收益。在開發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實現開發和保護、整體與局部的結合。根據每個地區的差異性,建設農業果園、條野草坪等景觀,實現旅游業與農業的結合。例如草莓園,在草莓成熟的季節,進行果園開放,游客可以實現觀光的目的,也可以進行親身體驗,親自采摘草莓進行品嘗,愉悅了心情,也放松了身心,農民也可以借此獲得一定的收益,是多重效益的結合[2]。
3.2休閑景觀設計規劃中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一部分農村已經開始進行觀光旅游園的打造。由于先前沒有具體的經驗可以借鑒,在實際經營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進行觀光園的開發之前,沒有經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地址的選擇比較隨意,農民的主觀意識比較濃烈。因此,造成觀光園的開發沒有與當地的具體環境情況相適應,造成了環境的破壞,同時也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益。因此,在進行具體的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科學的確定觀光園的選址。再者,景觀內部的景點和規劃不甚合理,沒有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思想比較陳舊,千篇一律,抄襲現象比較嚴重。而且內部的配套設施也不完善,影響了觀光旅游的質量。另外,沒有與外部的景觀特點達成一致,影響了整體統一性[1]。
3.3新農村景觀系統構建策略
第一,構建景觀系統的框架。在進行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進行景觀規劃設計至關重要。在操作中,需要構建景觀系統,有利于為景觀規劃工作提供依據,理清思路。首先,需要進行框架的構建。這個過程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各個要素特點的整合,做好框架性規劃。居民的庭院,是農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操作中可以在庭院中進行綠化,提升民居的特色,還能保證人們居住環境的舒適度,也能發揮生態的效益。在農村的街道部分,不僅要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求,同時也可以進行街道的設計,形成景觀走廊,可以有效的改善氣流狀況。第二,進行設計重點的分析。在實際操作中,設計重點是結合城鄉景觀進行融合,實現城鄉統一性與差異性的結合,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工作人員需要深入實地進行調查,將地區的整體情況形成書面材料,繪制相應的現場圖示,進行整理和歸納,為實際設計提供依據。同時對綠地的分布情況進行了解,確定適宜的植被類型,形成科學的網絡綠地系統,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
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景觀規劃是重要的組成內容,需要加以重視。在進行農村的景觀規劃設計中,要遵循科學的原則,明確設計中的重點,提高設計的質量,打造生態科學的新農村景觀格局。
[1]潘渤文,王芳龍.城鄉建設中的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J].城市建筑,2012,(18):1-2.
[2]馮家偉.城鄉建設中的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J].房地產導刊,2014,(16):19-19.
[3]劉秀麗.新農村中規劃的景觀建設[J].城市建設,2010,(29):59-60.
[4]李鵬.城鄉建設中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