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愛梅
大學四年,女兒這顆行星,在我參與設計的軌道上乖乖運轉。每天,我用各種方式保持與她的聯系,以掌握動態,隨時下手撥亂反正。昨晚,我習慣地打開微博,她的頭條更新讓我半天沒回過神。
她轉發了一篇漫畫,題為《走在變得更好的路上》。主人公是畢業季的女生,糾結于讀研還是嫁人、出國還是留守、工作還是旅行,并配有這樣的文字:忽略路上的風景,遵照計劃飛快地跑到終點,真是你想要的?為什么大家會覺得為成長而花費的時間,對女人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呢?這世界急三火四的,總是不能給人一些思考的空間……主人公最后的選擇是:扔掉一紙人生計劃,拖起旅行箱,出發!
女兒評論了一句:“原來的夢應該就是這樣的,現在也還是被洗腦了,可悲。”
給她洗腦的當然包括我。她的不少夢想,竟在不經意間被我扼殺。
她想海外交流,尋找去歐美的機會,我說,新加坡比較近。她想去臺灣自由行,我說,抓緊暑假時間好好實習……她一次次就范,我一次次得逞。她的畢業季,我又開始未雨綢繆,“將來考公務員吧。”“不。”“那你想干什么?”“做自己喜歡的。”爭論到最后,她拋下四個字:“自由!無用!”嫣然一笑,扭頭而去。
我原地駐足,向壁思過。
后來一段時間里,我停止在女兒耳邊的聒噪,開始試著默默關注她。我終于清楚地意識到:這么多年,我以母愛的名義,用自認為好的規劃“綁架”了她的成長快樂,用實用價值打擊她的浪漫追求,用世俗標準定制她的遙遠未來。
昨晚面對她的微博,我告誡自己:這種“侵略”行為該收斂了。
也許,將來走上社會,她的斑斕夢想會碰壁現實應聲而碎,但在這之前,且讓理想生長。這屬于生命的流程,關乎生命的質量和生命的希望。孩子不是我們預設軌道上的行星,他們是這個世界上一株株獨一無二的禾苗。
女兒真的長大了。她一次次用行動告訴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的個體。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媽媽你愛我,但請讓我自由生長,別用愛綁架我。
我想,給她最好的疼愛,是放心地放開雙手,讓她自由自在奔向心目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