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北京城市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調查

2016-02-18 05:57:18張斌楊鳳池
中國全科醫學 2016年7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服務

張斌,楊鳳池

北京城市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調查

張斌,楊鳳池

目的了解北京城市居民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情況,以期促進北京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方法于2015年3—7月,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在北京市中心城區和城鄉結合城區各隨機抽取1個區縣和各自下屬的2個城市社區,從每個社區中隨機抽取150例居民,共抽取社區居民600例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求助意愿及求助方式、認為管理現狀的不足及意見。結果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99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9.8%。18.9%(113/599)的居民表示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非常需要,36.1%(216/599)表示比較需要,31.0%(186/599)表示一般,11.2%(67/599)表示不太需要,2.8%(17/599)表示完全不需要。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18.7%(112/599)的居民表示肯定會求助,41.6%(249/599)表示很可能去求助,21.5%(129/599)表示很可能不去求助,9.9%(59/599)表示肯定不去求助,8.3%(50/599)表示不知道/拒答。11.5%(69/599)的居民表示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非常滿意,26.0%(156/599)表示比較滿意,49.1%(294/599)表示一般,11.7%(70/599)表示不太滿意,1.7%(10/599)表示非常不滿意。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居民最愿意獲得的心理援助方式有尋求親朋好友傾訴(67.3%,403/599)、選擇綜合醫院的心理門診(33.1%,198/599)、選擇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咨詢(24.7%,148/599)等。居民認為社區心理健康管理現狀的不足有:目前工作缺乏協調、服務內容重復(31.7%,190/599);場地和設施簡陋(31.1%,186/599);服務機構資質不規范(21.9%,131/599)等。24.1%(144/599)的居民希望社區心理健康管理納入衛生系統獨立統籌;8.4%(50/599)希望納入民政系統獨立統籌;17.0%(102/599)認為任何形式均可、各地自由發展;47.7%(286/599)希望由市政府統一協調,衛生與民政部門互補、多團體配合;2.8%(17/599)表示其他。結論北京城市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強烈,但滿意度不高。目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尚不能滿足居民的迫切需求,亟須政府部門高度關注,深入改革并整合社會優勢資源協同發展。

城市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衛生服務需求;滿意度;北京市

張斌,楊鳳池.北京城市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7):848-852.[www.chinagp.net]

Zhang B,Yang FC.Demand for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among urban residents in Beijing[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7):848-852.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是一種社會服務活動,主要指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運用心理科學的理論和原則保持與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可以歸納為社區建設心理化與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社會化兩個層面。社區建設心理化是指在社區建設體系中增加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和體系;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社會化是指在已有的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社會管理體系,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管理職能[1]。北京是典型的單中心城市,根據民政部規劃,城內6區面積(含原崇文區、宣武區)只占全市總面積的8.15%,但在這個中心圓中卻匯聚了全市6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7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承載了全國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幾乎全部市級以上的功能[2]。同時,北京作為全國政治和文化中心,其城市化步伐的突飛猛進,給居民也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壓力并產生諸多心理健康問題,王軍等[3]調查顯示,81.5%的居民關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82.6%的社區居民期望在社區開設心理咨詢服務點。張瑞凱等[4]研究表明,74.5%的北京市居民表示有必要在社區中建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本研究通過了解北京城市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情況,為進一步完善和促進北京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于2015年3—7月,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首先根據地理分布和行政管理歸屬情況,在北京市五環以內中心城區和城鄉結合城區中隨機抽取1個區縣(東城區和朝陽區),然后再從每個區縣中分別隨機抽取2個城市社區(東城區東四六條社區、新建路社區和朝陽區潘家園社區、勁松八棵楊社區),最后從每個社區中隨機抽取150例居民,共抽取社區居民6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年齡≥14歲、非農業戶口、北京城市社區常住居民(半年以上)、小學及以上文化水平。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無法完成問卷調查者。

1.2 調查方法 問卷設計參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社區心理健康宣教干預示范項目調查問卷[5]并對部分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具體包括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滿意度、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求助意愿及求助方式、認為管理現狀的不足及意見。采取集中填寫與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發放問卷,調查員均為心理學與醫學專業人員,且經過統一嚴格培訓后向居民解釋調查目的和基本要點,獲取居民合作后發放問卷。對于有視力困難等居民,由調查員向其念出問卷,記錄答案。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99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9.8%。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Epidata 3.1軟件進行數據的雙次錄入與邏輯糾錯,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等級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599例居民中,男282例(47.1%),女317例(52.9%);年齡14~86歲,平均(43.9±15.9)歲;未婚127例(21.2%),已婚431例(72.0%),其他41例(6.8%);初中及以下學歷57例(9.5%),高中及中專學歷137例(22.9%),大專學歷142例(23.7%),本科學歷242例(40.4%),研究生及以上學歷21例(3.5%);學生30例(5.0%),個體經商者20例(3.4%),產業工人及體力勞動者120例(20.0%),公務員及機關政府工作人員95例(15.9%),軍人8例(1.4%),醫務工作者53例(8.8%),教師或教育機構科技工作者32例(5.3%),其他專業技術人員73例(12.2%),公司職員或一般業務人員138例(23.0%),其他30例(5.0%)。

2.2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情況 18.9%(113/599)的居民表示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非常需要,36.1%(216/599)表示比較需要,31.0%(186/599)表示一般,11.2%(67/599)表示不太需要,2.8%(17/599)表示完全不需要。不同年齡、城區的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求助意愿情況 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18.7%(112/599)的居民表示肯定會求助,41.6%(249/599)表示很可能去求助,21.5%(129/599)表示很可能不去求助,9.9%(59/599)表示肯定不去求助,8.3%(50/599)表示不知道/拒答。不同年齡的居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求助意愿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城區的居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求助意愿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滿意度情況 11.5%(69/599)的居民表示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非常滿意,26.0%(156/599)表示比較滿意,49.1%(294/599)表示一般,11.7%(70/599)表示不太滿意,1.7%(10/599)表示非常不滿意。不同年齡、城區的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滿意度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求助方式情況 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居民最愿意獲得的心理援助方式有尋求親朋好友傾訴(67.3%)、選擇綜合醫院的心理門診(33.1%)、選擇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咨詢(24.7%)等(見表4)。

表1 不同特征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情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ommunitymental health service needs among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表2 不同特征居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求助意愿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resorting will whe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ccurred among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表3 不同特征居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滿意度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mong resident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2.6 社區心理健康管理現狀不足情況 居民認為社區心理健康管理現狀的不足有:目前工作缺乏協調、服務內容重復(31.7%);場地和設施簡陋(31.1%);服務機構資質不規范(21.9%)等(見表5)。

表4 居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最愿意獲得的心理援助方式(n=599)Table 4 Residents′favored aid modeswhe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ccurred

表5 居民認為社區心理健康管理現狀的不足(n=599)Table 5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considered by residents

2.7 社區心理健康管理體系情況 24.1%(144/599)的居民希望社區心理健康管理納入衛生系統獨立統籌;8.4%(50/599)希望納入民政系統獨立統籌;17.0%(102/599)認為任何形式均可、各地自由發展;47.7%(286/599)希望由市政府統一協調,衛生與民政部門互補、多團體配合;2.8%(17/599)表示其他。

3 討論

3.1 城市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需求強烈,但服務成效不佳 本研究結果顯示,55.0%的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有著比較強烈的需求,當遇見嚴重的情緒或心理問題時,60.3%的居民傾向于尋求幫助,說明城市居民比較接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并有著較為強烈的切實需求;但目前僅有37.5%的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表示滿意,直接反映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現狀與居民需求之間的強烈矛盾。分析原因,問題的核心在于服務內容和形式單一重復,社區多以健康宣教、知識手冊、電話熱線等活動為主,缺乏針對性和互動性。居民則更希望得到有針對性的服務內容,如孕期和哺育期婦女的心理衛生指導,在職人員和學生群體的壓力緩解,退休老人、失業人群及社會弱勢群體的一對一心理援助等;同時還要提高心理健康服務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配置所需的相關專業工具,如心理測量量表、心理統計軟件、心理宣泄工具、心理咨詢工具等。

3.2 服務缺少社會資金支持,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僅8.7%的居民反饋收費標準不規范,但目前社區相關心理服務均以免費提供為主,基本由政府補貼和社區相關辦公經費支出且經費總額不足,這不但直接制約了工作的深入開展,更打擊了從業人員的積極性。要提高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需在獎金報酬等方面制定切實有效的激勵政策,這樣既可促進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專業能力的提升,又能加強他們的工作投入度,進而提高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水平[6]。

3.3 專業的心理服務機構對居民吸引力不足 本研究結果顯示,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有高達67.3%的居民首選至親朋好友處尋求心理援助,而選擇專業的綜合醫院心理門診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心理咨詢的僅為33.1%和24.7%。探究居民這一傾向的主要原因為:一是對目前專業心理服務機構的認知度不高,本研究中雖然有60.3%的居民傾向尋求幫助,但居民對心理咨詢形式從了解到接納還要有一個過程;二是對目前服務現狀的不認可,31.7%的居民認為目前工作管理缺乏協調、服務內容重復,31.1%認為場地和設施簡陋,21.9%認為服務機構資質不規范,16.7%認為監督管理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3.4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極度匱乏,行業缺乏專業的準入標準和晉升途徑 張凱瑞等[4]研究顯示,北京地區從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人員數1~2人的社區占總社區的51.5%;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每3 000人有心理咨詢師1人,成熟的社區都會配有專業的保健醫師、社區工作者和心理健康咨詢師,他們已有相對成熟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和干預模式,我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明顯匱乏。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獲得一定的專業資格證明和一定的實踐經驗才能持證上崗,另外非營利組織和特殊人群(如高中生、大學生、犯罪嫌疑人)也是主要參與社區服務的主體[7]。中外對比可見本應發展前景繁榮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行業,在全國經濟和文化水平較高的北京城市社區都存在明顯的人才匱乏狀態。分析原因除了資金投入總量不足和途徑單一以外,其最主要阻礙因素是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服務行業沒有規范的準入標準,當前我國主要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心理咨詢師證書和具有精神衛生方向的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為主要從業依據。前者各國有企事業單位均未將其納入人員編制計劃和職稱評聘依據,后者則必須為臨床從業醫生,雖然醫師職稱體系非常完善,但人均醫療資源不足的北京很難吸引大批醫務人員到社區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由此可見,北京市應率先出臺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從業標準、職位編制計劃和職稱晉升制度等管理辦法,才能更有效地解決人員匱乏問題。

3.5 加強頂層設計,探索以北京市為代表的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方案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于20世紀60年代通過了《社區心理健康中心法案》等法律條款,1986年澳大利亞出臺了精神衛生法案,要求對所有的精神病患者實施全面綜合的服務,并將醫療資源轉移到社區,建立了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8]。2002年我國頒布了《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2010)》,雖然北京市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在心理健康服務方面起到標桿示范作用,先后于2005-04-07開通了“96156社區心理健康咨詢熱線”,2006-12-08通過了《北京市精神衛生條例》,但相比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社區心理健康工作起步時間較晚,且服務強調“精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服務人群也更關注精神疾病患者,對健康人群的心理幫扶重視不足。本研究發現,民政、衛生、殘聯等部門雖然都在開展相關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但各部門間缺乏溝通機制,相互協作不足,47.7%的居民更希望“由市政府統一協調,衛生與民政部門互補、多團體配合”,24.1%希望“衛生系統獨立統籌”,可以看出居民在期望協作的基礎上對醫療衛生系統的作用寄予很大期待。綜上,政府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以北京城市社區為突破點,搭建一個以政府心理工作中心為核心、以各街道心理工作站為平臺、以街道相關機構人員為基礎,以醫療衛生單位為依托、以社會資源為補充的多層次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同時要學習發達國家將心理治療納入醫保體系,費用可以報銷,進一步解決居民經濟負擔和從業人員財政來源的問題[9]。

作者貢獻:張斌進行研究設計與實施、撰寫論文、成文并對文章負責;楊鳳池進行質量控制與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

[1]Gao XY,Yang FC.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urban community in the light of social construction[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3,16(5):537-538.(in Chinese)高新義,楊鳳池.社會建設視角下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實踐探索[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5):537-538.

[2]Zhang YJ,Liu Q,Han X.Chang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Beijing[J].Population Research,2013,37(6):52-61.(in Chinese)張耀軍,劉沁,韓雪.北京城市人口空間分布變動研究[J].人口研究,2013,37(6):52-61.

[3]Wang J,Zhang SB,Li YC,et al.Survey on the need for community-based psychological health services[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2009,9(1):71-73.(in Chinese)王軍,張壽寶,李永超,等.社區居民心理衛生服務需求調查[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9,9(1):71-73.

[4]張瑞凱,戴軍,李紅武.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實施現狀及發展困境——基于北京164個社區的實證研究[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10,23(5):42-45.

[5]Zhang MH,Zhang WQ,Liu T,et al.Analysis of the demand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service in Beijing rural communities[J]. Medicine and Society,2013,26(12):77-80.(in Chinese)張曼華,張婉奇,劉婷,等.北京市農村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3,26(12):77-80.

[6]He HM,Hu CM,Hu YY.Construction of urba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5,23(7):1114-1118.(in Chinese)何華敏,胡春梅,胡媛艷.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7):1114-1118.

[7]郭梅華,張靈聰.國外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及其對我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借鑒[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9,22(1):58-61.

[8]Liu LY.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ompare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J].Soft Science of Health,2013,27(3):144-146.(in Chinese)劉麗英.國內外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比較[J].衛生軟科學,2013,27(3):144-146.

[9]Yang XY,Yang FC,Fu WQ,et al.Status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three cities of northern region[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16(31):3719-3722.(in Chinese)楊笑怡,楊鳳池,傅文青,等.北方三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現狀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1):3719-3722.

Demand for and Satisfaction DegreeW ith Comm unity M ental Health Service Among Urban Residents in Beijing

ZHANG Bin,YANG Feng-chi.School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ObjectiveTo know about the demand for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among urban residents in Beij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in Beijing.M ethodsFrom March to July in 2015,we selected 2 urban communities from each of the two random ly selected districts in Beijing,one central urban district and one urban and rural combination district,and random ly selected 150 residents from each of the 4 communities.There were all together 600 residents enrolle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The questionnaire content included demand for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the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among residents,resorting will and mode whenmental health problems occur,the problems of current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advise.ResultsA total of 600 questionnaireswere given out and 599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ycled with a valid recovery rate of 99.8%.A total of18.9%(113/599)residents neede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very much,36.1%(216/599)residents quite neede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31.0%(186/599)residents neede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slightly,11.2%(67/599)rarely needed communitymental health service and 2.8%(17/599)did not need communitymental health service at all.When the residentsencountered themental health problems,18.7%(112/599)residentswould definitely resort,41.6%(249/599)residentswere very likely to resort,21.5%(129/599)residents probably would not resort,9.9%(59/599)residents definitely would not resort and 8.3%(50/599)residents did not know that or refused to give answer.A total of 11.5%(69/599)residents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26.0%(156/599)residents were satisfied,49.1%(294/599)residentswere barely satisfied,11.7%(70/599)were not satisfied and 1.7%(10/599)had great dissatisfaction.When the residents encounter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the favored resortingmodes included confiding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67.3%,403/599),consultation in psychological clinics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33.1%,198/599)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24.7%,148/599).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cluded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and repetitive service content(31.7%,190/599),simple and crude venues and equipment(31.1%,186/599)and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f qualification of service settings(21.9%,131/599). Among the residents,24.1%(144/599)hoped that communitymental healthmanagement can be included in the health system and planned dependently as a whole;8.4%(50/599)hoped it could be included in civil affairs system and p lanned dependently as a whole;17.0%(102/599)thought every form was acceptable and every region could freely develop its own form;47.7%(286/599)hoped thatmunicipal government should coordinate as a whole and departments of health and civil affairs and other organs should comp lement an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2.8%(17/599)had other thoughts.ConclusionBeijing residents have strong demand fo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but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isnot high.Atpresent,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an notmeet the urgent need of residents,which needs high attention by government sectors,and reform should be deepened and social superior resour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promot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Urban residents;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s;Health services needs and demand;Satisfaction degree;Beijing

R 395.6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6.07.023

2015-11-08;

2016-01-07)

(本文編輯:崔沙沙)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3SHA002)——北京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100069北京市,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

楊鳳池,100069北京市,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E-mail:yangfc316@163.com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心理服務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今日農業(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啪啪网|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浪潮Av| 91青青视频|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午夜日b视频|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无码AV动漫|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精品欧美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性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天堂| 久青草网站| 午夜国产理论|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亚洲啪啪网|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99人体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亚洲第一视频网|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欧美69视频在线| 永久毛片在线播|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欧美福利在线|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午夜丁香婷婷|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影院|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熟妇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