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堂詠



摘要:本文通過對珠三角地區光電信息產業現狀、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對專業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分析,明確了珠三角地區中職光電信息技術專業的辦學定位、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進行了系統性的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探索,提出了中職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的整體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中職;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建設;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1-0043-03
一、廣東光電信息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現狀
光電信息產業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人才。廣東光電信息產業主要集中在光電照明、光電信息顯示以及光通訊,以光電照明與光電信息顯示行業來說,產品現已占據我國相關市場份額半壁以上江山,保守預估相關從業人員至少100萬以上,高技能型專業人才需求,保守估計(包括轉崗人員),每年新增需求至少在20%以上,那么每年新增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光電照明、光電信息顯示)高技能型人才將達到20萬人以上。
二、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一) 樹立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指導思想
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其要以職業定向為基本特征,使受教育者掌握專門的實用知識、技能和技巧,而職業教育的教育性則決定其要以教育的本質即育人為出發點、落腳點,職業性、技術性與教育性并存,是職業教育這一教育類型的特色和本質所在,無論偏頗哪一方面都會迷失方向,影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教給學生切實可用的專業技術的同時,也應注重培養他們分析、判斷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職業能力,同時更應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全面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能力和素養。總體而言,即要求樹立以培養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與專業能力”為宗旨的課程體系開發思想。
(二) 光電信息技術領域學習課程體系的構建
1.光電信息技術學習領域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
按照學習領域課程體系的開發流程,在對廣東省內具有代表性光電信息類企業的職業崗位設置與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大量調研、對已畢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對開設有光電信息技術類專業的職業院校調研的基礎上,聘請職業崗位群所對應的企業技術專家、生產一線技術人員(企業實踐專家)、職業教育專家、課程開發專家和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分析光電信息類企業典型職業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并根據典型工作任務提出應該具備的綜合職業能力。在此基礎上根據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職業能力領域,經過歸納與選擇,確定行動領域,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基于工作過程的光電信息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過程如圖1 所示。
2.光電信息學習領域課程體系的重構
本課題組通過對廣東光電信息產業現狀的分析,對廣東光電信息行業協會、珠三角有代表性的光電信息企業、畢業生以及開設有相關專業的職業院校進行調研,結合廣東省電子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特點與優勢,確立LED照明與信息顯示應用為我校光電信息技術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聘請廣東省半導體照明協會以及相關企業技術專家、職教專家、課程開發專家、專業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等組成專家組,對廣東LED照明及信息顯示崗位群進行了詳細分析,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模式,對光電信息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構,具體見圖2所示。
方法能力
1.分析判斷、學習以及思維能力;2.較強的文字功底,能按說明書的要求作業、書寫報告等;
3.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4.較強的安全意識
社會能力
1.良好的職業道德;2.團隊合作精神;3.身心健康;
4.溝通協調和語言表達能力;5.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專業能力
1.LED基礎知識與產品工藝流程;
2.識讀爆炸圖;
3.識讀工藝規程,按規程操作;
4.正確使用常見電子測量儀器與設備,掌握其維護與保養知識;
5.扎實的電路分析能力;
6.常見電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識;
7.掌握SMT貼片機操作與維護方法;
8.掌握安全用電知識
1.熟悉產品性能及指標參數;
2.現場取景及與工程方案規劃與設計能力;
3.具有工程制圖能力,編制工藝文件,繪制施工圖;
4.工程項目的安裝與調試能力;
5.工程項目的基本管理能力;
6.扎實的電路分析能力;
7.掌握安全用電知識
1.熟悉光特性以及光學系統的基本知識;
2.具有扎實的電路分析與設計能力;
3.較強的軟件設計能力;
4.熟練使用電路輔助設計軟件;
5.能運用常見電子測量儀器對電路進行檢測與分析;
6.掌握安全用電知識
1.熟悉本單位以及競爭對手產品性能及指標參數;
2.目標客戶定位與開發;
3.營銷規劃與方案制定;
專業能力
培養課程光電子技術基礎、電子工藝與技能實訓、電子測量儀器使用與維護、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照明系統安裝與調試、LED顯示屏安裝、調試與檢修、SMT操作與維護、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車間管理技術
LED照明工程及應用、LED顯示技術及應用、圖形圖像處理、工程制圖與CAD、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光電子技術基礎、工民建基礎、鉗工基礎與技能、計算機網絡基礎、項目管理基礎
照明光學設計、LED照明系統分析與設計、LED驅動電源技術、光電子技術、單片機及接口技術應用、LED顯示技術及應用、電子線路CAD、電子測量技術、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
市場營銷與實務、客戶關系管理、LED照明工程及應用、LED信息顯示技術及應用
方法能力
培養課程語文、安全教育、計算機基礎
社會能力
培養課程德育、體育與健康、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人際交往與口才
圖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光電信息專業課程體系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廣東光電信息產業LED照明與信息顯示方向崗位需求眾多,各崗位所要求的專業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作為職業院校,一個專業方向培養的學生不可能面面俱到,應結合本地產業需求特點、本校的辦學特點與方向、畢業生的就業意愿綜合考慮專業設置方向,本課題組經過多方調研與分析,結合我校的特點,定位畢業生的主要工作崗位為LED照明及信息顯示產品維修,根據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定位遷移崗位為LED工程規劃與設計,開設的主要專業技能課程有:LED照明工程及應用、LED顯示技術及應用、圖形圖像處理、工程制圖與CAD、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光電子技術基礎、電子工藝與技能實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子測量儀器使用與維護等。
中職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3.課程標準體系的建設
課程標準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我校在進行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會同光電信息行業協會與龍頭企業緊密合作,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校企共建項目課程標準體系,下面以LED照明工程及應用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1.熟悉照明系統設計師職業資格標準;
2.具有照明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或建筑設計類相關專業背景;
3.具有一定的電工技術基礎與實訓能力,有從業資格證;
4.熟練使用圖形圖像處理與光學仿真軟件;
5.能熟練使用照明系統安裝與調試工具與儀表
在進行課程標準體系的建設過程之中,除按上表要求制定該課程標準體系之外,還要求將職業綜合能力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相結合、學生實訓項目與企業項目相結合、教室與車間相結合的三結合模式,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真正做到以典型工作任務引領專業知識學習,以職業資格證書的標準規范課程內容,以工作崗位技能淬煉師生技能,將職業標準融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使課程能夠提供給學生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綜合職業素養,使學生畢業即能就業。
三、教學團隊建設
課程體系的實施主要靠教師來執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課程體系實施的功效。為順利開展專業建設,我校多年來堅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走出去:出國培訓、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企業實踐、行業資格認證培訓等;二是引進來:聘請行業協會、企業、專業領域知名專家、技術骨干以及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培訓與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專、兼職均可,加強專業基礎扎實、技能突出的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三是內部挖潛:通過組織本校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定期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帶動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通過以上方式構建了一支以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多技能教師以及企業與行業協會等兼職教師為主體的高水平、高素質、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由于中職生源絕大部分是初中畢業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是單一教育評價體系的“失敗者”,當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后,面臨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向就業為主轉變,使中職學生直面社會和職業選擇產生了種種困擾和心理問題,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專業能力、指導實踐的實操能力,還需要有指導學生就業的職業指導能力和疏導、調節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
四、教材建設
成立由專業帶頭人、骨干專任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課程開發團隊根據制定的課程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體系,編寫適應任務驅動教學的教材以及開發相應數字資源,確保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質量。建立教材編寫立項制度,聯合企業加強監督與指導,對立項的教材在經費上給予保證。課程建設以教材建設為核心,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限制,緊密結合光電信息技術職業需要,突出教材的職業性、應用性和工作過程性。開發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項目驅動式,適應“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要求的專業教材。
五、實訓基地建設
光電信息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遵循校企合作,以校為主的原則,建設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技術先進,具有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訓基地,使它既能承擔本校光電信息專業學生實訓,又能承擔光電信息專業企業與社會培訓的實訓,同時也能為廣州地區同類職業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鑒。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組建光電子基礎實訓室(與電子基礎實訓室共建)、電子工藝與技能理實一體化課室、電工基礎實訓室、圖形圖像處理實訓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室、單片機應用技術實訓室、光電信息綜合實訓室等,滿足光電信息專業實訓、培訓的需要。在組建過程之中,專業系部充分征求行業協會與企業專家意見,組織骨干教師主動參與實訓設備的設計與研發,與實訓設備廠家一起建設光電信息專業實訓室。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學校提供場地及部分改造經費,企業提供設備、技術與師資支持,共同組建企業冠名實訓室,企業定期選派技術骨干人員到校為學生講授相關專業技能,同時也承擔部分企業員工的專業技能培訓任務,由雙方共同管理。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為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通過聯合一些知名光電信息企業(廣州市鴻利光電、佛山市國星光電等)以及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協會等行業協會,籌組我校光電信息技術專業校外聯合實訓基地,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融入到生產性實訓與頂崗實習之中,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及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2]馮艷妮,劉培培.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中職光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3(12).
[3]黃正軸,胡崢.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J].機械職業教育,2011(2).
[4]劉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6).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