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朋敏
摘 要: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直接影響學生以后學習生涯學習習慣和態度,語文教育更為重要。我們可以用生動的故事、有趣的謎語、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等方式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懷一顆好奇的求知心,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情境中。教師在授課時以豐富的感情、合理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
關鍵詞:學生興趣;自身修養;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55-01
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文化修養,知識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面臨著新的挑戰。新課標提出課堂上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勢必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教學最為科學,也最為合理。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直接影響學生以后學習生涯學習習慣和態度,語文教育更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呢?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學習興趣,就會產生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會想方設法解決,從中得到成功的快樂。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教師要熟悉課程標準,對目標要求爛熟于心整節課上,教師與學生做的一切都要圍繞著教學目標 。我們可以用生動的故事、有趣的謎語、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等方式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懷一顆好奇的求知心,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情境中。我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時直觀演示,有時旁征博引……激發他們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積極教學氛圍。
二、加強自身修養
上好一節語文課,不僅需要語文教師合格的語文素養,還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教師的激情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對語文的熱愛。你在給學生這碗水的時候,一定先要把自己這桶水裝滿,你這節課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作為一名教師,一言一行,學生都會效仿,有人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足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語文教師要多讀書,不斷地豐富、充實和發展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學識淵博,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教師要嚴格要求,不斷提高自己,處處做學生表率,才會被學生認可,才會產生感染力。
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這顯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因為無論是預習、復習,還是施問、回答等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可貫穿這一原則。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掘其潛在能力,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 我們在組織教學中要把分層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力求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教學中,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學生會學;不僅要教學生怎樣做人,還要教學生怎樣生存。如《落花生》一文,教師為使學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舉了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來教育學生,把思想教育主線貫穿在語文知識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既使學生掌握了這篇課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又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道理轉化為學生的思想認識和信念,教會了學生求知,教會了學生做人。
四、運用多種教法
用適當的方式去鼓勵學生學習、實施有效的激勵評價也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就需要巧妙設計、機動靈活安排活動形式,提問有創意,激發學生靈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讀”是語文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第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知識、新事物懷著探究去認識 。根據孩子 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采用集體活動的形式,同桌或前后桌組成小組,共同探討,最終選一個代表來表明結果,人人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促使學生深入思考 。鉆進去”“潛心會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樂,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時還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語進行提問,討論,從中得到答案,會更容易理解一篇課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給達標者予以鼓勵性的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使其增強自信心。
語文教材的主體是課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就在要靠教師鉆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讀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備課時一定充分運用教具與學具以及多媒體課件,必要時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實驗、模擬或參觀等活動。從生活中達到認知,這才是最好的方法。要鉆研教材,對知識點胸有成竹每上一節課之前,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清楚本節課的知識點都有哪些,這包括字音、字詞、句子、修辭手法、說明方法、寫作方法、構段方式、文章結構等等。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五、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語文是基礎學科,學生知識越豐富,學習就會越輕松。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活動環境的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我們建立課外活動小組,定期開展活動。如結合課堂教學,制作和改進教具;結合愛鳥周、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等編寫板報進行宣傳;參加“學國學”知識競賽,開闊眼界。我在課堂教學適當安排游戲。如:“詞匯大比拼”“成語接龍”等游戲,讓學生活動,也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樂不知倦,在輕輕松松中學到了知識。隨著語文知識的不斷增加,課堂表現會更加積極、主動思維更活躍。
總之,老師實實在在教語文,認認真真教語文,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輕輕松松學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最佳教學狀態。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值得探討和提高的方面很多,我們要不斷學習探討,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 江.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究[J].課外語文.2015(14)
[2] 賈 迪.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及創新[J]. 文理導航(下旬).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