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166-0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理念。這個基本理念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盡可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探究,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和興致參與到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那么,如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呢?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學效果很大程序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收效甚微。”這就說明課堂上的良好氣氛是促進學生創新思想成長的陽光和雨露。當學生身處一個能使他們身心愉悅的學習環境時,就可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從而獲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識技能,并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件苦事或一種負擔,表現出喜悅、求知欲望,以及對知識的探索能力,激發起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在活潑的氛圍中,我們的閱讀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為了讓學生能更加主動、積極地閱讀,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努力創設一個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不應是傳統的教與學的對立關系,而是如同一支樂隊的指揮與演員一般,好的指揮需要演員的配合,好的演員也要有指揮的領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用那充滿愛意的眼神和微笑,和藹可親的語言,能促使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如課堂上對問題回答得十分完整的學生贊一聲:“你真棒!”而對問題回答得不夠完整的學生說:“沒關系,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對以往不敢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說一句“今天你真行!”讓孩子們在老師的贊揚聲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課堂不再是教師個人的舞臺,更多地應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設計教學。寬松的課堂氣氛,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享受一份自由表達的樂趣,并最終幫助學生形成一股自我控制的力量,為更好地學習打下基礎。
二、激活探究意識,掌握學習主動權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根據閱讀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善于提出一些既讓學生有熟悉感,又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將學生置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從而誘發探究意識,激活探究思維。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習最好的激發乃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當學生產生興趣時,求知欲就旺盛,思維就靈活、敏捷。葉圣陶先生也有句名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教師精心設計的閱讀創造性情境中,全體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探求問題的解決辦法。在這樣的學習中,教師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總之,只要我們更新教學觀念,善于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去體驗閱讀,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就能激活他們的探究意識與創新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鼓勵質疑問難,有助于學生成長與發展
“學貴有疑”。 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向學生提問,還要注重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要激發學生的“敢問”意識,這是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前提。教師要積極營造”敢問”的氛圍,要適當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創造良好的生疑發問的氣氛。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置若罔聞,否則,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情緒,挫傷生疑發問的積極性,壓抑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教師還要留給學生”敢問”的時間。教學時,凡是學生想問、敢問、能問的就放手讓學生去發問。不管是開始上課、課后練習,甚至是課中老師講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或重點、難點、關鍵處時,學生要提問,都可以讓他發問,在課堂教學中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空間和時間。
二要激勵學生“好問”意識,這是提高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基礎。首先要樹立學生”好問”的信心。小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在課堂中難以”生疑”的原因有很多,如:膽小、緊張、受知識經驗的限制,難以生疑發問。因此,老師要針對不同情況,運用各種方式,幫助、引導學生樹立”好問”的信心。其次要激發”好問”的興趣。從本質上講,學生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善于巧妙地把教學內容轉換成一連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相機開展”生疑發問”比賽。比一比誰提的問題多,誰提的問題質量高。然后,號召全班學生向這些”好問大王”學習,養成勤思好問的習慣。再次創設“好問”情境。為了提供給學生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的實踐機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精心創設使學生”好問”的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認知沖突,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要教導學生“會問”意識,這是增強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關鍵。當學生“敢問”、”好問”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之后,“質疑問難”不能只停留在幼稚膚淺的水平上,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掌握生疑會問的方法,提高質疑問難的素質。一是讓學會聯系生活實際的質疑方法。二是抓住關鍵詞句的質疑方法。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很多,如從已知知識中去找問題,從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找問題等等。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方面去發現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意識到自我力量的存在,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習的自我意識和信心,切實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讀說,動手畫批,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使學生自始自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