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杰
(勃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勃利 154599)
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李生杰
(勃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勃利154599)
大豆因營養和飼用價值高、用途廣泛而得到廣泛種植。基于此,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全面介紹大豆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為廣大大豆種植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首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來選擇,品種要對當地的不利氣候有一定的抗性,如干旱、病害、蟲害等;其次是產量高、株型緊湊、適應性強等。哈爾濱地區可選擇在黑龍江省廣泛種植的“綏農14”“合豐25”“北豐11”等品種。
2.1選地
大豆根部在生長過程中會向土壤分泌一種酸性物質,連作會導致大豆缺鉬。因此,大豆種植最忌重茬。應選擇近兩年未種植過大豆的土地,可以將大豆與玉米輪作,種植2 a玉米后種植1 a大豆。另外,大豆的種植地要選擇排灌方便、光照時間長的開闊地。
2.2整地
選好地塊后需要整地,首先要對土地進行深耕,翻耕深度以30 cm為宜。同時清理田間雜物,如石塊、樹枝等。播種前再將土地耙平,施加農家有機肥作為底肥。
3.1種子精選
選擇好合適的品種之后,就要對種子進行精選。首先是去掉種子中的雜質。其次是去掉蟲粒、破碎粒等,保留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良種。大豆種子在含水量為13%左右時發芽率較高,但是大豆種子比較容易失水而影響發芽率。因此,一般需在播種之前進行發芽試驗,選擇發芽率在90%以上的種子播種。
3.2種子處理
大豆種子處理主要是對大豆進行拌種,由于大豆是固氮植物,其固氮效率與土壤中的根瘤菌含量有重大關系。但是,多數土壤中的根瘤菌含量不足以支持大豆的固氮需求。因此,需要使用根瘤菌進行拌種,以提高根瘤菌含量,提高大豆根部的固氮效率,確保大豆的質量。
3.3播種
大豆種子能正常萌發的溫度在8℃以上,即地表以下5 cm左右處的溫度在8℃以上時即可播種。哈爾濱地區大豆的播種時間一般為5月上中旬。播種前先起壟,壟寬60~80 cm,每壟種2行,株距15 cm左右,采用穴播法播種。一般667m2播種2萬株左右,過少則不能充分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的浪費,而且還會降低產量,影響經濟效益。種植密度過大,則相鄰植株之間將會爭搶養分、空氣、光照等,最終互相影響而使產量、質量降低。
4.1間苗、定苗
為了確保充分利用土地,保持幼苗的整齊、健壯,在豆苗出齊之后,要進行間苗、補苗、定苗。對于一些幼苗過密的地方,去掉弱苗、病苗,保留壯苗;對于一些未能發芽的地方,進行補苗。
4.2中耕
在大豆植株長出第1片復葉前進行鋤頭鏟地,鋤凈苗眼草,要做到不傷苗,松表土;待到苗高10 cm時進行第2次鏟趟,用大鏵趟成張口壟,做到不傷苗、不壓苗,培土高度以不超過第1對真葉節為準;第2次鏟趟后10 d進行第3次鏟趟,做到深松多上土,用大鏵帶培土板趟成方頭壟,培土不超過第1復葉節;做到三鏟三趟,鏟趟不脫節。
4.3除草
播種前5~7 d對土地進行藥劑處理,防止雜草生長。要施藥均勻,流量準確。施藥后將深度7~10 cm厚的土層進行翻混,保證藥劑與土壤混勻。但在春季土壤濕度過高或過低時不能用藥劑處理土壤;如果在大豆播種前沒有及時進行化學藥劑除草,可在播種后出苗前進行。采用壟作栽培方式時,可選擇苗帶進行噴藥,施藥后及時進行2~3 cm厚度的土層翻混;大豆生育前期的田間雜草的化學防除宜早不宜遲,田間雜草較多時,可在雜草基本出齊、墑情較好的條件下進行。
4.4病蟲害防治
防治霜霉病,用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9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大豆食心蟲,用2.5%溴氰菊酯30m L/667m2或20%殺滅菊酯乳劑65m L/667m2,兌水稀釋一兩倍噴霧;或用80%敵敵畏乳油熏蒸成蟲。
大豆的收獲方式不同,收獲期也略有差別。人工收獲在大豆豆莢剛開始成熟時進行,將大豆拔起后平鋪在地面上晾曬,幾天后即可成熟;機器收獲則要等豆莢基本完全成熟后,即大豆葉片脫落、莖干干枯后進行。
S565.1
B
1674-7909-(2016)05-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