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榮 潘 韜
(涼山州西昌農業科學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四川 涼山 616150)
農林保水劑對川涼薯2號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張榮潘韜
(涼山州西昌農業科學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四川涼山616150)
以馬鈴薯品種“川涼薯2號”為材料,分析農林保水劑對馬鈴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保水劑對馬鈴薯出苗期和成熟期有所影響,可提高薯塊產量和商品薯率。
保水劑;川涼薯2號;產量
川涼薯2號由四川省西昌農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于1997年用Serrena作母本、Apat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獲雜種實生籽,1998年實生苗培育獲實生薯,1999—2004年進行無性系選擇鑒定,經評價、鑒定于2005—2007年參加四川省馬鈴薯區域預備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2007年完成育種程序,歷經10 a培育出的新品種。
保水劑應用是近年受到重視的一種化學抗旱節水增產技術,但目前結合不同氣候、土壤等條件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研究還不夠,使得實際生產中應用保水劑的效果千差萬別,甚至結果相反。鑒于此,該文針對農林保水劑對川涼薯2號施用后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進行研究。
1.1試驗區概況
試驗地位于四川省涼山州的昭覺縣,試驗地海拔2 061m,東經102°50′,北緯27°29′,地勢平坦,黏壤偏酸性,肥力中等。前茬蕎麥,環境開闊,田園管理機開溝,人工播種施肥,田園管理機壟作、凈作,整薯播種。
1.2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川涼薯2號,還有農林保水劑。
1.3試驗設計
試驗于3月4日播種,對比法排列,四周設保護行,施加農林保水劑小區面積66.7m2,未施加保水劑小區面積66.7m2,1m開廂,雙行高廂壟作,株距0.25 cm,667m2植5 334株。
1.4施肥情況基肥667m2施復合肥(N17∶P2O517∶K2O17≥51%)50 kg、硫酸鉀10 kg、過磷酸鈣25 kg、尿素7.5 kg,生長期間未追肥。
1.5施藥情況
未進行施藥處理。
1.6灌溉情況
播種時試驗區均灌溉適量水。
1.7管理措施
5月18日中耕除草和培土,5月28日進行笫2次中耕除草及培土。雨天注意理溝排澇,8月29日收挖并對塊莖性狀及產量進行記載。
該年度收獲期間由于持續降雨,影響正常收獲,試驗于9月3日收獲,造成部分田間爛薯。試驗材料川涼薯2號,施用農林保水劑處理,生育期109 d,株高50 cm、主莖數3.6,單株薯塊重0.605 g,商品薯率75.2%,小區產量227.72 kg,667m2產量2 276.2 kg;未施用農林保水劑處理(CK),生育期96 d,株高50 cm、主莖數3.3,單株薯塊重0.490 g,商品薯率65.4%,小區產量200.96 kg,667m2產量2 008.7 kg(見表1和表2)。

表2 田間產量表現表
施用農林保水劑處理較未施用農林保水劑處理出苗提早19 d,成熟期提早6 d,生育期推遲13 d;施用農林保水劑處理較對照增產267.5 kg,增幅為13.32%。
結果表明,馬鈴薯播種時施入保水劑,可提高薯塊產量和商品薯率。該文僅是針對馬鈴薯品種川涼薯2號,有關保水劑的增產增收增收效果有待于更進一步研究。
S641.3
A
1674-7909-(2016)0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