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育江
(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廣東 湛江 524094)
甘蔗種植技術要點分析與應用
黃育江
(湛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廣東湛江524094)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業種植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甘蔗是我國制糖工業的主要原料,且原料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我國甘蔗主要產區的甘蔗種植基本實現了規模化。但是,甘蔗的產量和質量要有一定的種植技術保證才能得到提高。基于此,對甘蔗種植技術要點進行分析,為我國甘蔗種植戶提供一定的參考。
甘蔗;種植技術;要點
我國是世界上甘蔗生產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并且在我國的制糖工業中,甘蔗是主要的制作原料。只有充足的甘蔗原料,才能滿足我國制糖工業的發展。所以,當前甘蔗產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大甘蔗原料的生產。雖然現在我國甘蔗主產區的甘蔗種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為了促進甘蔗產業和制糖工業的發展,需要加強對甘蔗種植技術要點的控制,從而保證我國甘蔗產業生產加工的產量和質量。
近年來,我國的甘蔗種植規模和市場容量規模在不斷擴大(見圖1)。所以,要對甘蔗的種植生長過程加強技術保障,才能促進甘蔗質量和產量的提高。

圖1 2012-2015年甘蔗種植市場規模統計
1.1整地處理,開植蔗溝
甘蔗種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整地。因為甘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水分,整地的目的就是保證土壤的水分不易流失和蒸發。甘蔗的根系適宜在深厚和疏松的土壤環境中生長,整地可以滿足甘蔗根系生長的需要[1]。所以,在種植甘蔗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整地。在整地過程中,為了保證土地的深厚與疏松,多采用拖拉機深耕深松,適合甘蔗根系生長的土壤深度一般在40 cm以上。而且,開植蔗溝可以提高甘蔗種植土壤的抗旱性,并且便于甘蔗地的田間作業。當然開植蔗溝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不同的種植土壤環境和甘蔗品種對蔗溝的要求是不同的,水分條件不是很好的土壤環境,蔗溝的行距一般保持在90~110 cm;水分條件較好的土壤環境,蔗溝行距保持在120~140 cm。兩種行距的蔗溝的栽植深度都應在45 cm以上。
1.2選擇良好的甘蔗品種
甘蔗的品種直接關系到甘蔗的質量和產量,并且影響甘蔗種植的效率。所以,在甘蔗種植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嚴格選擇甘蔗品種。
在選擇甘蔗品種之前,一定要對甘蔗種植所在地的土壤水分環境、氣候特征等進行調查分析,保證選擇的甘蔗品種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對選擇的甘蔗品種的特性進行分析,如抗旱程度、生長速度、抗病性等,選擇抗旱性能好、抗病蟲危害性能強的品種進行種植。然后,要在田間搭配種植不同生長速度的甘蔗品種,保證在不同時期都有收獲,以滿足制糖工業需要。如果甘蔗的品種過于單一,在成熟時期對甘蔗進行收割后,就不能供給制糖企業下一制糖階段的原料需求。
在甘蔗的種植過程中,可以選擇3種蔗種的甘蔗,即全莖種、上半莖種、梢部種。其中,最常用的莖種是全莖種,其用種量比較大,但是能克服上半莖種和梢部種的缺點。上半莖種雖然患病蟲害的概率比較低,但其甘蔗收獲率也較低,而我國制糖工業需要的就是足夠產量的甘蔗。梢部種的發芽率比較高,且培育出的甘蔗營養成分比較高,其與上半莖種存在同樣的問題就是最終甘蔗的產量比較低,不能滿足我國制糖工業的需要。還有一種不常用到的莖種是下半莖種,因為下半莖種的種芽容易老化,且容易受到病蟲的危害,所以在甘蔗種植過程中可以直接忽略這種莖種。
1.3合理密植
當前我國普遍采取的種植方式是密植方式,密植方式種植甘蔗,對甘蔗苗之間行距和芽數的選擇有嚴格的要求。如果是春季種植的甘蔗,芽數一般在7 000~8 000;冬季由于氣候的影響,為了保證甘蔗的成活率,可以增加一定的芽數。這些芽種播種的方式都是為了保證甘蔗的產量。
甘蔗種植的芽種要按一定的要求進行擺放種植,并且各行芽種之間的距離在8~10 cm。擺好芽種之后要及時覆蓋一定厚度的土,并將土壓實,其目的是為了保證甘蔗在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水分和營養。總的來說,就是要在甘蔗種植過程中進行深溝、覆土、壓實。
2.1正確處理蔗種與土壤含水量的關系
直接影響甘蔗產量的因素是水分,尤其是春季和冬季種植的甘蔗,最容易因水分不足而導致產量減少。因為春季和冬季的氣候比較干燥,降水相對較少,會造成甘蔗的幼芽缺水。所以,這兩個季節一定要注重對甘蔗的澆灌,以保證甘蔗的產量。保證甘蔗生長所需水分充足的具體做法是把甘蔗的芽種浸泡在相關的藥水中,所選藥水不但要保證芽種能吸收足夠的水分,還要起到抗病蟲的作用。在藥水中浸泡過后,用潮濕的營養土進行覆蓋壓實。在甘蔗種植前最好選擇持水性較好的地膜,覆蓋在需要種植甘蔗的土壤上。其次,土壤水分含量過高也不利于甘蔗的生長,所以在秋季多雨的季節,要使蔗溝在晴天晾曬幾天,待地表的土壤微干時種植甘蔗芽種[2]。但是,如果土壤被晾曬的比較干燥,還要采取芽種浸泡的持水方式再進行種植。
2.2除草技術
要保證甘蔗的產量,必須注重甘蔗生長初期的除草作業。尤其在甘蔗芽種剛種植時期,土壤表面比較潮濕,特別適合雜草生長。所以,在芽種剛種植之后,要在土壤表面淋撒適當的化學藥水,防止雜草影響甘蔗幼苗時期的生長。甘蔗生長過程中是營養需求量最大的時期,所以在生長過程中需適量、適法地開展施肥工作。但是,如果甘蔗生長地塊的土壤有雜草,會吸收部分有機肥的營養,使得甘蔗吸收的營養成分不足,導致后期甘蔗的產量減少。
2.3施肥技術
甘蔗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的肥料營養比較多,所以種植人員一定要掌握相關的施肥技術。首先,施肥前需對甘蔗的具體生長情況有所了解。因為甘蔗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需要的營養成分是不一樣的。如果在甘蔗的一個生長階段施加不同生長階段的肥料,輕則導致甘蔗減產,重則使得甘蔗的內部生長因子發生變化,導致最終收割的甘蔗出現外形或者是味道的變異。其次,土壤中包含的營養成分不均衡或者土壤結構差異,會導致施加的有機肥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甚至會使肥料產生相反的作用,導致甘蔗生長出現差異。
2.4甘蔗生長的管理技術
第一,要保證甘蔗種植地的排水系統暢通,防止雨季甘蔗種植地出現積水的現象,從而影響甘蔗的生長。第二,甘蔗在生長過程中,容易長出多余枝節,導致甘蔗田間的通風性變差,采光能力不足。所以,相關的甘蔗種植生長管理者要定期對甘蔗的多余枝節進行修剪。保證甘蔗生長環境的通風性和采光能力,促進甘蔗的健康生長。第三,除了上述除草和施肥工作外,還要注重甘蔗的病蟲害防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研制出環保型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類型農藥的生產成本及售價比較高,很多甘蔗種植者仍會選擇傳統的抗病蟲農藥,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目前,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政府對甘蔗種植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降低環保型農藥的價格。
我國制糖工業的主要原料是甘蔗,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甘蔗的種植規模也在逐漸擴大,而對甘蔗的種植技術及管理技術進行完善與掌握,加強對甘蔗種植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控制,才能保證甘蔗的質量和產量。
[1]黃敞,劉江平,董學虎,等.新型甘蔗種植機關鍵部件設計[J].廣東農業科學,2014(22):151-154.
[2]楊榮芬.甘蔗種植技術要點分析與應用[J].栽培育種,2014(18):46-47.
S566.1
B
1674-7909-(2016)05-10-2
黃育江(1964-),男,大專,研究方向:農業果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