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洪兵
(重慶市銅梁區農業委員會,重慶 402560)
重慶市銅梁區多舉措推進科技富民
唐洪兵
(重慶市銅梁區農業委員會,重慶402560)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如何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于全面實現農村小康,而農民致富奔小康則是實現廣大農村小康的重中之重。
農民;科技致富;方法
據調查,重慶市銅梁區現有戶籍農民31.6萬人,其中在家農民6.5萬人,外出務工25.1萬人。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全面建成全區小康社會,結合銅梁區自身特點,從農業農村實際出發,通過培訓、培養、培育等措施積極幫扶農民科技致富奔小康。
1.1多層次參加科技培訓
1.1.1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隨著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導致“人走村空”,造成出現“老人農業”“婦女農業”和“小學農業”現象,致使農業比較效益低下。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效益,切實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問題,銅梁區本著“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有職業道德,有社會責任感”的新型職業農民要求,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1.1.2參加一般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農委從農技干部隊伍中選擇業務能力強,技術過硬的農技干部作為農業科技技術指導員,利用村社院壩、田間地頭參加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培訓。
1.1.3參與農業科技下鄉,廣泛宣傳科學技術。農委組織各個業務部門的技術骨干及農業科技輔導團的老專家,在農時季節利用農民集中趕場時間,參加農業科技下鄉,對農民等進行現場咨詢指導、發放技術資料。每年咨詢達1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萬余份,農業書籍2 000余冊。
1.2參加多專業的技術培訓
農委組織了《蔬菜生產與經營》《經濟作物生產與經營》《水產養殖與經營》《畜禽養殖與經營》《蔬菜園藝工》《農村信息員》《作物統防統治植保員》《農機操作員》和《農機維修員》等20多個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
2016年,將重點開展“互聯網+農業知識”培訓,提高農民電子商務經營知識水平和能力,讓農民撐起騰飛的翅膀。通過“互聯網+”實現了產品網上銷售,建立了網上查看“生產過程記錄、流通去向跟蹤、主體責任可追究、問題產品能召回、質量安全保障”等溯源機制,實現農產品全產業鏈質量管控,大大提升了農產品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
在積極參加各類技術培訓的同時,農委還有針對性地選擇一批有理想、有目標且熱愛農業、懂得農業的新型職業農民進行重點培養,形成區域發展的領頭雁,通過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農委結合經果、蔬菜、水產的農業主導產業,積極推進農旅結合,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休閑觀光農業,調優農業結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符合條件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在土地流轉、農業補貼、農村金融等方面向有為的農民傾斜,促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穩定農業經營隊伍,用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2015年,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縣、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全國綠色生態農業示范縣以及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典范縣。
一是農民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習,優秀者給予1萬元的生產經營補助。二是農民組建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符合條件的,給予5萬~60萬元項目資金補助。三是農民組建成立時間1 a以上,貸款利息3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四是農民的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在符合國家項目要求條件下,給予重點優先支持。
積極參加結對幫扶與跟蹤服務,鞏固和提升致富成果。組織專家、教師,根據農民實際需求,結合關鍵農時季節,進村入戶參加現場培訓、技術咨詢和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
農委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幫扶工作組,幫扶農民致富奔小康。全委職工共同參與,落實責任。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更多農民參與到致富奔小康活動中來。
F323.8
A
1674-7909-(2016)0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