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東高文芳
(1.盱眙縣水資源管理所,江蘇 盱眙 211700;2.盱眙縣水務局,江蘇 盱眙 211700)
淮河流域盱眙段水資源利用及對策
馮承東1高文芳2
(1.盱眙縣水資源管理所,江蘇 盱眙 211700;2.盱眙縣水務局,江蘇 盱眙 211700)
在總結淮河流域盱眙段水資源管理及利用的基礎上,分析盱眙段水資源現狀和主要問題,圍繞淮河生態經濟走廊發展新戰略,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期為淮河盱眙段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水資源;問題;對策;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位于江淮之間,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km2,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km2和8萬km2。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920 mm,分布大致由南向北遞減,山區多而平原雨量較少。淮河流域人口占全國的13%,耕地占11%。但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效率不高,經濟發展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盱眙縣地處江蘇省中西部、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總面積2 483 km2。淮河流經境內,北部瀕臨洪澤湖,有低山、丘崗、平原、河湖圩區等多種地貌。素有“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之稱。
盱眙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005 mm,雨量多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2.4%;由于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年、月際變化大,因此水旱災害頻繁。縣境內有流域性河道主要是淮河。湖泊主要是洪澤湖等。全縣水面積428.8 km2,其中境內河、湖面積295.5 km2,水庫、塘壩水面積133.3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5.43%。
淮河盱眙段上游起于江蘇和安徽交界花園咀,下至洪澤湖入口處老子山鎮。全長40多km,因接近洪澤湖并受其蓄洪影響較大,河道寬窄不一,河面灘多,泥沙淤積現象嚴重,枯水季節時有斷航情況。
1.1 水資源利用現狀
全縣人均用水量677 m3,農田灌溉667 m2平均用水量540 m3,城市人口生活用水量為明顯高于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地下水水位總體呈上升趨勢,上升大致達到21.78%。水資源總量17.75億m3。由于所處氣候帶的影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每年汛期降水量占比重太大。有效利用率低,春季干旱夏季易澇,洪水徑流量約占2/3,容易形成汛期洪水和非汛期枯水,淮河盱眙段水質狀況較差。水資源條件相對較好,地表水資源貧乏,淮河中上游過境水量大。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較大,如果遇到降水量少的年份,水資源滿足不了當地的工經濟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解決辦法過多依賴淮河上游過境水或者長江江水北調。水污染事故較常發,生活污水是導致當地水環境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1],原先供給全縣生活需求的水源已搬至龍王山水庫。
從目前使用情況來看,盱眙段水資源使用效率較低,管理松懈,制度欠缺。在依法治水、用水上宣傳管理力度嚴重不足,嚴重阻礙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和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
1.2 存在問題
1.2.1 當地政府缺乏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資源的稀缺性和有價值決定了在資源的使用過程中應更加注重修復和保護,不能過度使用或者浪費,以期資源能夠得可持續的利用,這是事關子孫后代的大事。在盱眙縣水資源的利用過程中,也應以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為指導,保護生物多樣性或生態平衡協調發展的原則,對淮河流域的水資源不過量開發、不污染、少污染。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開發利用理念,更應體現在保證為盱眙縣的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所需的水資源,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但當地相關部門沒有認識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造成理念上不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和修復。
1.2.2 制度保障不力。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水資源過度開發,保護、管理不力,沒有對主要責任人形成追責。各管理部門之間職責劃分不清,工作兩張皮沒有合力。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體制尚未理順,造成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產生許多新問題。諸多的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1.2.3 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數據顯示,至2013年全縣水資源開發率不足10%,遠低于國際公認的河道水體開發利用率。在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多方面,存在著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低等問題,造成水資源更加不能夠滿足需要。
1.2.4 水污染嚴重,治理成效不明顯。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經費投入少等原因,治污能力嚴重不足,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太低。污水處理設施尚未建立起來,大量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未經治污排放,導致河道水質污染嚴重且頻繁。
2.1 全民樹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理念
中共十七大報告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給解決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提供了一個創新思路。要求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2]。要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思路指導水利工作,形成全民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觀念。
2.2 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
為根據《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相關要求,首先應在全縣范圍內大力宣傳《條例》,提高全縣機關和個人水法制意識。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而且要作為日常工作長期堅持下去。水資源統一管理的關鍵在于如何理順水資源管理體制。盱眙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法律和條例規定的責權,負責區域內水資源的管理和監督。
加強用水管理,建立合理科學的獎懲制度,獎勵節約懲罰浪費[3]。進一步提高洪澤湖、龍王山水庫等蓄水量,充分提高調節能力,讓盱眙縣境內的水資源得以更好的開發和利用。
2.3 大力加強淮河水生態治理
首先,要切實做好水資源保護規劃,構建科學合理的水生態安全體系,結合淮河流域整體的水資源進行分區,如充分考慮國家在淮河流域的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等,從嚴治水,做好水資源保護規劃,構建流域水生態安全格局[4]。其次,合理配置縣內水資源,保障淮河洪澤湖生態合理配置。應明確生態用水目標,強化水資源的統一調度,保證河流、湖泊的生態用水量。通過建立生態用水調節機制,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盱眙縣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和生態相互協調。
加大水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提高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工業污水穩定達標排放率。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和《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加強河湖保護,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態建設。
2.4 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
以建設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系統為全縣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在全縣范圍內積極推行各種措施和相關政策。盱眙縣原有的農業灌溉工程及設備老舊,設備使用效率太低,部分造成農業用水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同時,在全縣范圍內合理調整農業產業布局,改革灌溉技術,降低耗水率。加快農業節水工程建設,灌區配套設施建設,降低渠滲漏以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率。
爭取舉全縣之力,從制度、資金等多方面給予水生態修復和保護這一利國利民更有利于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偉大工程以極大的支持,加快實現全縣水資源管理改革進程,實現從前的單純開發利用向可持續開發和保護并重的轉變,推動淮河流域盱眙段水生態文明建設。
[1]治淮委員會農水處.淮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J].中國水土保持,1984(9):10-12.
[2]胡續禮,吳迪,張春平,等.加強淮河流域生態環境需水研究的初步思考[A]//中國水利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論壇[C].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7.
[3]朱東愷,施國慶,等.淮河流域蓄滯洪區可持續發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4):13-15.
[4]于淑坤,陳紅衛,高小琴.淮安市水資源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J].治淮,2009(10):10-12.
TV213
A
1674-7909(2016)26-59-2
高文芳(1968-),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馮承東(1971-),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水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