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37-02
教學背景:
2013年11月,我們開始進行學業水平考試的復習,學生把以前學習的知識忘的差不多了,我們采用的是先做專題訓練,然后在做這一章節的卷子,再到這本必修的卷子,我帶的其中一個班是理科實驗班,學生程度稍微好一點。對于基本初等函數里的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學生一直還是掌握的不太好,特別是加上分類討論思想或是數形結合,綜合考慮時,學生的解答情況不是很理想,絕大部分學生不能解決這類問題。
思考反思:
其實這個題還有其他的做法,我們不可能每一節課豆漿每一個題的各種方法借出來。但是我自己也意識到我們老師在處理習題的時候,往往有一個誤區,就是要將練習冊或是試卷上的習題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而不是說要想辦法把所講的內容讓學生弄懂,要學生在通過老師講題的過程中也學到思想方法。通過這一個題,我處理好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及時的發現了學生的思維動態,調整了我的教學方法,合理的處理了這個問題。這樣就比我在上一個班時講的要好,教學方法上要靈活一些,沒有說非要按照事先設計好的,一成不變的去講。剛開始我還在擔心本節課的任務完不成了,學生耽誤了時間了,但是后面就放開了,正因為我及時發現了學生的思維,才有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的碰撞,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讓這節課上的每一個學生都滿載而歸。既讓這些學生展示了自己,同時,其他學生在聽他們講的時候遠比我講效果要好的多。不論是講題的學生、聽課的同學、還有我,相信這節課都收獲到的比我預期的要多。
新課程改革后,倡導的是“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討論、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時的課改活動中,我也擔心,怕課堂出“亂”,怕要講的東西講不完,所以很少讓學生來展示自己。原來我失去了那么多好的方法,原來學生可以這么優秀,他們的思路是我沒有的,看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都是我們自己剝奪的,學生自己來講,效果反而更好,也激發了大家發言的積極性。我以后會盡量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早日做到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