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花,呼增吉,蔡篤雄,李慧子,李小珍
ERCP聯合EST治療膽總管結石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謝春花,呼增吉,蔡篤雄,李慧子,李小珍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乳頭括約肌切開;膽總管;結石;并發癥;護理
隨著內鏡技術的迅速發展,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聯合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成為治療膽總管結石的主要方法,并且具有微創、高效的優勢,但術后難以避免地可能發生各種并發癥,如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癥、膽管損傷、膽道出血、感染等[1-2],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患者預后。目前有關ERCP聯合EST治療膽管結石后并發癥的護理臨床經驗不足。本研究觀察了268例ERCP聯合EST治療膽管結石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總結其護理措施,為其預防和早期診治提供參考。
1.1 病例資料2012年2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ERCP聯合EST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268例,其中男性186例,女性80例,年齡37~82(58.2±21.8)歲。術前根據肝膽彩超、CT或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確診膽總管結石。結石最大直徑0.3~1.2(0.83±0.42)cm;結石數量1枚122例,2枚96例,≥3枚50例。所有患者均首先進行ERCP檢查,充分顯影肝內外膽管,明確結石數量、大小及分布情況;然后進行EST,切口大小約0.5~1.0 cm,置入取石或碎石網籃,取出結石。術后置入鼻膽引流管引流。
1.2 結果本組268例中,8例首次無法完成ERCP及EST,其中4例因十二指腸乳頭水腫嚴重;4例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十二指腸球部變形,無法插管至十二指腸乳頭。均先給予內科保守治療后,再次行ERCP及EST成功。其余260例均首次成功完成ERCP及EST取石術。一次性結石取凈242例(90.3%);18例一次性取石不凈,經再次ERCP或EST取凈結石。術后發生并發癥50例(18.7%),其中急性胰腺炎8例(3.0%)、高淀粉酶血癥28例(10.4%)、膽總管出血6例(2.2%)、賁門黏膜撕裂4例(1.5%),十二指腸穿孔2例(0.7%)、膽道感染2例(0.7%),均經內科保守治療成功。
2.1 急性胰腺炎本組術后并發急性胰腺炎發生于術后4~36 h,表現為腹痛、發熱、惡心嘔吐等,均經內科保守治療治愈。對于術后并發急性胰腺炎的護理,應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腹痛、發熱、惡心嘔吐等急性胰腺炎表現,術后2 h和術后1~3 d每日晨起檢測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安排腹部超聲或CT檢查。如并發胰腺炎,給予禁食水、胃腸減壓、保持大便通暢,遵醫囑給予生長抑素、質子泵抑制劑、抗感染、靜脈營養支持等藥物治療[3]。既往有胰腺病史、插管次數增多、泥沙樣結石、切口過大等是ERCP術后并發急性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癥的危險因素[4],對伴有上述危險因素患者,遵醫囑事先給予生長抑素或其類似物、吲哚美辛栓納肛等預防性措施[5-6]。
2.2 高淀粉酶血癥高淀粉酶血癥是本組最主要并發癥,發生率達10.4%,血清淀粉酶422~1236 IU/L,無胰腺炎表現,經內科藥物治療3~5 d后均恢復正常。對于高淀粉酶血癥的護理,重點在于防止急性胰腺炎的發生,應嚴密觀察患者有無腹痛、惡心嘔吐、發熱等急性胰腺炎的表現,并盡早給予生長抑素、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治療。
2.3 膽管出血膽管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于出血量和速度,出血量較大時可出現右上腹絞痛、黃疸、嘔血或黑便,即膽道出血三聯征。ERCP聯合EST治療膽總管結石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膽管炎、抗血小板藥物應用史、憩室內乳頭等[7-8]。本組術后并發膽總管出血6例,發生于術后2~24 h。主要原因在于操作過程中對膽管的損傷及患者存在膽管炎,主要表現為腹痛、引流管呈血性,持續1~3 d,無典型的膽道出血三聯征表現。對并發膽道出血患者,術后應嚴密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同時監測患者心率和血壓,觀察血紅蛋白變化。
2.4 賁門黏膜撕裂ERCP及EST所用十二指腸鏡管道較粗,往往采用盲插法進鏡,并且操作時間相對較長,患者容易在術中或術后出現嚴重惡心嘔吐,造成賁門黏膜撕裂。本組4例均發生于劇烈嘔吐后即刻出現嘔吐鮮血,伴胸骨后疼痛或燒灼感。對賁門黏膜撕裂患者的護理,應減少患者嘔吐,觀察有無嘔血或胸痛等。一旦發生賁門黏膜撕裂并出血,應立刻給予禁食、抑酸等藥物治療,如藥物治療24 h內出血仍不停止,可行內鏡下止血治療。本組4例均行內鏡下止血治療后出血停止。
2.5 十二指腸穿孔ERCP或EST導致十二指腸穿孔的發生率較低,國內報道在0.14%左右[9]。本組有2例出現十二指腸穿孔,1例因操作不當在術中發生,1例可能因患者行畢Ⅱ式手術而在術后3 d出現穿孔。臨床表現為腹痛、發熱、腹腔內游離氣體,腹膜炎體征如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因此,術后應觀察患者有無腹痛、發熱、腹部壓痛、反跳痛等。一旦術后并發十二指腸穿孔,應嚴格進食水,胃腸減壓,監測生命體征,有無發熱、腹痛加劇、腹膜刺激征加重,有無感染性休克的表現。本組2例均行保守治療治愈,未造成嚴重后果。
2.6 膽管感染術后膽道感染與病變性質及梗阻部位相關,與患者年齡、性別、操作時間等因素無關[10]。本組發生2例膽道感染,發生于術后8 h~3 d主要表現為發熱、右上腹疼痛、黃疸。對術后并發膽管感染患者,應積極給予抗感染治療,并嚴密觀察引流液性狀,監測生命體征、有無感染性休克發生。對經內科保守治療感染無法控制、病情進展迅速、出現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積極抗休克的基礎上急診手術治療。本組2例患者均經內科保守治療治愈。
盡管ERCP聯合EST治療膽總管結石效果顯著,并且創傷小,但術中或術后均有可能發生并發癥。其中高淀粉酶血癥及急性胰腺炎是常見的并發癥,還可出現膽管出血、賁門黏膜撕裂、感染、十二指腸穿孔等并發癥。因此,術中或術后應嚴密觀察有無上述并發癥的出現,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減少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時發現并發癥,給予積極治療護理,防止或減輕并發癥對患者的進一步損害,改善患者預后。
[1]殷德榮,吳佩宏.1467例膽總管結石行ERCP/EST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136-138.
[2]李詠梅,閻國寶,曹毅.膽總管結石ERCP及EPT取石術后近期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4,6: 386-387.
[3]孫明俠.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后急性胰腺炎的預防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4):2935-2936.
[4]李群策.膽總管結石行EST術后誘發胰腺炎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綜述,2014,20(14):2678-2680.
[5]鄭鵬飛,黃利利,毛杰,等.奧曲肽聯合蘭索拉唑防治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術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癥的療效[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2):247-249.
[6]包懷鳴.直腸應用吲哚美辛對老年膽總管結石ERCP術后胰腺炎的預防作用[J].山東醫藥,2013,53(39):60-61.
[7]汪潤芝,鄧濤.膽總管結石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取石遲發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5,32(7):452-456.
[8]王繼恒,高革,史久健.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后遲發性膽道出血的原因和應對措施[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9): 692-694.
[9]陳幼祥,呂農華,曾春艷,等.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并十二指腸穿孔9例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2):170-173.
[10]胡鋼,錢小星,楊仁保.ERCP術后發生膽道感染的危險因素[J].肝膽外科雜志,2015,23(1):29-31.
1004-0188(2016)05-0578-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5.044
2015-11-24)
570102???,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介入導管室
R 473.6/6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