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現(xiàn)代國家建構進程中的土地制度變動

2016-02-20 01:27:45陳明

摘要:從土地關系的角度來看,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進程中地權的內涵和結構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動。從西歐來看,在古代土地的政治權和經(jīng)濟權實際上是統(tǒng)一的,土地權力同時也是土地權利;在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過程中,領土主權成為國際秩序的基礎,土地權力成為公法的客體,土地權利成為國家法律保護下的完整產(chǎn)權。當這一外生的邏輯框架套用到中國的時候,領土主權得以確立,但土地權力并沒有完全撤出地權體系當中,而是直接地干預了土地權利的設立和分配,這成為理解近現(xiàn)代中國土地政治問題的一個基本線索。

關鍵詞:現(xiàn)代國家;土地權力;土地權利;土地政治

中圖分類號:F30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6)02-0001-07

現(xiàn)代國家的建構是人類社會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近代政治史上最鮮明的特征之一。從土地關系的角度來審視,現(xiàn)代國家建構過程通常伴隨封建土地關系的解體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地權”在性質上發(fā)生了諸多變化。徐勇教授就認為:“隨著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生長,國家的版圖和疆域擴大,中央權威的建立,領土權和耕地權始相分離。國家領土由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所管轄,耕地的主人只是對國家領土內的耕地享有支配權。因此,現(xiàn)代國家的建構過程,實際上是將分散的土地權力日益集中于國家,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領土主權的過程”[1]。總體而言,這一論述申明了土地在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中的歷史地位,不過其中土地關系變動的細節(jié)還有待追尋,為了更為清楚地透視地權與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互動過程,本文設定了三個層次的分析進路:一是在現(xiàn)代國家和古代國家比較的視野中理解土地制度的本質轉換;二是從歷史上考察土地與西歐現(xiàn)代國家生成過程的互動,把握土地在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中的原生性地位;三是考察中國國家現(xiàn)代建構中的土地問題,借以明晰歐洲現(xiàn)代國家建構邏輯套用到其他地區(qū)之后土地問題呈現(xiàn)出的多元樣態(tài)。總體上致力于闡明的是現(xiàn)代國家建構與土地制度共同演進的一般邏輯及其在具體的政治共同體中適用的個殊性表現(xiàn)。

一、土地制度:從傳統(tǒng)國家走進現(xiàn)代國家

現(xiàn)代國家是一種與古代國家全然不同的政治體系,我們今天在描述傳統(tǒng)國家時所使用的“國家”概念只是社會科學領域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概念對往古世界反芻的結果。確切地說,傳統(tǒng)國家所指稱的是一種“階級分化的社會體系”[2]98,或者行使某種統(tǒng)治權力的“政治實體”[3]25,26。現(xiàn)代國家作為“一種政治聯(lián)合的形式,15世紀起開始緩慢而零散地出現(xiàn),并表現(xiàn)出與其先行者——古希臘、古羅馬和中世紀國家的區(qū)別”[4]635。從性質上來看,現(xiàn)代國家是一種理性國家,“它形成于西方現(xiàn)代初期,是一種自立于其他制度之外的、獨特的、集權的社會制度,并在已經(jīng)界定和得到承認的領土內擁有強制和獲取的壟斷權力”[4]408。可見,現(xiàn)代國家與傳統(tǒng)國家本質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共同體,基于這一區(qū)別,現(xiàn)代國家中的土地制度與傳統(tǒng)國家亦存在著根本的差異。傳統(tǒng)國家中的土地制度既是經(jīng)濟制度又是政治制度,既規(guī)定了土地權利又規(guī)定了土地權力,既調整著國內的土地秩序又內涵了對國家土地疆域的確認。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土地制度,主要是指經(jīng)濟制度,規(guī)定的是人們之間的土地權利,而調整的主要是平等市場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土地制度這一從傳統(tǒng)向近代的轉換,就是在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或者說這本身就構成了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土地制度從傳統(tǒng)步入現(xiàn)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土地制度中的權力性因素和權利性內容邏輯分離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統(tǒng)土地制度中帶有土地疆域意義的權力因素從中分離出來,通過領土主權理論抽象化為國際法的客體;另一方面是傳統(tǒng)土地制度中與權利雜糅的權力性因素也從中分離出來,通過公法與私法的分離明確了土地權力與土地權利的邊界。現(xiàn)代國家的建構進程是從歐洲開啟的,下面我們就以歐洲為樣本對以上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考察。

二、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中領土主權的成立

歐洲傳統(tǒng)國家的土地觀念中沒有現(xiàn)代的國界或者領土意識,即便在土地制度中包含了一些帶有國家疆域內容的規(guī)定,也是無意識和不自覺地,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國界和領土規(guī)則。關于古代國家與現(xiàn)代國家的區(qū)別,人們最為耳熟能詳?shù)谋闶羌撬沟哪蔷涔糯鷩摇坝羞呞锒鵁o國界”[2]63。邊陲這一概念,或者是指兩個或者更多國家之間具體類型的分界,或者是指單一國家中人口聚居區(qū)和無人居住區(qū)之間的分界[5]。前者在帝國這一形態(tài)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帝國疆界不是用來將平等的政治實體分開,而是更多地體現(xiàn)權利和影響的等級差異[6]5。帝國統(tǒng)治者藉由蠻族論將帝國的邊境標示為非對稱遭遇的空間,這和現(xiàn)代國家之間的界線不一樣,在帝國邊境兩側不是原則上的同類,善良而高貴的世界到此結束,在這種意義上帝國的邊境也是宇宙和混沌之間的界線[6]。后面一層涵義則在城邦體系中體現(xiàn)的格外明顯,城邦當中人口聚居在邦城,但是在城邦之外還有大片的土地沒有或很少人居住,其中的某個地方便成為城邦的邊陲。不同于現(xiàn)代意義的國界,邊陲所表達的并不是一種政治范疇的斷裂或者明顯的界分。在傳統(tǒng)觀念下,從中心到邊陲形成的是一個文明的連續(xù)統(tǒng),邊陲是文明向野蠻的過渡地帶,是文明世界逐漸滲入蠻荒世界的生長點。與此同時,無論是在傳統(tǒng)國家的內部還是外部,都沒有形成對于特定領土的獨斷權力。在傳統(tǒng)國家內部,封建國家體系中領主對其屬臣的控制類似于社會網(wǎng)絡與權利集合,但這不是對領土的獨斷控制[7];在帝國當中,存在著一個“中心-邊緣”結構,帝國統(tǒng)治權在其疆域內并不是均質分布的,而是沿著統(tǒng)治中心向邊陲遞減。在傳統(tǒng)國家之間,封建國家體系當中存在多重權威結構,比如在中世紀的歐洲,世俗權威和宗教權威相攜而行,即便是世俗權威下各個封地和領主也構成了層級交錯的權威結構;而帝國雖然形成了大一統(tǒng)的權威體系,但是這種權威體系不是以居于平等地位的政治體系相互承認為前提的,在帝國眼中,只有一個中心,在帝國的邊陲及其外部只是蠻夷和蕞爾小邦。可見,傳統(tǒng)國家當中皆沒有形成相互承認的領土規(guī)則觀念,在這一觀念的籠罩下顯然是難以形成現(xiàn)代意義上的領土主權的。

從絕對主義國家的時代開始,掌握了絕對權力的統(tǒng)治者就開始關注自己所能直接控制土地的范圍,在歐洲第一波現(xiàn)代國家形成的過程中,這種關注逐漸演變出了關于國界勘定的一整套程序。國界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不僅代替了邊陲,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邊陲概念所內涵的世界結構認知。國界是兩個政治共同體相遇的地帶,每一個共同體都有自己的利益、結構和意識形態(tài),每個共同體都可以為了和諧的目的在其內部不斷強化忠誠、責任和約束,但同時對外而言又是各自獨立的。兩個相鄰的國家不必不斷地訂約或者為因擔心生死而不斷爭斗。和平競爭減少了兩者之間的沖突,事實上國界的存在已經(jīng)證明了意識形態(tài)與利益是多元的[8]。其中表達的世界結構和國際秩序與帝國時代相比顯然已大不相同。從現(xiàn)代意義上來講,國界表示的是平等(至少是法理上平等)的兩國之間明確的領土界線。這一界線表示的不是封建國家封地的范圍,封地不僅表達政治權同時表達受俸、收租一類的經(jīng)濟權,而國界所表達的是平等國際主體之間的領土權,是一種純然的政治權。國界本質上反映的是對于現(xiàn)代國家主權觀念的維護,而形成這一切的前提是主權理論的發(fā)育及其對領土的確認。

絕對主義國家首要的著眼點就是土地,絕對君主權的建立首先就是要在特定的土地上斬斷超君主權力的干預、削除貴族領主的層層分權,從而建立其君主對這片土地的絕對統(tǒng)治。揆諸歷史,任何一種政治形態(tài)為了建立起自身存續(xù)的合法性勢必都要尋求一定的理論支援,城邦政體、神權國家、契約思想無不是為現(xiàn)實政治作序和辯護的產(chǎn)物,而擔負為絕對君權辯護重任的則是主權理論。準確地說,只有在經(jīng)過主權理論確認之后土地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土”,但是,主權與傳統(tǒng)上的土地權力并不相容,要實現(xiàn)主權理論對于領土的確認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困難需要克服。封建時代領地的混亂可能首當其沖。“封建諸侯國之間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地的獲得,而領地的獲得就是將某些省區(qū)胡亂劃入自己的王朝。中世紀統(tǒng)治者的領地不一定連成一片。相反,它經(jīng)常是支離破碎的。……在封建諸侯國的領主聲明屬于自己的領地內,當然有很大一片區(qū)域根本就不承認國王的令狀,或者是從未有效地重視過這一令狀。與絕對主義相關聯(lián)的政治權力的集中過程,并不是統(tǒng)治者對那些在名義上已屬于自己勢力范圍的地區(qū)擴大有效控制的簡單過程。諸侯國的內外部邊陲都需要大規(guī)模調整。某國王可能在另一個國王聲明屬于自己版圖的深遠地區(qū)擁有一塊領地。因而,主權的發(fā)展本質上可能包含著重大沖突,至少可能需要和平地對各諸侯國的領地進行重新瓜分”[2]111。與此同時,當時仍舊存在的帝國疆域思想也與主權理論格格不入,在主權理論看來,在每一塊領土上不再有多重效忠和權威,只有對君主權威的效忠;領土和領土之上的人民屬于統(tǒng)治者而統(tǒng)治者不必聽命于任何一個外部權威。但是在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的時代,印度、中國、阿拉伯世界和蒙古-韃靼體系中正在實行的是存在更高的宗主權這一帝國原則[9]。正是在近代歐洲的社會史與主權理論的思想史激蕩之中,舊有的領地等傳統(tǒng)土地權力觀念被打破,而代之以一種與主權融為一體的領土觀念。“一個國家的領土不是它的君主的財產(chǎn),不是它的政府的財產(chǎn),甚至不是它的人民的財產(chǎn);它是隸屬于一個國家的屬地最高權或統(tǒng)治權之下的國土”[10]。主權理論一旦成為共識,絕對君主控制的土地就成為絕對主義國家的領土,實現(xiàn)對于特定領土支配所依靠的就不再是無所不至的軍事力量,而是為所有的同類政治共同體所認同了的主權安排。波齊對國家與領土之間的關系作出了一個富有詩意的闡釋:“這種關系具有‘硬性的’方面:特別是,領土通常在地理上擁有獨特的、固定的、連續(xù)的邊界,由軍隊進行保衛(wèi)。但它也具有‘溫柔的’方面: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往往被理想化為祖國母親,被認為是國家的實體,是其國民的搖籃和家園。在近代國家的發(fā)展進程中,國家與領土之間的關系并不被認為是一種所有權關系,正如一位羅馬法學家指出的,國家并不是擁有領土,它本身就是領土”[3]23。總之,在現(xiàn)代國家的建構過程中,傳統(tǒng)國家的邊陲逐漸為現(xiàn)代國家的國界所代替,同步興起的主權理論實現(xiàn)了對領土的確認。

回想起來,作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雛形的絕對主義國家是在絕對王權擴張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絕對主義國家中國王的私人利益就是國家利益,國王的私人權利就是國家權利,并沒有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私人權利和公共權利的區(qū)分。建立起絕對的主權只是傳統(tǒng)國家邁向現(xiàn)代的第一步,現(xiàn)代國家要順利地運行下去,還必須完成一種面向公共組織的性質轉變,也就是使國家成為提供公共產(chǎn)品、管理公共財物、提供公用服務的組織。這一角色與公民制度化關系代表的公共性權利原則,成為現(xiàn)代國家的規(guī)范性涵義[11]。而實現(xiàn)國家治理方式轉變首先就是要將公權與私權、公法與私法區(qū)分開來,這當中就必然內涵著國家領土權與土地財產(chǎn)權的區(qū)分以及調整土地關系的公法與私法的分離。

三、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中公法私法的分離

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認為法律可以分為兩種:公法和私法。公法主要是與國家和政體有關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與個人利益有關的法律[12]。公法與私法的區(qū)分起源于古羅馬法并在歐洲大陸法系中得到了繼承,現(xiàn)在一般認為,憲法、行政法、刑法屬于公法,而其他調整私人關系的部分法屬于私法范疇這是大陸法系的認識,英美法系認為只有憲法和行政法屬于公法。。盡管區(qū)分公法與私法的論述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但是直到人類進入到近代社會之前的漫長時期,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公法與私法并沒有真正區(qū)分開來。在傳統(tǒng)國家當中,構成國家基本單元的是“共同體人”,享有土地權利的主體是各式各樣的共同體,權利關系是通過家庭、部族、村社等共同體體現(xiàn)出來的。馬克思說在那里“土地是一個大實驗場,是一個武庫,既提供勞動資料,又提供勞動材料,還提供共同體居住的地方,即共同體的基礎。人類素樸天真地把土地當做共同體的財產(chǎn),而且是在活勞動中生產(chǎn)并再生產(chǎn)自身的共同體的財產(chǎn)。每一個單個的人,只有作為這個共同體的一個肢體,作為這個共同體的成員,才能把自己看成所有者或占有者”[13]。也就是說,此時人們對于土地的所有、占有、使用等各項權能無不是通過共同體的所有、占有、使用來實現(xiàn)的[14]。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tǒng)上西方世界的私法比較發(fā)達,是一種私法文化;而東方社會尤其中國私法相對薄弱,法律文化中更多體現(xiàn)出公法性。在私法文化興盛的西方世界,無論是教會法、城市法還是王室法中的公法性成分大多是以對財產(chǎn)等私權利的附屬條款出現(xiàn)的;而在被認為屬公法文化的傳統(tǒng)中國,私人權利關系主要依靠習慣法進行支配,而缺少成文的私法規(guī)范,寥寥無幾的私法規(guī)范在執(zhí)行過程中還毫無例外的被刑法化了——將刑罰作為私法的違法的后果進行了規(guī)定[15]。事實上,無論是私法文化還是公法文化,體現(xiàn)出的都是公權與私權、公法與私法某種程度上的雜糅。“在個人——私?jīng)]有確立時,公當然也就沒有確立,兩者是互為因果的。公私領域的分界在前近代的思維中是難以找到的”[16]。根據(jù)基爾克的考察,整個中世紀歐洲都沒能認識到公法和私法在觀念上的區(qū)別,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鄰近者間的交易關系到國王與國民間的忠誠關系,都被認為可以包括在一個相同的單一種類的法里面[17]。就像馬克思對傳統(tǒng)西方的描述那樣:“國家的物質內容是由國家的形式設定的。每個私人領域都具有政治性質,或者都是政治領域;換句話說,政治也就是私人領域的性質。在中世紀,政治制度是私有財產(chǎn)的制度,但這只是因為私有財產(chǎn)的制度就是政治制度。在中世紀,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生活是同一的,人是國家的現(xiàn)實原則,但這是不自由的人”[14]42,43。

古代公法與私法的混同在土地制度上有著直接的體現(xiàn)。“所有權的前提是存在著法律體系,前者由后者給予界定。在沒有文字的社會中‘法律’的界定很不明確,而且它的落腳點通常實質上就是占有。……凡是非現(xiàn)代社會就都存在私有地產(chǎn)。不過,這些社會的‘私有’更多地是指受俸權,而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所有權。在地主對財產(chǎn)擁有某種類似的‘法定權’的地方,這些‘法定權’通常指的是,有權利利用它的產(chǎn)出并剝削與之相關的勞動者。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不同的土地占有形式。大地主可能對其財產(chǎn)擁有永久的所有權,但是,如果君主和敵手要侵占這種所有權,事實上他們不會訴諸于獨立的法律過程。……對于農(nóng)民和大地主來說,所有權都極少意味著自由讓渡權。就農(nóng)民而言,在未經(jīng)地方社區(qū)協(xié)會、長老或氏族代表允準的情況下,他們通常無權處置土地。而對大地主來說,對財產(chǎn)的處置權,通常既會受到繼承條件的制約,又會受到擁有俸祿所包含的義務的制約”[2]87,88。即便到了絕對主義國家時期,國家主權仍然是屬于專制君主及其王室私人所有……對他們來講,并非自己個人屬于某個民族,而是某個或某些個民族屬于他們個人。增強家族權勢、擴大王室領地是他們天賦的和首要的使命,他們的主要政績并不來自能否使治下民眾富足而是能否增加王室的領地和財富[18]。可見,在絕對君主那里領土和財富都是他的個人所有物,恰如以上對普遍法律結構的分析,在古代,土地的公權與私權以及調整相應土地關系的公法與私法都難以分開,政治性的領土權和經(jīng)濟性的所有權處于交錯和混合的狀態(tài)。

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過程,直觀地看是領土主權的普遍化過程,而本質上是政治領域獨立和規(guī)范的過程。政治領域的獨立首先將公權分離出來,而這便給私權和私法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第一個絕對主義國家的誕生地——英國,最先開啟了公法與私法分離的先聲。在圈地運動中,土地財產(chǎn)權利首先從公私混雜的法律體系當中掙脫出來,封建法中要求在處置土地時取得上一級領主同意的保有規(guī)則被廢除,現(xiàn)代土地所有權代替了保有制度,土地的繼承、信托、抵押等一系列獨立的私法規(guī)范相繼建立起來[19]。西方世界發(fā)達的私法傳統(tǒng)一經(jīng)釋放便匯聚成了推動私權觀念和私法體系發(fā)展的巨大力量,事實上,私權的明確和私法的獨立勢必重新要求公權的規(guī)范和公法的完善,這也正是西方近代史的真實境況。其實,從人類史上看所有制本身除了是一種法律和社會制度以外,也是一種政治現(xiàn)象,只是近代以來人們推動其向著去政治化的方向發(fā)展,在不同的社會當中,所有制形式上的相似并不代表實質性的一致。“在一種財產(chǎn)持有人能夠以最大限度的自由處理‘他們的’持有物的十分平衡的社會秩序中,強大私有制得到了發(fā)展。在一個并不如此平衡的社會秩序中,軟弱私有制得到發(fā)展”[20]。馬克思在談到典型的現(xiàn)代土地私有制時說,它是一種“拋棄了共同體的一切外觀并消除了國家對財產(chǎn)發(fā)展的任何影響的純粹私有制”[21]。時至今日,我們早已形成了一種共識:公法與私法的相互配合才能構成合理的法律體系。私法目的在于調整私人權利關系,如果缺少私法的公法則失去了其行動意義;公法著眼于調整和約束公權力,假如公法不夠完善,那么公權力則必然造成對私權的侵犯,這種情形下形式上再完滿的私有制在實踐中也會付之闕如。

四、從“天下”到“國家”:中國現(xiàn)代土地制度的形成

世界上的后發(fā)展國家?guī)缀跞P接受了歐洲文明的現(xiàn)代化程式,或者說都是在以歐洲為中心所框定的世界結構當中開啟國家建構進程的,因此,它們的現(xiàn)代國家建構可以說套用了西歐的邏輯起點和行動框架。但是,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歷史境遇和社會文化,這構成了其向現(xiàn)代國家躍遷的過程中的基質,其中傳遞著古老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基因。與西歐有著完全不同的政治歷程和文化傳統(tǒng)的中國,在套用西方現(xiàn)代國家建構程式的過程中遵循不同的演進邏輯,故而中國現(xiàn)代國家建構中的土地制度變動必然表現(xiàn)出其獨特之處。

在進入到現(xiàn)代之前,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帝國,與我們所熟知的帝國形態(tài)一樣,中華帝國也是以文明與野蠻來界分世界秩序,而與大多數(shù)帝國不同的是,中國發(fā)展出了“天下”這樣一種獨特的政治觀念來統(tǒng)攝世界秩序以及政治和文化心理。“天下”一詞所表達的不僅僅是“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天、地、人”中的地,進而還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的心思——即民心,最重要的是它的倫理學/政治學意義——四海一家的世界制度[22]。在戰(zhàn)國時代,“天下”已經(jīng)成為一個通用詞匯,在當時其狹義上與九州、四海之內等概念一樣都是用來指稱中國,這時的“天下”更多還是一種用于區(qū)分中國與他者的政治地理概念[23]。不過,這一區(qū)隔是高度抽象而非具體的,因此在后來的演進中,它表達的政治疆域內涵逐步淡化,而作為一種文化價值體系的“天下”逐漸清晰,當然后者很大程度上包容了前者。處于“天下”觀念的化育之下的傳統(tǒng)中國政治觀念中,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只知有四夷而不知有鄰邦,只知有羈縻而不知有主權。“天朝”甚至發(fā)展出一套設計精密的制度體系以實踐其政治文化,對內而言,中國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統(tǒng)的皇權專制國家,并以一套等級嚴密的官僚制度進行操控,由此造就了中國政治社會的“大共同體本位”;對外而言,中華帝國為在禮儀上制度化地表達不平等和等級制而精心設計出一套納貢體系,“在納貢體系的實踐中,中國表現(xiàn)出自己是個中央之國,周圍是一些文化低賤的藩屬國,其統(tǒng)治者接受中國的冊封,進而按約朝貢并與中國互市”[24]23。即便是鴉片戰(zhàn)爭后的清政府,開始也只不過是想利用條約體系將洋夷融入“天下”體系當中,以取代昔日的朝貢體系[25],這從本質也不過是“天下”政治文化的另一種實踐模式罷了。但是此時的世界早已不是宋時的四夷崛起,也已不是蒙元、滿清等北方民族入侵,這次侵入中國的是步入現(xiàn)代的世界格局、國際秩序。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帝國的入侵者沒有被再次為中華所同化,而是徹底將一個古老帝國帶入了現(xiàn)代文明,帝國的“天下”進入到“世界”當中。

近代以降,甲午以還,“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目睹了已然型構起的國家體系和世界秩序,面臨亡國亡種的危機中華帝國的民族意識、國族意識、國家意識開始覺醒,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傳統(tǒng)的“邊陲”廓清為現(xiàn)代的“國界”,傳統(tǒng)中國的“王土”轉變?yōu)楝F(xiàn)代國家的“領土”。談起近代史的時候,國人總免不了那屈辱的訴說,可是中國現(xiàn)代的地權意識正是不平等條約催生的一個“未意圖后果”。在傳統(tǒng)的“天下”體系中,即便是取其狹義的政治地理上之九州概念,可以說也從未有一個明確的邊界,我們在歷史地圖集上看到的疆界所表達的至多是一種勢力范圍。也許有人認為長城是古代中國劃定準確邊界的努力,但是事實上長城不過是出于防御的需要,至少現(xiàn)在還沒有證據(jù)證明修筑長城意在明示邊界。而且長城有許多不同的、交替變化的、附加的線路,在現(xiàn)代國際秩序尚未建立的帝國時代,即便政治上認定的邊界也難以免于被歷史的起伏推廣成一個廣闊的邊緣地帶[26]。鴉片戰(zhàn)爭之后清政府簽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大多條約中都有割地的條款,正是在測繪割讓土地的過程中,國人強化了國界的概念,中國的疆域才得以清晰的表現(xiàn)出來。不平等條約不僅強化了國人國界之觀念,而且也無意識地促進了主權的定形。在當時已經(jīng)具有了主權國家地位的歐美各國,既然選擇與清政府代表的中國簽訂條約,其實已經(jīng)默認了中國同樣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條約既然對領土割讓做出了詳盡的界址規(guī)定,客觀上就已經(jīng)承認其余土地作為中國主權領土在國際法上的合法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統(tǒng)治者——滿人,實際上是帶著關外滿蒙統(tǒng)治區(qū)大量土地進入中原的,如果說諸夏地區(qū)的疆域輪廓已經(jīng)成為比較確定,那么關外大片領土的中華屬性則是在這一時期才真正得到了明確。中國與西方各國簽訂的大量條約盡管不平等,但畢竟是在現(xiàn)代國際關系背景下簽署的,條約對中國主權的不斷侵犯客觀上形成了對中國剩余領土的主權承認,滿清在中亞和北亞政府的土地也就成為合法并受到承認的中國國土了[24]31。可以看到,相較于西方主權國家體系形成所經(jīng)歷的數(shù)百年周折,中國只用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實現(xiàn)了朝代帝國向現(xiàn)代國家的躍遷,《清帝遜位詔書》宣示“將統(tǒng)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此去鴉片戰(zhàn)爭中國與西方第一次接觸也才剛剛過去半個多世紀。

不過,中國此時完成的國家轉型只是形式上的,并不完整,以土地制度觀之,此時僅僅完成了領土主權的型構(很長時間也沒有得到實質保障),而主權國家內部的現(xiàn)代土地權利結構體系并沒有得到根本建立。反思這一歷史,中國之所以能夠如此之快的實現(xiàn)領土主權的確立并進入國際秩序當中,得益于其數(shù)千年的皇權專制政體及其衍生的“大共同體本位”,清政府一紙令狀就可以將整個國家?guī)氍F(xiàn)代世界,而不再需要一個個小共同體之間的“談判”過程。基于同樣的原因,過于強大的政治權力慣性的存在導致土地權力中的領土權上升到主權層面后,土地權力并沒有作為公權力從“地權”板塊中撤離進而實現(xiàn)土地權力與土地權利的分離,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面土地權利仍舊不斷受到土地權力的干預,簡而言之,傳統(tǒng)土地制度中的公權與私權未能分離。實際上,在后續(xù)的中國史中,土地權利的設立、湮滅、請求等制度安排都是在政治權力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這種權力本位的土地制度安排注定只是一種形式化的設計。

五、結語

本文對現(xiàn)代國家建構過程中土地制度變動的原生邏輯和推廣效果進行了考察。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古代的政治體系當中,土地的政治權和經(jīng)濟權實際上是統(tǒng)一的,土地權力同時也是土地權利。在歐洲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過程中,其中作為政治權之對外部分的領土權通過與主權觀的聯(lián)姻而成為現(xiàn)代國家結構和國際秩序的基礎;而作為政治權之對內部分的土地支配權伴之以公權和私權的明確成為公法的客體,作為經(jīng)濟權的土地權利內容成為國家法律保護下的完整權利內容。這便是現(xiàn)代國家與現(xiàn)代土地制度共同生長的原生邏輯。但是這一外生的邏輯框架套用到中國的時候我們又發(fā)現(xiàn),領土權確立之后,對內的支配性土地權力并沒有完全撤出地權體系當中,而是直接的干預了土地權利的設立和分配,這也成為理解近現(xiàn)代中國“土地政治”問題的一個基本線索,同時也可以作為理解現(xiàn)代國家建構過程中土地制度變動邏輯的一個補充性視角。這一研究,既確證了土地制度與現(xiàn)代國家建構的歷史關系,又揭示了如中國這樣的后發(fā)展國家在直接套用現(xiàn)代土地制度之后的實踐后果。

參考文獻:

[1]徐勇.現(xiàn)代國家建構與土地制度變遷——寫在《物權法》討論通過之際[J].河北學刊,2007(2):5863.

[2]安東尼·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M].胡宗澤,趙力濤,譯.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

[3]賈恩弗朗哥·波齊.國家: 本質、發(fā)展與前景[M].陳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鄧正來.布萊克維爾政治制度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1.

[5]Prescott John,Robert Victor.Boundaries and Frontiers[M].London: Croom Helm,1978:40.

[6]赫爾弗里德·明克勒.帝國統(tǒng)治世界的邏輯:從古羅馬到美國[M].閆振江,孟翰,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7]亨德里克·斯普拉伊特,王向東.現(xiàn)代國家的起源、發(fā)展和可能發(fā)生的衰落[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2(7):1022.

[8]Kristof Ladis K D. The Nature of Frontiers and Boundaries[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59,49(3):269282.

[9]布魯斯·拉西特,哈維·斯塔爾.世界政治[M].王玉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50.

[10]勞特派特.奧本海.國際法:上卷·平時法,第二分冊[M].王鐵崖,陳體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1.

[11]張靜.國家政權建設與鄉(xiāng)村自治單位——問題與回顧[J].開放時代,2001(9):513.

[12]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法學階梯[M].張企泰,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9:56.

[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6.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243.

[15]夏錦文.論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公法性[J].法學家,2000(2):311.

[16]仁井田陞.中國法制史[M].牟發(fā)松,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0.

[17]美濃部達吉.公法與私法[M].黃馮明,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2.

[18]秦海波.從西班牙歷史看“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界定[J].世界歷史,2008(3):2837.

[19]哈羅德·J·伯爾曼.法律與革命(第二卷)——新教改革對西方法律傳統(tǒng)的影響[M].袁瑜琤,苗文龍,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345.

[20]卡爾·A· 魏特夫.東方專制主義[M].徐式古,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235236.

[2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0.

[22]趙汀陽.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2728.

[23]張其賢.“中國”與“天下”概念探源[J].東吳政治學報,2009,27(3):169256.

[24]吉爾伯特·羅茲曼.中國的現(xiàn)代化[M].國家社科基金比較現(xiàn)代化課題組,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25]任桐.現(xiàn)代國家意識在中國士紳階層的萌芽與形成[J].學海,2001(3):8489.

[26]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M].唐曉峰,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238.

Abstract:From the aspect of land relationship, large changes in the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land system has occurr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country. In West Europe view,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ghts of land were actually uniform in ancient time, and the land power was also land right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untry,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order, land power the object of public law, and land rights the 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under the national law. When the exogenous logic frame was applied to China, the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was established consequently. However, the land power intervened the found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 rights without withdrawing completely from the land system. It is a basic clue in understanding modern China’s land political issues.

Key words:modern country; land power; land rights; land politics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免费国产福利| 91一级片| 婷婷五月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日韩美一区二区| aaa国产一级毛片| 激情在线网| 日本欧美精品|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欧美一区精品|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亚洲无线视频|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午夜18| 欧洲av毛片|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a毛片在线|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伊人激情综合|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色88|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婷婷色狠狠干| 日本黄色a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啪啪|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欧美v在线|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黄色片|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