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看完動畫片《小王子》,我迷上了那只能在黑夜里發出熒光的狐貍,如果有這么一個玩具放在書桌上,一邊寫作一邊看著它,那感覺也許很棒。
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他的原著中這樣寫道:有一天,小王子遇到了狐貍。“來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議道。“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貍說,“我還沒有被馴服呢。”于是小王子和狐貍開始探討什么是“馴服”。
狐貍說:“這是早已被人遺忘了的事情,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聯系。”
狐貍繼續說道:“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只狐貍,和其他千萬只狐貍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接下來狐貍說了小說中最優美的一段話:“你看到那邊的麥田沒有?我不吃面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兒用也沒有。我對麥田無動于衷,而這真使人掃興。但是你有著金黃色的頭發。那么,一旦你馴服了我,這就會十分美妙。麥子是金黃色的,它就會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會喜歡那風吹麥浪的聲音……”
經濟學家缺乏如此詩意的詞句,不過他們也相當了解這些話的內涵。正如狐貍所說,人們一旦和某種事物“建立聯系”,這個事物在他眼中就顯得特別可貴。經濟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稟賦效應”。
經濟學家丹·艾瑞里做過一個實驗,他讓大家給一些折紙作品估價,結果大家給出的平均價格是5美分。然后他讓這些人親自進行折紙創作,再讓他們給自己的折紙作品估價,這次他們給出的平均價格是23美分。
一件折紙作品對人們來說,就像其他千萬件折紙一樣,“我不需要你”。然而當人們付出自己的勞動進行創作以后,“它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對它的估價自然就會上升。
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發現,他的同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院長羅塞特喜歡收藏葡萄酒,他從拍賣會購買葡萄酒,出價從不會高過35美元一瓶,但是一旦擁有這些葡萄酒,即使對方出價高達100美元一瓶,他也不愿意賣。作為一位商學院的院長,這樣做顯然不符合經濟學規律,但是正如狐貍說的,如果你和這些酒“建立聯系”,它們就不再是一瓶普通的酒,而是你在收藏過程中的美好回憶。
經濟學家約翰·李斯特也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參與者每人隨機獲得一份小禮物(可能是一個咖啡杯或一塊同等價值的巧克力)。當人們即將離開時,他告訴大家:如果你愿意,可以用手中的禮物來換另一件禮物。結果李斯特發現,只有18%的人愿意交換。
我在網上搜索關鍵詞“小王子、同款、狐貍”,發現有無數的商品,它們看起來都一樣。于是,我放棄了購買,畢竟,我和這些網店的“狐貍”還沒有“建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