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元
【摘要】 目的 分析合理應用抗生素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肺功能改善的影響。方法 104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抗菌治療, 觀察組給予合理抗生素治療。治療后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肺功能改善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2%)明顯高于對照組(78.8%);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顯著較高,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合理應用抗生素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顯著治療優勢, 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升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抗生素;肺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42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的非特異性炎癥, 其臨床特點為病情進展緩慢、病程長等。該病誘因復雜, 多與吸煙、感染、過敏等因素有關, 臨床癥狀包括支氣管分泌物增加、雙下肺紋理增粗、塊狀痰等, 多發作于冬季, 春夏緩解[1]。該病急性加重期對老年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威脅, 由于受咳嗽、咳痰、氣喘影響, 容易損害患者心肺功能。本研究分別給予本院104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抗菌與抗生素治療, 并將臨床療效進行對比,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確診的104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52例。其中男64例, 女40例;年齡59~83歲, 平均年齡(67.3±7.5)歲;病程3~14年, 平均病程(4.9±3.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復方新諾明抗菌藥物治療, 連續治療10 d。觀察組針對不同致病菌類型給予患者不同抗生素治療。若患者感染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等病原菌, 給予患者口服乙酰螺旋霉素、頭孢類抗生素, 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為輔助治療;腸桿菌者口服丁胺卡、喹諾酮類等抗生素;銅綠假單胞菌者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頭孢類、青霉素。連續治療<10 d, 待急性癥狀好轉后逐漸減少用藥。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①觀察指標: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FEV1、FEV1/FVC;觀察患者發生惡心、腹瀉、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②治療效果[2]:治療后5 d內患者臨床癥狀徹底消失且輔助檢查結果達到正常水平為治愈;治療7 d后患者癥狀明顯消失且輔助檢查結果基本正常為顯效;治療7 d后患者癥狀部分改善, 體溫逐漸恢復為有效;治療7 d后患者癥狀無任何緩解或病情未見好轉甚至加重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治愈14例, 顯效13例, 有效14例, 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8.8%;觀察組治愈30例, 顯效11例, 有效8例, 無效3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2%。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肺功能改善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FEV1為(1.1±0.3)L, FEV1/FVC為(36.5±8.1)%;觀察組分別為(1.8± 0.6)L、(56.4±6.8)%。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FEV1、FEV1/FVC均顯著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發生惡心2例, 腹瀉2例, 頭痛1例, 頭暈1例, 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5%;觀察組發生惡心1例, 腹瀉2例, 頭痛1例, 頭暈1例, 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較為普遍的疾病之一, 多由感染、過敏、吸煙等因素引起, 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病情反復等特點。一般癥狀表現為咳痰、咳嗽、氣短等, 常并發肺動脈高壓、阻塞性肺氣腫, 嚴重時可造成肺源性心臟病。臨床依據病程經過將該病分為急性發作期、慢性遷延期、臨床緩解期[3], 其中急性發作期患者早期會出現粘液或膿性性痰, 咳痰量明顯增加, 部分患者伴有惡心、發熱等癥狀。急性加重期容易造成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 對老年患者身體造成一定危害[4]。
臨床研究顯示[5], 該病急性發作期感染病原菌主要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腸桿菌等, 病原菌通過損傷氣道黏膜, 造成局部免疫功能降低。因此, 應針對感染致病菌類型給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 以提高患者肺功能。老年患者免疫力較弱、體質較差, 應根據患者實際體質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療, 避免發生腹痛、嘔吐等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FEV1、FEV1/FVC均顯著較高,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與常規抗菌治療相比, 合理應用抗生素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療效果, 改善肺功能。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證明, 抗生素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 針對不同致病菌類型給予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合理抗生素治療, 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等優勢, 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 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平天洲.綜合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87例臨床觀察.西南軍醫, 2012, 14(3):483-484.
[2] 傅姣. 合理應用抗生素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肺功能改善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5,13(18):160-161.
[3] 白惠芙.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臨床觀察. 中國中醫急癥, 2015, 24(5):881-883.
[4] 謝靈燕.鹽酸氨溴索聯合抗生素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治療的觀察. 臨床醫藥實踐, 2013, 22(8):598-600.
[5] 蔣超.左氧氟沙星聯合沙丁胺醇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療效觀察.海峽藥學, 2012, 24(7):106-107.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