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耀++王杰

“電子簽證相對窗口簽證方便了很多,我們船員不再需要跑到海事部門的簽證窗口辦理,少跑很多路,節省了很多時間和成本。”往來粵港的高速客船“海威”號大副告訴記者,電子簽證越來越受到船員的支持。
截至6月30日,廣東海事局辦理海船簽證的船舶達64580艘次,其中電子簽證45502艘次,簽證率70.46%。
因電子簽證工作屬于“海事新業務”,無論是系統操作,還是工作流程等方面均需要執法人員的認知和熟悉。廣東海事局加強執法人員電子簽證業務培訓,保障業務“不斷不亂”,專門組織一線執法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對電子簽證各項業務、流程進行講解;要求各分支局船舶管理業務部門派出業務骨干到各個海事處進行蹲點指導,現場解決電子簽證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強化一線執法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利用全局“船舶管理微信群”、QQ群等,與執法人員共同研討,并及時回復執法人員的問題。
為在開展電子簽證業務中提供更好的海事服務,廣東海事局在做好船舶監督、防止規費漏收的基礎上,探索推進誠信管理,簡化艙單、運單要求,加強事中及事后監管;在基層海事處安裝無線網絡路由器,配備無線網卡,滿足行政相對人辦理電子簽證業務的需求;鼓勵協調相關航運公司為每艘船舶配置智能手機,從硬件條件上保證電子簽證工作的穩步開展。
下一步,該局將積極探索建立互聯網+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模式,主動融入口岸公共信息平臺,推動與口岸單位、港口碼頭等數據共享,充分發揮智慧海事監管服務和口岸公共信息兩個平臺作用,實現電子巡航、電子監管、電子救助、電子政務一體化,對簡化流程、引入電子票據、實現網上繳費支付等功能進行積極探索。
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教授王杰認為,船舶簽證曾是海事管理機構對進出港口中國籍船舶施行監督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次改革,雖然面臨挑戰,但從長遠看,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必由之路,符合社會前進的方向。
必由之路
合理分配資源給企業“松綁”
首先,從全局來看,改革順應了黨中央提出的簡政放權的要求。船舶進出港簽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活力,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海事管理的理念。
其次,從基層海事來看,取消船舶簽證有助于基層海事職能的更好發揮。一方面,船舶簽證要求海事工作人員親自到達現場,占用了地方海事機構大量成本;另一方面,船舶簽證在現場簽發只是查驗相關證書,難以對船舶進行實質性檢查。取消船舶簽證可以使海事人員擺脫繁雜的工作,合理分配資源,使海事監管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再次,從相關海運企業的角度看,改革給予企業更大的運營自主權,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過去,很多船舶在碼頭等待海事人員到達現場簽發船舶簽證,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船舶簽證的改革,使船舶離港的時間選擇更加靈活,船期安排更加合理,有助于減輕企業負擔。
面臨挑戰
亟須新制度保障信息化水平待提高
然而,船舶簽證制度畢竟在我國實行了36年,取消船舶簽證涉及到眾多方面的調整,改革仍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船舶簽證是海事局征收相關規費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海事部門習慣操作中,規費的征收與船舶簽證是同時進行的,取消船舶簽證后,如何確保規費的收取是改革推行的先決條件。
其次,取消船舶簽證將給予船舶更多的自主權,相對地,由船舶簽證產生的強制力也隨之消失。以往針對不符合安全標注的船舶,海事人員可以通過不予簽發船舶簽證達到不予放行的目的。而取消船舶簽證后,為實現有效監管,一方面要依賴監管對象自覺守法的意識,另一方面則亟須研究新的制度保障安全監管的威懾力。
再次,取消依賴人力操作的船舶簽證制度將對海事監管的信息化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此外,采取高科技手段取代人力監管也對地方海事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言獻策
強化預控誠信管理
針對以上船舶簽證改革措施,在此提出幾點建議。第一,實現相關規費收費方式多樣化,收費手段便民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取電子收費技術,增加委托代收、定期收等手段,同時引導船舶主動繳費,加大對逃避規費的懲罰力度。
第二,強化海事安全的事前預控能力,同時實行誠信管理,將船舶按誠信度分級,誠信度高的船舶可以適當減少監管頻率。
第三,對于一些信息化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可以暫時實行船舶簽證與海船進出港報告制并軌的過渡方案,對于有條件實行電子監管的船舶和水域實行新的海船進出港報告制,對于尚不具備信息化能力的船舶和水域實行船舶簽證。
第四,加強對海事管理信息化的財政支持,提高海事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質。
大事記
1979
《船舶進出港口簽證管理辦法》頒布,第一次明確了船舶簽證的管理要求。
1983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將船舶簽證管理制度上升為國家法律,我國船舶簽證制度正式確立。
1991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進出內河港口簽證管理規則》頒布,提出了內河船舶的簽證管理要求,這一階段我國實施的是海船和內河船兩套簽證管理制度。
1993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簽證規則》頒布,統一了內河船舶和海船船舶簽證管理,明確了需要辦理簽證的情形、船舶簽證的條件、申請材料、辦理程序等,進一步規范了船舶簽證管理。
2007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簽證管理規則》頒布,這是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航運經濟和科技手段的發展、行政管理理念的進步而制定的,更加貼近海事管理情況,更能順應海事管理發展需求。
2014
交通運輸部出臺《取消船舶進出港簽證及海事監管模式改革實施方案》,決定從2015年開始正式取消船舶簽證管理制度。
心聲
原來帶著大包小包材料跑簽證點,來回起碼兩個小時,現在只用動動手指頭,在手機或電腦上分分鐘就可以搞定。現在,我們進出港基本上已經習慣了用電子簽證這種便捷的方式。
——漸海海運有限公司洪劍瀾
現在,如果我們是空船進出港,可以通過手機辦理進出港簽證,無需到現場排隊,縮短了船舶簽證時間,大大便利船舶進出港口,加快船舶周轉,有效提高了船舶運營效率。
廣東“建功518”輪船長李建明
電子簽證實施前,有一次我們的船臨時需要下半夜出港,結果在港里找了半天才找到車,到了簽證點船都要開了,真是急壞了。現在可以辦電子簽證,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類似的問題了!
“天津國電25輪”船長沈國柱
電子簽證可以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報送信息,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讓海事部門了解更實時、更準確的信息,為智慧監管打下堅實的基礎。
廣東海事局馮引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