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暉
摘要:馬陸鎮地處上海北郊嘉定區,河網密布,中小河道承擔著農業灌溉、防汛排澇、引清調水和生態維持等重要的作用,從上海2006年啟動的“萬河整治行動”開始,加上定期的黑臭河道整治與河道疏浚,中小河道整治工作成效顯著,河道面貌大大改善。為鞏固中小河道整治成果,結合馬陸鎮新城建設與郊區農業齊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了河道保潔、綠化和設施養護三個方面的中小河道長效管理機制。本文主要對長效管理機制的實踐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河道 長效管理 機制
馬陸鎮位于上海西北,傳承著嘉定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一方面發展以葡萄等經濟農作物的的郊區生態旅游產業,一方面加快嘉定新城建設,全面推進新一輪城市化進程,為現代都市人營造著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交織的河道不僅帶來了千米一湖,百米一林的都市田園風光,也帶來了巨大的資源與財富,提升了整體城市形象,讓馬陸地區因水而美、因水而魅。
為鞏固和維護河道整治成果,馬陸鎮根據上海市對河道按照市、區(縣)、鎮、村分級管理模式,將河道分級,于2010年完成編制《一河一檔》,讓河道信息全面登記造冊,建立河道檔案,奠定了河道的長效管理資料基礎,馬陸鎮范圍內現有區級河道2條,鎮級河道19條,村級河道175條,總計河長206.5公里。馬陸鎮按照《上海市河道管理條例》、《嘉定區加強中小河道長效管理實施辦法》《嘉定區中小河道管理養護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對河道保潔、綠化養護和設施養護三個方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定目標責任與考核制度,明確管理職能,保潔工作下沉式管理、綠化養護與設施養護作業市場化,進一步打造良好的水環境。
1.河道保潔管理下沉式
馬陸鎮河道保潔工作原來是為解決四五十年代出生人員的工作需求而組建的,由鎮河道保潔社負責,保潔人員100多名。2014年年初,通過馬陸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及有關部門調查研究,最終決定將全鎮龐大的保潔隊伍分解下沉到了19個村、社區,根據每個村、社區河道數量配備相應數量人員,由原來的一支隊伍化整為零,變成了19支保潔隊伍。河道保潔員的日常保潔工作,直接由村、社區安排一名副主任管理與考核,鎮農委、鎮水務所、鎮河道保潔社則定期對各村的河道養護質量進行抽查、打分。每月將河道保潔的打分情況統一全鎮通報,打分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年終對村委會、社區的考核。通過下沉式管理,村民、村委與保潔人員的短線聯動,保潔人員工作內容更加明確,提高了河道保潔問題的反應時效,加強了村級河道長效管理。而鎮河道保潔社則可將工作重心落在監督檢查、編制保潔計劃,制定保潔標準等公共管理職能層面上,逐步形成精簡高效、管理與作業分離、分級管理、規范有序的保潔管理模式。通過一年來的磨合,我鎮的河道保潔狀況取得了明顯的改觀,河面比原來更加整潔。通過由管人到管事的管理模式轉變,減輕了河道保潔社的工作量,增強了各村委會的責任心,強化了保潔隊伍的管理,提高了河道保潔質量與效率。
2.河道管理分工責任制
鎮水務所、鎮城建辦、鎮河道保潔社,作為中小河道養護的責任主體,分工不分家。鎮水務所負責全鎮河道設施的養護維修管理工作;鎮河道保潔社負責河道水面以及岸坡的保潔管理工作;鎮城建辦負責全鎮中小河道綠化的養護管理工作,三家單位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分工不分家。在年初,由鎮水務所牽頭,制定整體的河道養護年度目標與計劃;年中各單位按照保潔、綠化、設施三方面分頭開展實施工作,同時每月上報進度情況,起到協調與監督作用,在河道養護過程中,每年集中三方力量建立星級河道與文明示范村,通過建立樣板河段,提升養護綜合水平;在年中與年末都會由區水務局按照《嘉定區中小河道管理養護工作考核辦法》進行考核工作,形成了有實效定量考核制度,做到目標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
3.河道資金管理系統化
馬陸鎮嚴格按照??顚S迷瓌t使用中小河道養護資金??茖W合理地申報預算,以預算規范后期資金使用額度,讓河道養護費用有計劃地節約使用;嚴格地執行“集中支付”的網上撥付流程,使資金撥付平臺化,減少資金流轉流程,讓資金使用透明、規范;對已使用資金做好資料匯總,按照工程項目將賬冊、發票等組織成冊,做到每筆錢都有帳可查、有底可尋。
對河道養護工程,馬陸鎮建立了一套預先報系統,主要針對未來兩三年的中小河道整治工程,通過上平臺預先報送,讓鎮政府與區水務局能以宏觀的角度安排工程的開展。對急需解決的關乎市民日常生活的河道問題,如護坡搶修、河岸垃圾清運等工程,提交優先申請,優先解決。這樣鎮政府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近幾年的養護資金使用。
4.河道養護作業市場化
馬陸鎮積極推進河道養護市場化,實行競標競價方式,由專業養護公司承包進行日常養護管理,政府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在新城核心區的河道綠化中,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由具有城市園林綠化三級資質的專業綠化養護公司對龔家浜、趙涇、黃龍港、石崗門塘等6條河道進行綠化養護,養護面積達98100平方米。同時由鎮城建辦制定相應的綠化考核辦法,明確河道養護工作中養護范圍、養護原則、養護流程等,規范河道綠化養護行為。在設施維修與河道疏浚中,也采用招投標方式開展水利工程,由鎮水務所派專業人員在工程施工中進行工程的指導與監督,讓施工單位保質保量地做好養護工程。在今后的實踐中馬陸鎮將加大養護市場化的力度,利用市場機制,引入專業養護公司進行日常維護工作,確保河道的“面清、岸潔”。
5.河道違法事件規范處理
在日常工作中一旦發現水務違法事件,核實情況后,會同區水務稽查支隊,聯合村委、社區,發揮多部門的協調作用,以勸導與宣傳為主,依法、規范地處理水務違法事件,嚴格水資源管理,全面提升馬陸鎮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
6.多渠道公眾監督機制
長期以來河道整治一直被認為是政府行為,沒有形成廣泛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和監督,市民們隨意在河邊種菜搭棚,小朋友們暑期在河道中野泳,企業亂傾倒堆土入河、填河等事件時有發生。
為加強中小河道養護工作,保障我鎮河道管理健全發展,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通過樹立宣傳版、發宣傳資料等方式,走農村、走社區、走學校、走企業,與市民互動,加大對河道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讓市民意識到應該避免的違法行為。同時以報刊、廣播、微博、微信等宣傳渠道,讓市民階段性地了解河道養護工作內容,向市民發倡議等,營造公眾自覺參與河道整治的良好氛圍。并聘請市民河道巡查員,賦予群眾監督權利,鼓勵市民對各種污染行為進行投訴,建立全社會監督的網絡體系。
7.河道突發情況預案制
針對突發水污染事件及河道水生植物大規模爆發等特殊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由馬陸鎮水務所以水務行業的專業視角編制應對特殊情況的緊急預案,確定防控范圍、工作原則,明確職責分、具體工作流程及聯系人,做到遇到突發事件快速有效地應對。
8.結語
中小河道養護工作是一項長期而普惠民生的工作,馬陸鎮在不斷健全養護管理制度中,摸索著中小河道長效管理新機制,通過整治與管理同行,標本兼治,將讓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持久穩定、深入有效地開展,以明確養護單位的職責,市場化的養護隊伍,切實的考核管理模式,落實中小河道養護長效管理工作,努力為廣大市民提供整潔優美的河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