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曉艷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 太原 030024)
凝固型酸乳乳清析出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樊曉艷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山西 太原 030024)
優質的酸乳應該有良好的口感、風味和組織狀態,乳清析出是影響酸乳組織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基于此,通過對生產凝固型酸乳的原料乳、菌種、生產工藝等幾大要素的分析,找出凝固性酸乳常見的乳清析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控制建議,為凝固型酸乳的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凝固型酸乳;乳清;析出;原因;控制措施
酸乳不但保持了原料乳的營養價值,如優質的蛋白質、易于吸收的鈣質和B族維生素,同時還具有酸乳所特有的減輕乳糖不耐受癥,調節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平衡,降低膽固醇,預防白內障等功能[1],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喜歡和青睞,目前已成為我國消費者不可缺少的一種“天然、營養、健康”的保健性飲料。
凝固型酸奶的工藝流程為原料乳→均質→殺菌→冷卻→接種→灌裝→發酵→冷藏→成品。優質的酸乳應該有良好的口感、風味和組織狀態,乳清析出是影響酸乳組織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就導致凝固型酸乳乳清析出的因素及控制措施進行了綜述。
原料乳的質量對凝固型酸乳的品質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研究表明,乳干物質、酸度等指標會影響酸奶的黏度而使乳清析出。
1.1乳干物質的影響
牛乳干物質含量不足時,形成的酸乳形體薄、口感稀,乳清極易析出,通常需要通過加奶粉來彌補這一缺陷。乳中干物質高,則蛋白質含量相對增高,乳蛋白質膠結合水也相應增高。但實驗表明,乳中干物質過高時,酸乳黏度并無顯著變化,反而口感粗糙,缺乏潤滑感。當乳中干物質控制在11.5%~13.0%時,酸乳黏度和品質較好,在原料乳摻水15.0%以上時,酸乳凝塊明顯與乳清分離[2]。
1.2原料乳酸度的影響
生產酸乳的原料乳酸度一般比新鮮牛乳的酸度高2度左右,這是由于干物質高的緣故。實驗證明,原料乳的酸度與酸乳黏度成正比,這主要是由于低酸度原料乳發酵時,蛋白質的水合作用不充分,而使酸乳黏度降低,析出乳清。另外,原料乳中鹽類不平衡、抗生素含量超標、含有防腐劑都會影響酸乳的凝固,使乳清析出。任何不正常的原料乳都不能用于酸乳的生產[3]。
2.1發酵劑菌種的影響
不同菌種產生的風味口感、黏度、pH值和組織狀態有很大的差異。酸奶生產中最常用的乳酸菌是保加利亞桿菌和嗜熱鏈球菌,二者比例一般為1∶1;嗜熱鏈球菌產酸好但產香能力較差,一些球菌產生的多糖物質可提高產品黏度,防止乳清分離;保加利亞桿菌則可產生以乙醛為主的風味物質,對酸乳風味影響較大[1]。發酵劑活力對酸乳的質量影響較大,活力差的菌種酸乳凝固性差,乳清析出多。傳統生產用的菌種因其保存傳代困難,易退化、變異等質量不穩定而逐漸被凍干直投菌種所代替[2]。
2.2發酵條件的影響
酸乳乳清析出與蛋白質凝膠形成、酸度的變化直接相關。在酸乳發酵工藝中接種量、發酵溫度是發酵控制的重要條件。菌種接種量的通常根據菌種特性來決定,一般不超過5.0%,接種量過大,產酸速度快,會造成蛋白質凝膠失水,降低其保水性,造成乳清析出[4],在生產時應加以注意,乳中添加適量的CaCl2,既可減少乳清析出,又可賦予酸乳一定的硬度[3]。發酵溫度依所采用乳酸菌種類的不同而異,一般選擇在40~43 ℃下發酵3~6 h。發酵溫度過低,則乳酸菌活力下降,凝乳能力降低,發酵時間過短,乳蛋白質的膠體結構還未充分形成,不能包囊乳中原有的水分,形成乳清析出,溫度過高或發酵時間太長,酸奶的酸度都會升高,酸性的增強破壞了原來已形成的膠體結構,凝乳中水分游離出來形成乳清上浮[2]。此外,發酵室溫度不均勻也是造成酸乳乳清析出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實際生產中,要做好菌種的選擇、接種量及發酵溫度、時間等技術參數的選定。
均質可使原料乳中的脂肪球、乳蛋白質等微粒變小,表面積增大,促進微小脂肪球與酪蛋白膠粒的結合以及在乳中的均勻分布,在凝乳時構成更致密的酸乳骨架,束縛更多的水分子,有利于蛋白質凝膠體積增加,形成嫩滑的凝乳質感,增強酸乳的持水能力[1]。實驗表明,在15~25 MPa壓力下均質,可得到最大的凝膠稠度和持水能力,明顯減少乳清的析出[2]。均質通常與乳的預熱、殺菌同時進行,原料乳的熱處理方法不同,對凝乳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分別對原料乳進行85 ℃30 min、95 ℃ 5 min(高溫巴氏殺菌)、135 ℃以上5 s(UHT)熱處理,實驗結果為:85 ℃ 30 min熱處理的酸乳出現脫水收縮;UHT處理的凝乳結構松軟;高溫巴氏殺菌的產品結構最好,這個條件下,能使乳中75.0%的乳清蛋白變性,而達到最小的脫水收縮作用,被廣泛用于工業生產中[5]。
除了發酵工藝的控制以外,發酵以后的工藝過程對酸奶黏度影響也很大。其中對黏度影響的主要工藝是冷藏,即在發酵完成后冷藏階段。冷藏是指酸奶發酵結束后,放置在0~5 ℃的冷庫中貯藏10~12 h,目的是終止發酵,使酸奶進行后熟[4]。同時,冷藏也能使得酸奶微粒吸收析出的乳清恢復部分黏度。在溫度相同情況下,冷藏時間越長,黏度恢復的越多;在相同的時間內,冷藏溫度越低,黏度恢復越多[5]。在這個條件下,酸奶保水性能大大增強,黏度、口感都達到良好水平。
酸乳生產的實質是一個自然進行的生物過程,代謝過程的復雜性,凝乳體系的不穩定性,使得酸乳生產變得復雜,只有根據發酵酸乳的品種,合理選擇原料乳、菌種、發酵條件等因素并加以控制,降低乳清析出,才能生產出質感、風味良好的酸奶。
[1]謝繼志,范立冬.液態乳制品科學與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258-260,300-301.
[2]范 宇,陳歷俊,趙常新.酸奶質構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乳品工業,2009,37(7):31-32.
[3]王 毅,陳 勇,王 梅,等.凝固型酸乳的質量缺陷及控制[J].畜牧獸醫雜志,2013,32(3):41-43.
[4]單春會,肖 睿,金德勇,等.普通凝固型酸奶的工藝及質量控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4,25(2):63.
[5]董建輝,胡道靜.淺議酸乳加工中的質量控制[J].食品科學,2006,27(10):699-670.
Cause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Whey Separation from Solidify Yoghurt
Fan Xiaoyan
(Shanxi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hool, Taiyuan 030024, China)
High-quality yogurt should have good taste, flavor, and organization, while whey se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yogurt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ried to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about whey separation of yoghurt,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control suggestions after analyzing the raw milk of solidifying yogurt, strain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so that it can provide foundation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olidifying yogurt.
Solidify yoghurt; Whey; Separation; Causes; Control methods
TS252.54
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6.08.017
樊曉艷(1966-),女,江蘇啟東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農畜產品貯藏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