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梁爽,周鵬
(深圳市寶安中醫院(集團)院部,廣東518100)
中醫院集團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模式探索*
朱美玲,梁爽,周鵬
(深圳市寶安中醫院(集團)院部,廣東518100)
【提要】通過中醫院集團模式,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建立區域醫療中心,并以此作為教學基地,將醫療中心創建為更高質量適應醫學生臨床實習的區域性臨床教學基地;同時,通過創建區域性臨床教學基地提升自身內涵,從而提高醫院教學、科研水平并確立區域性中醫教學、科研中心的地位。通過探索中醫院集團中醫學臨床教育基地建設方法及管理模式,為醫學生提供高質量師資、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培養優秀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畢業生,以促進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的發展。
教育,中醫;醫院,教學/組織和管理;醫院集團;基地建設
當前,在國內醫療資源緊缺的形勢下一方面中醫作為中國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新得到認可和重視,順應這一發展,在原有堅實中醫藥基礎的前提下2015年12月20日本院掛牌成立寶安中醫院集團(為國內首個中醫院集團),以推動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的發展。另一方面,近年來中醫類院校醫學生明顯增長,導致對中醫臨床教學醫院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原有的中醫類學院附屬醫院遠不能滿足臨床教學需求[1],如由院校增加更多的直屬附屬醫院則投資過大,也不是短期能實現的目標[2]。因此,本院意欲尋求一種嶄新的臨床實踐教學模式,在中醫院集團建立臨床教學基地,使其成為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區域中醫藥教學、科研中心,以適應時代對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需求。此前臨床醫學生實踐教學模式將社會上具有一定基礎和規模的中醫院納入醫學教學系統,建立多元化中醫臨床教學基地[3],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但各種中醫臨床教學基地水平良莠不齊,有些基地師資力量薄弱,臨床醫生帶教意識淡薄,實習生在這些教學基地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用于實際;也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的國醫大師及全國名中醫均集中在國內幾所知名院校的直屬教學醫院內,在一般中醫院的實習生很難有機會接受高水平中醫大師的指點,使中醫臨床實習容易走入中西醫簡單混合的歧路。因此,如何通過中醫院集團模式,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建立區域醫療中心,并以此作為教學基地,將醫療中心創建為更高質量適應醫學生臨床實習的區域性臨床教學基地;同時,如何通過創建區域性臨床教學基地提升自身內涵,從而提高醫院教學、科研水平并確立區域性中醫教學、科研中心的地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將中醫院集團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為醫療、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區域性醫療、教學、科研中心[4]。培養思想道德過硬、理論知識扎實、具有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臨床醫學生;同時,通過臨床教學培養高素質的實習生和進修生,提升集團綜合實力和社會美譽度。具體措施:(1)發揮中醫院集團集中區域的中醫醫療資源優勢,將集團最好的臨床資源用于滿足中醫臨床實踐教學及人才培養的需求,提高在院中醫臨床實習生學習動力和熱情,培養出思想品德過硬、理論知識扎實、具有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的中醫臨床醫學生。(2)滿足醫院集團、學校雙方共同發展的需求,醫院教師隊伍壯大,教學熱情提高,師資水平顯著提升,高校緩解教學基地不足的難題。(3)發揮教學基地建設的輻射作用,采取一加一、一加多、多加多的模式進行高校與中醫院集團各醫院的協同作用。(4)通過基地建設,建立本區域中醫藥教學、科研中心,使本區域內所有基層中醫藥從業人員均可到中心進修學習,從而達到提升整個區域中醫藥從業人員醫療、教學、科研水平的目的。
2.1基地的基礎建設根據各高校教學目標、大綱和要求,由集團醫院院長親自督陣,建立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5]——科教科,負責落實各高校對教學基地建設、管理的基本要求,并與院校對應部門工作人員建立長期有效聯系。參照直屬附屬醫院教學管理,定期考核、評估實習生實踐能力及學習能力,對教學制度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總結,不斷完善;定期組織實習生進行醫德、醫風、生活座談會,及時了解實習生的思想動態,避免社會不正之風對實習生的不良影響。
2.2探索中醫院集團基地建設和管理模式
2.2.1教學基地制度建設為提高所有師資帶教水平和責任感,將醫院教學工作納入各科室目標考核,教學、科研質量與績效掛鉤;積極探索有效的考核目標和方式[5]。
2.2.2提高師資力量師資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為培養優秀教師和優秀中醫教師,探索多途徑培養方式:(1)與高校或高校附屬醫院合作,柔性引才到醫院指導教學工作、開展學術講座。(2)聘請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開展學術思想、臨床經驗講座,增強帶教教師的理論授課水平,鞏固實習生的理論知識,讓實習生做到讀經典、學經典。(3)建立院士工作站、名老中醫傳承基地[6],在傳承前輩的知識、經驗的同時提高本院帶教教師的水平。(4)承辦國內經典教學班[7],如江西中醫藥大學姚梅齡教授的脈診班、廣州中醫藥大學李賽美教授的經方班等,感受大師教學育人的典范,從而提升本院師資水平。同時,也發揮醫院集團優秀中醫的教學作用,開設醫院岐黃論壇,定期開展中醫講座。
2.2.3通過藝術和美學形式教學[8],提高實習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1)在實踐教學方面按規定大綱進行臨床輪轉教學,提高實習生實踐能力;定期組織實習生病例書寫、臨床技能比賽,督促實習生參與科室及全院臨床病例討論,提高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條件讓實習生能跟師名中醫,定期學習交流心得體會;(2)在生活方面成立基地生活沙龍,展示實習生真我風采,加強實習生與醫院帶教教師、醫院教學及科研管理人員、醫院領導的溝通,使實習生從工作、生活、心理上融入醫院整體,避免實習生在非直屬附屬醫院成為邊緣化人群的尷尬。(3)培養中醫實習生放眼世界,不局限于故紙堆里尋偏方,臨床教研室實行多媒體教學,成立英語培訓班,使中醫實習生能適應醫療大環境,為進一步的臨床或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外語基礎。
3.1醫療、教學、科研方面取得的效果中醫院集團在高校與醫院協同共建臨床教學基地方面已積累了一些經驗,并取得值得肯定的成績。由原來的100張床位的二級中醫醫院,到目前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到最近掛牌的中醫院集團(中國首家中醫院集團,設置床位4 000張),年診療量超100萬,出院患者1萬多,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省中醫臨床重點專科1個,省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1個。2009年寶安區中醫院(集團)成功創建為廣東省高等院校教學基地,2012年成功創建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目前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首個中醫院集團、全國中醫類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規培)基地、全國中醫類全科醫生規培基地、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等,同時是福建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教學基地。有廣州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2人。每年接收150名以上各類院校實習生,在院碩士研究生近20人。在帶教過程中主動、積極與各委托院校溝通、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榮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優秀帶教教師稱號,畢業生質量獲得各委托院校及后續工作單位的一致好評。各大學院校定期或不定期派專家、教授到中醫院集團進行臨床及理論指導,并聘請中醫院集團部分優秀帶教教師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副教授及講師,大大提高了中醫院集團的臨床教學水平;亦通過課題協作等方式使中醫院集團在2014年后每年均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及多個省級課題,使中醫院集團科研實力突飛猛進。
3.2協同建設教學基地的體會中醫院集團集中區域優勢醫療資源和高校協同建設教學基地,緩解了醫學高校臨床實踐基地不足的現狀,在培養中醫臨床醫生方面發揮了中醫院集團的力量和作用。同時,教學促進醫療的發展、醫院內涵建設,使基地成為區域性醫療、教學、科研中心。
3.2.1改變觀念,確立高校和醫院合作發展新理念協同建設教學基地是促進教育資源有效配置與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徑。協同共建中醫實踐教學基地可使教育資源從割裂的校園與醫院協同起來,合理流動。開展教學基地協同建設能否實現,應以硬件建設為基礎,以觀念確立為關鍵切入點。因此,集中集團優勢資源在加強基礎設施及硬件建設的基礎上改變原來割裂醫院與院校的觀念,確立適應現代中醫醫學教育需求的思維方法是協同建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3.2.2建立高校與中醫院集團共建臨床教學基地的科學、合理的協調管理機構高校和中醫院集團聯合共建教學基地,也可開展多層次、多元化、多樣化的合作形式,既可在學校層面開展合作,也可在院系層面開展合作;既可在合作框架協議下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合作,也可開展“多對多”合作。因此,要實現中醫院集團與高校共建教學基地并資源共享,管理體制必須創新,需建立專門的協調和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制定資源共享的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無論是共建共享、付費共享還是資源互換均要明確共享雙方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健全、規范制度和激勵機制,建立一整套能發揮各自優勢,集競爭性、制約性、聯動性和有效性為一體的良好機制。
3.2.3實現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共享實現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又是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的重要途徑。加大網路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和完善網絡模擬實踐場所,進行模擬情景練習,以滿足實習生網上實踐學習的需要。組建開放、動態的教育信息資源庫,建立數字化圖書資源中心,加快數字化優質教學資源、科研資源、文獻資料等電子資源的網上共享。
3.2.4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臨床醫生是臨床教學基地教學的中堅力量,承擔了主要的教學工作。而臨床醫生的主要精力和工作是為患者服務,治病救人。目前,很多臨床醫生主動教學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專門的教學技能的訓練,甚至不愿兼任教學工作。因此,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是重中之重,既要加強臨床技能的培訓,又要提高教學積極性和方式方法,更好地開展協同建設中醫教學基地。
3.2.5建立區域性教學、科研中心中醫院集團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以往基層中醫院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的最大區別在于基地集中了集團各醫院優勢醫療、教學資源,統一調配,將基地建設成為區域性教學、科研中心,可接受本區域內外基層醫院進修、實習人員,從而提高本區域中醫藥人才的醫療、教學、科研水平,并輻射區域周邊人群。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實踐方式,中醫院集團為實習生提供了高質量的師資、教學設施和教學環境,培養了優秀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畢業生,同時,也促進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的發展。
[1]南凱,谷新忠,刁磊,等.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發展現狀[J].河北醫藥,2011,33(24):3804-3806.
[2]周景玉.中醫臨床教學基地發展現狀分析[J].中醫學報,2014,29(12):1765-1767.
[3]張思森,周玉東,吳莉華,等.借力非直屬附屬醫院平臺探索校院教學合作新途徑[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4):587-589.
[4]王珩,余永強,沈流,等.推進“質量工程”建設實現醫療型醫院向教學型醫院轉變[J].安徽醫學,2011,32(3):365-367.
[5]崔明辰,宋國華,李惟國,等.基于“校院合作”的臨床醫學專業課教學運行與管理[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4):385-388.
[6]吳曉莉,葛芳芳,王倩蕾,等.以名老中醫工作室為依托的中醫學專業學生臨床師承教育模式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4,34(6):821-823.
[7]蔣躍文,曾江琴.對中醫經典教學及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4):71-72.
[8]劉曉玲,李季.金匱要略“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教學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下半月刊,2014,12(16):68-7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59
C
1009-5519(2016)21-3395-03
廣東省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2014JDA017)。
(20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