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江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2)
高校平面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徐大江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2)
摘要:高校開設平面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時間相對較短,缺少必要的教學條件及理論指導,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平面藝術設計教學經驗,分析了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對策,目的為提高高校平面藝術設計教學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校;平面藝術設計教學;問題;對策
1前言
面對目前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思維的轉變,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設計教育適應市場需求,從而培養出具有不斷更新知識能力,同時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人才,成為各高校不可回避的課題。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高校的平面藝術設計專業逐漸形成一門獨立學科,以其自身規律及廣泛內涵,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陸續引起人們的重視。平面藝術設計目的為社會培養出實用性人才,而平面藝術設計的教學效果非常重要,教學質量高低直接決定著所培養的人才能否為社會服務。目前的高校平面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所占比例普遍較小,就目前高校平面構成課程教學現狀而言,很多高校所所采用的教材內容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也難以滿足后續設計課程教學需求,如何切實提高高校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擺在平面藝術設計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2高校平面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教學過程中形成隔閡與分化狀態
在傳統的平面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大多從平面構成這門課程入手,過于重視對平面構成的要素及平面構成的形式法則進行講解,而在課堂中缺乏理論知識延伸,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及設計思維的培養,長期以來所形成的隔閡與分化狀態,致使學生在掌握平面構成知識之后,普遍不知道如何運用。
2.2創新型教學模式缺乏
平面藝術設計教學作為啟發性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學雙方一起參與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的交互性,然而,目前平面藝術設計專業普遍忽略對學生設計思維及創造力的培養,僅注重對設計程序及設計技能的簡單傳授,影響教學的互動性與有效性。
2.3學生的專業基本功普遍不扎實
美術類考生被錄取前,大多為了應試而倉促惡補專業知識,客觀上致使他們的專業基本功非常不扎實,真正具有藝術天賦且執著于藝術設計的非常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仍缺乏有針對性的基本功強化訓練,使其專業基本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3提高高校平面藝術設計教學效果的策略
3.1創新教學理念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平面藝術設計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因為平面藝術設計專業需要設計人員具備必要的創新能力,倘若墨守成規則會被行業淘汰。就目前而言,各高校制定教學方案時,務必要創新教學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學理念來影響學生,著力培育其創新性,這就需要高校迎難而上,轉變僵化的思想,充分借鑒國內外平面藝術設計新式教學理念。
3.2豐富教學內容
平面藝術設計教學需要學生掌握平面藝術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從而成為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豐富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增加培養實踐能力的內容,從而促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平面藝術設計教學的實際所需,在高校平面藝術設計教學中,需引入計算機及外語知識,以此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3.3進一步強化教學管理
平面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強化教學管理。首先,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實現科學完善;其次,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具體包括對課堂教學、實踐環節及考試等全過程的管理,確保每一個過程均符合標準,都做到規范化科學化;第三,重視對大學生畢業論文的管理。大學生的畢業論文作為檢驗其學習期間理論及實踐水平的主要依據,所以,加強大學生畢業論文的教學管理意義重大。
3.4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構成練習中,可通過手繪及計算機輔助設計二者結合的方式,重視創意表達,將花在填涂技巧練習上的時間集中到作品的構思及創意上。除了繪制以外,還需通過剪切、拼接及折疊等方式作業,努力實現創意表達的多樣化;其次,盡可能用命題作業的形式來避免模仿式單純技法的練習,以此提高大學生的思考力與創造力,如在完成點線面的構成練習過程中,要觀察并收集自然界的形態,并完成發散思維練習,重視創意草圖表達,并通過對草圖方案的優化來實現對同一形態采用點線面不同的組合方式,從而完成抽象表達練習,最終培養大學生的創意思維及形態感知能力。
3.5消除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隔閡
藝術設計專業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如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動漫設計等等,由于各類專業課程的設置存在很大的區別,所以,作為基礎課程的平面構成教學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區別,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可在其練習過程中增加點、線、面等元素在海報設計和視覺識別系統中的具體應用;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可引導大學生對景觀、建筑和室內家具等元素綜合平面、立面及剖面等角度完成抽象化處理最終構成作品;就服裝設計專業而言,可將抽象的點線面等造型元素和服裝效果圖結合。
3.6注重專業理論課教學
當代藝術設計作為科學與藝術、時尚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的設計,除了要求設計師必備必要的專業素養以外,還應該將雄厚的藝術設計理論作為基礎,這就要求在設置課程設置時,注重文學、美學及自然科學等理論課程的學習,以彌補大學生的文化修養,這樣才能促使他們站在歷史及文化的高度,透視大眾心理,培養高雅品位,把握流行趨勢。
3.7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平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水平,同時還需要多學科的綜合素質。為此,建設一支既了解教學規律,同時又有豐富實踐的 “雙師型” 教師隊伍便顯得非常重要。作為各高校應該鼓勵平面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參加培訓,全面提升其專業理論與技能,并將最新的設計理念融入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4結束語
平面藝術設計作為一個創造性專業,對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就藝術設計教育而言,具體設置課程時需把設計視為高度復合型的交叉學科來組織,充分強調教師及大學生的能動性,切實激發彼此潛能,并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著眼點落在對大學生拓展思維及聯想能力的培養方面,增強其動手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升設計類大學生的綜合競爭力,最終使其更好地為現代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1]鮑時東. 談市場需求下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J]. 電影評介,2009.
[2]楊海波. 平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 科教文匯,2007.
[3]李貝貝. 平面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 職業教育,2012.
[4]江發強. 論平面藝術設計的教學實踐[J]. 護花春泥,2008.
[5]王勇. 平面藝術設計教學的一點體會[J]. 教學論壇,2008.
[6]李曉宇. 高職平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思考[J]. 河南教育(中旬),2010.
[7]邱鵬. 對平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 學科教育研究,2009.
作者簡介:徐大江(1982.08-),男,江蘇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