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操,顧亞律,白 忠△,楊曉紅,鈕 燕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耳鼻咽喉科;2.科技教育處,云南昆明650101)
中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比較
呂 操1,顧亞律2,白 忠1△,楊曉紅1,鈕 燕1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耳鼻咽喉科;2.科技教育處,云南昆明650101)
我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存在學科發展不平衡和專業醫師水平相差懸殊的特點,目前還沒有形成專業醫師培訓的標準和機制。該文介紹了泰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模式和日常培訓狀況。對比泰國和中國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狀況發現,在雙語教學培訓模式、交流輪轉機制、國家財政支持方面,對我國的專業住院醫師培訓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教學方法; 泰國; 耳鼻咽喉疾病/外科學; 醫務人員; 教育,醫學,繼續; 在職培訓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指醫學專業畢業生完成醫學院校教育后,接受以提高臨床能力和臨床素質為主的系統、規范的培訓,它是所有醫學生畢業后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建于1917年,是泰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之一。作者于2014年9~11月赴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醫院短期交流學習,了解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狀況,并和中國的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狀作了對比,有許多相互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希望對我國的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所啟示。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包括耳科學、鼻科學、嗓音外科、鼾癥外科、頭頸外科、頭面部整形外科6個亞專業,專業范圍有耳、鼻、咽、喉、甲狀腺、腮腺、頭面部整形等,有專業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麻醉醫師,科室承擔朱拉隆功大學醫學院6年制本科生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教學任務,也是泰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泰國醫療教育模式采用的是英式教育模式,醫學院醫學生畢業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及行醫執照[2]。開始政府強制的3年農村實習期,3年結束后,可選擇全科或專科住院醫師培訓。專科醫師培訓分為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3年或以上)和亞專業醫師規范化培訓(2年以上)2個階段[3]。專業不同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期不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要培訓3年,心胸外科要培訓5年。成為專業醫師后,必須到國外做2年亞專業方向(如鼻科、耳科、咽喉科等)的訓練,完成訓練后,才成為亞專業醫師,再回到科室,才能成為科室的正式員工。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的培訓時間為3年,在科室內有1年級、2年級、3年級住院醫師,分為2個大組,每天輪流在門診和住院部工作。門診的工作是按亞專業上班,如鼻科、耳科、頭頸外科等,處理日常預約患者及住院手術后患者的復診。住院部的專業住院醫師,周一到周五早上07:15左右就到病房,查房和處理患者。08:00~09:00,科室開始每天的專業講課,課件幻燈用英語制作,用英語講課,按亞專業輪流進行。講者可以是高年資專業住院醫師,也可為科室員工,或教授;內容寬泛,可以是本專業的最新進展、典型病例分析、個案報道、手術經驗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相關專業的人員 (如影像科、神經外科等相關專業的醫師)來講課。09:00以后,專業住院醫師按照培訓計劃到門診或住院部工作。
國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科發展很不平衡,一些先進地區緊跟國際發展動向,在20世紀中后期將耳鼻咽喉科發展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并建立了耳科、鼻科、咽喉科和頭頸外科等三級學科,有的城市甚至建立了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醫院,而有些縣級醫院仍然是眼耳鼻喉科或五官科。
我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的學歷教育背景差異較大,有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專業培訓經歷各不相同,有的醫生完成了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又經過了各亞專業組輪轉培訓。有的本科畢業生或研究生沒有經過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就直接成為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還有些縣鎮醫院,年輕醫生僅通過到上級醫院進修或跟著老醫生學習就開始單獨診治疾病。地區之間、醫院間醫學水平差距很大,由于缺乏統一的培訓標準與要求,造成專業醫生水平相差懸殊[4]。我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醫師規范化培訓剛起步,盡管個別醫院已開始嘗試專業醫生培訓,但全國仍沒有統一的培訓標準,更沒有形成培訓機制[5]。
4.1 雙語教學培訓模式 泰國屬于非英語本族語國家,但其政府非常注重英文教育。在醫院,處方和各種檢查報告都是英文書寫;病歷記錄大部分為英文書寫,部分病情描述可以為泰語記錄;在科室,日常講學課件及講稿都是英文制作[6]。在中國,雖然有些教學醫院為雙語教學,但大部分醫院仍用中文講課和培訓,使用英語的機會比較少。當今世界,國際醫學交流日益頻繁,醫學國際化進程日益緊迫,權威性醫學期刊大多使用英文出版,國際會議也大多使用英語交流,英語逐漸成為第一語言。
開展雙語培訓,尤其是結合臨床的雙語培訓,不僅能培養學習興趣,還能夠了解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國際上最先進理論和知識體系,達到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的全面復合型醫學人才的目的[7]。因此,適應國際化交流的需要,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醫師規范化的培訓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創造英語環境,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語培訓,學會使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
4.2 交流輪轉機制 在泰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培訓的學員可以在不同的培訓基地進行輪轉,根據科室實際情況安排,有時輪轉幾天、有時為幾周。培訓的住院醫師很少能留在培訓醫院繼續工作。這種輪轉機制,可以讓接受培訓的專業醫生感受不同醫院間的專業特色、診療和教學甚至文化氛圍的差異,有利于不同專業基地的專業醫生同質化培養,避免“本中心風格”形成的固有醫療模式對培訓醫生的影響[8]。借鑒泰國的經驗,我國應該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過程中,根據本地區不同基地醫院間的專業特色和診療特長,依據培訓的實際情況,安排到不同的基地醫院輪轉培訓。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一門與多學科有著廣泛交叉的臨床學科,由于其業務范疇上承顱底、下連胸腹,涉及呼吸、吞咽和語言交流等重要器官,與顱腦、眼、頜面及胸腔臟器相互毗鄰,與顱底外科、口腔頜面外科、眼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影像科等廣泛聯系。致病環節不僅有炎性病變、腫瘤、畸形、創傷、免疫等,還涉及物理聲學、生物力學、心理學、行為學等諸多范疇[9]。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醫生,還應該到相關的專業科室輪轉,以提高培訓質量。
4.3 國家財政支持 在泰國,住院醫師在培訓期間的薪酬由政府統一發放,參照同等級工作人員標準,為2萬泰銖(約合4 000元人民幣)每月,醫院提供免費的住宿和工作環境,在醫院參加手術或值班也有相應補助。作者和參加培訓的醫生進行交流,感覺到大部分住院醫師對收入還是滿意的,這就使得他們能夠安心接受培訓。
而在我國,目前專業住院醫師培訓缺乏強有力的政府經費支持,受訓醫生待遇較低,在醫院工作,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有的醫生甚至支撐生活都有一定的困難[10]。在科室,有的帶教教師缺乏積極性和責任心,存在“重使用,輕培訓”的現象,受訓醫生奔波于收患者、寫病歷等日常工作中,而忽略了專業技能的培養。這種現象,不利于專業住院醫生培訓的發展。
要改變這種狀況,住院醫師培訓經費應實行政府支持、醫院補充、社會捐資等多渠道籌集的方法。培訓基地醫院應提供必要的教學設施和工作條件,提供住院醫師培訓期間的獎金和工作補助,實行同工同酬。建立健全科室及帶教教師的激勵制度,提高帶教教師積極性。鼓勵社會團體建立專業醫生培訓獎學金,資助優秀的專業住院醫師完成培訓[11]。
總之,比較中國和泰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不同,雙語教學培訓模式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發展的方向,交流輪轉機制有利于提高住院醫師的培訓質量,在培訓過程中,需要國家財政和社會資金的支持。
[1]祁敏,陳華江,魏顯招,等.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現狀分析與展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7-8.
[2]楊子初.從英式醫學教育得到的啟示——親歷英、泰、新三國醫學教育之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8):22-23.
[3]周海燕,劉冬瑩.美國專科醫師制度的實踐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64-65.
[4]王明婕,于振坤.耳鼻咽喉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思考[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3,20(5):277-279.
[5]楊玉成,陳璐,Draf C,等.中德耳鼻喉頭頸外科專科醫師培訓現狀比較及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6):120-121.
[6]孫林,白文偉,汪麗琴,等.成功的雙語教學卓越的臨床實踐——泰國國立朱拉隆功大學醫院訪學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80.
[7]朱秋蓓,劉環海,郎軍添,等.耳鼻咽喉科雙語教學的相關探索[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4,21(2):109-111.
[8]查定軍,邱建華.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醫師教育培訓模式及對我國專業醫師教育培訓模式的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3):493-494.
[9]陳繼川,姬長友,楊成,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專科培訓的迫切性[J].重慶醫學,2007,36(3):225.
[10]朱濱海,虞海平,洪新建,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專科醫師培訓并軌時應考慮的若干問題[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1):19-21.
[11]佟野,于曉松.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改革的現狀與思考[J].現代醫院管理,2011,9(3):48-51.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4.067
:C
:1009-5519(2016)24-3903-03
2016-07-09)
△通訊作者,E-mail:4039108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