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思杰
(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
芻議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傅思杰
(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機械電子工程技術在研究和發展中取得顯著的提高,本文通過對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關系的分析探討,闡釋在時代背景下,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發展關系。
關鍵詞:電子工程;人工智能;關系;探究
1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機械電子工程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技術和設備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性,逐漸的改變了傳統的能量連接方式,向信息化方向邁進,促使電子工程進一步的發展,使機械電子工程像智能化發展方向轉變。
2機械電子工程的特點
機械電子工程簡而言之就是機械工程和電子技術的結合。是機械工程和電子技術在高度發展的背景下結合形成的一種工程,兩者之間是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的。通過物理上的動力連接和功能上的信息連接,將兩者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其智能化的處理。從設計方面而言,機械電子工程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結合多種技術手段,如:生產加工技術、制造技術等,完成整個機械電子工程的整體設計。
3人工智能的定義
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人工智能是一門由多個學科相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它包括:計算機科學、心理學、語言學等涉及到多個學科,可以簡單的來說,人工智能是研究通過計算機延伸。擴展、模擬人的智能的一門學科。
4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標志著現代化科技的高度發展,人工智能與機械電子工程的結合,對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就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的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說明:
第一,機械電子工程輸入與輸出關系的智能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也越來越復雜和具有難度性。特別是對于機械電子工程的輸出輸入關系方面,更加的棘手,傳統的技術和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機械電子工程發展的需求。人工智能的應用有效的解決了機械電子工程系統中存在的一些復雜問題,提高了系統運行的高效化和智能化。
第二,人工智能信息的方式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中,利用人工智能信息的方式對數學方式進行解析。通過神經網絡系統和模糊推理系統對數學信號進行分析和處理,具體來說神經網絡系統是通過對人腦結構的模擬,對數學方式進行解析,從而得到一個參考數。而模糊推理系統則是通過對人腦功能的模擬,對語言信息進行分析。人工智能信息的方式技術所產生的神經網絡系統和模糊推理系統雖然在對機械電子工程輸入與輸出關系上有很多的共同點,但兩者之間也是有明顯的區別的。如:神經網絡系統是通過分布的方式實現對信息的儲存,而模糊推理系統則通過規則的方式儲存信息。
5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關系。人工智能促進了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而機械電子工程為人工智能的實現提供了基礎。
(1)人工智能信息的方式技術是機械電子工程系統應用的基礎。機械電子工程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穩定性,如:機械電子工程輸入與輸出的關系等多個方面,都要依賴人工智能化的技術處理來實現,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機械電子工程中存在的一些傳統知識的學習方式進行更新換代。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高速的發展和滿足機械電子工程對更高要求的需求,人工智能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機械電子工程中存在的一些復雜的問題和系統處理方式,對機械電子工程系統中功能的完善等各個方面,為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空間和提供了技術支持。
(2)人工智能對機械電子系統的準確性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機械電子工程中,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影響著機械電子系統發展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機械電子工程系統的建設需要相應的資料和數據,而這些數據和資料都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處理的,一旦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錯誤將對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阻礙。
(3)人工智能系統對機械電子工程的生產模式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改變傳統的機械電子工程生產方式,由單一向多元化的發展方向轉變,加強了對機械電子工程生產的改革,加強其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神經網絡系統與模型推理系統相結合,形成一種更加完善,更容易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工智能系統。
6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應運而生。加強對人工智能系統的完善和創新運用,將人工智能技術更好的應用在機械電子工程中,從而有效的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和發展,已經成為目前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鄭福奎.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關系探究[J].科技創業家,2012年22期.
[2]張長弓.淺談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的整合思路構建[J].神州,2014年03期.
[3]馮哲.關于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關系的探討[J].現代交際,2013年11期.
[4]王燦明.機械電子工程到人工智能的探索與發展[A].第十一屆中國不確定系統年會、第十五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13年.
作者簡介:傅思杰(1992.3-),男,四川宜賓人,現就讀于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2012級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中圖分類號:TH-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