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荷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上海 200000)
?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汪雨荷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上海 200000)
摘要:分析了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產生的沖擊,并提出商業銀行的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措施
1國內推進利率市場化的背景和進程
利率市場化是指資金價格由金融市場主體包括金融機構、企業以及居民等的市場需求和供給決定。從國際經驗看,短期內可能導致金融機構融資成本上升、金融創新加速、息差收益下降。國內在利率管制的環境下,銀行長期依靠存貸利差,坐擁巨額的息差收入。2010年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占到了全體上市公司利潤的45%。保護性利差給銀行體系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侵蝕了企業的經營成果。2000-2010年,國內企業息稅前利潤中平均有15.5%被財務費用侵蝕,企業的利息和所得稅負擔達到了息稅前利潤的40%。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將有利于優化資金配置,引導資金投向更具活力和潛力的行業、企業和項目。同時,實際存款利率和投資收益率的增加將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向以內需為主導的方式轉變。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始于1996年,總體思路是:先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后存貸款利率市場化。迄今為止,包括國債市場、金融債券市場和企業債券市場等在內的債券市場的利率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包括銀行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市場等在內的貨幣市場,也基本實現了利率市場化;外幣市場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到位。2012年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放松了金融機構人民幣一般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范圍。2013年7月20日,國內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2014年底,國家出臺了存款保險制度,后續還將推出CDs(大額存單)等創新工具,然后再完全放開存款利率限制,完全實現利率市場化。
2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2.1倒逼商業銀行實施金融創新
在放開存貸款利率的同時,原則上其他一系列上下游產品和替代產品的定價權也將交由市場決定。逐步放開替代性金融產品的價格,不僅有利于市場化利率在金融體系運行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動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改變相對單一的業務結構,促使商業銀行盈利點更加多元化。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創新意識強、產品質量硬的商業銀行將獲得更多客戶,享受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大的收益。
2.2商業銀行利潤空間變小
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不利影響,最突出的是利潤空間變得狹小。目前,信貸業務仍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利差收入是銀行業利潤的主要來源。雖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從總體來看,商業銀行主要利潤來源還是存貸利差。近幾年,國內銀行間的競爭加劇,地方性商業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展開了“貸款營銷”,許多大企業成為各家銀行爭奪的焦點,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的利差持續下降,經營收入減少,存貸利差縮小的趨勢明顯。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同業之間競爭激烈,實際利差收入減少,這對商業銀行的收入和利潤都有非常直接和巨大的影響,銀行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
2.3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增大
利率風險是金融風險的一種。利率一旦完全放開,利率更多地受市場力量影響,遵循市場規律運行,由于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利率水平的變動將變得頻繁且難以預測,從而帶來了相應的利率風險。對于銀行來講,利率風險的產生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市場利率發生波動;二是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匹配不一致。只要這兩個條件同時存在,銀行就存在著利率風險。事實上,我國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管理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仍處于初級階段。所以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利率風險不斷突出,我國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也相應加大。
2.4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加劇
由于金融市場上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會導致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使得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增大。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利率水平的上升使違約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從而產生借款人的“逆向選擇”。利率水平提高之后,商業銀行受短期收益的驅動,傾向于把貸款貸給那些愿意支付較高利率的借款人,由于收益與風險并存,那些愿意支付較高利率的借款人,往往也是具有較高風險的借款人。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無法準確掌握借款項目的風險程度和貸款人的道德品質,這樣銀行提高實際利率實際上會選擇高風險項目而驅逐低風險的項目,這就是所謂的借款人的“逆向選擇”,它使得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增大。由于存在這樣的“逆向選擇”,銀行的實際預期收益率就可能低于其實際貸款利率。
3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措施
3.1拓寬客戶渠道,提高資產定價能力
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銀行資產收益率會受到兩方面擠壓:一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將通過直接市場融資;二是銀行下浮利率來競爭優質信貸業務。商業銀行應該結合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及時調整客戶營銷策略,從綜合效益和長期效益兩個角度來衡量客戶的貢獻度,全面提高資產定價能力。除了要繼續做大做強大企業大客戶的信貸業務,通過積極拓展財務顧問、現金管理、國際結算、企業年金等業務,提高客戶綜合回報,還要從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戰略高度重新審視中小企業、“三農”、消費信貸等領域金融業務的重大意義。
3.2強化主動負債,增強資金穩定性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客戶對銀行的選擇,主要將取決于能否為客戶帶來更高的資金收益。銀行要想獲得穩定的資金,就必須提高主動負債能力,通過為客戶創造收益來吸引和留住客戶的資金。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繼續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提升客戶滿意度。同時大力發展理財產品,提高客戶資產收益率,增加客戶忠誠度。加大對現有存款客戶開發力度,增加客戶粘性,降低客戶流失率。
3.3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高綜合收益水平
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可以彌補存貸款利差縮小帶來的損失。商業銀行應該抓住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管制逐步放松的機遇,密切跟蹤客戶需求,加大中間業務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以中間業務的增長彌補利差收入的縮窄。
3.4建立利率市場化定價傳導機制
逐步提高商業銀行定價能力。商業銀行擁有一套可操作的資金定價體系是絕對必要的。利率市場化使貸款利率成為貸款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貸款定價過高會在同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甚至失去市場,反之則可能使競爭到的貸款業務無利可圖甚至出現虧損。建立科學合理的貸款定價機制,在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時,應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客戶讓利幅度、產品收益相關性及因提前還款、違約和展期等導致必要的價格調整等因素,最終確定價格水平。同時,還應實行以利率風險為中心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資產負債管理的宗旨是為商業銀行提供一個可以為其接受的風險和報酬之間的配置比例,最大限度地增加凈利息收入,而各種風險因素最終是通過利率機制的傳導來影響資產負債的利率收入。因此,資產負債管理中最重要一點就是利率的風險管理。通過監測、識別并預測利率的變化走勢,對所有計息的資產和負債按利率結構進行分類,有針對性地調整資產負債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優化資產結構和負債結構,以降低利率風險,增加銀行凈利息收入。不能忽視的一點,要建立商業銀行內部自上而下的利率傳導機制。市場利率傳導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通過上下聯動傳導,最后體現在客戶身上,體現為商業銀行的最終報價。為實現這個過程,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內部聯動機制。比較好的方法是實行全額資金即時內部計價管理體制,形成緊跟市場、上下聯動的利率傳導機制。
4總結
利率市場化帶給商業銀行更多的是挑戰。銀行業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高度依賴利差的業務模式難以為繼;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難度加大;銀行市場風險管理要求也相應提高。同時,挑戰之中蘊含了相當的機遇,利率市場化有利于發揮利率的資源配置功能,有利于促進銀行的業務經營轉型,有利于加快銀行業金融創新步伐。商業銀行若能做好靈活應對,更是中國傳統金融行業的一劑強心劑。
參考文獻:
[1]徐馭晟.淺析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J].科技經濟市場,2016(01).
[2]朱良平.商業銀行模型風險:管理模式和驗證技術[J].金融監管研究,2015(10).
[3]李宏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J].國際金融研究,2015(02).
[4]王新兵.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J].金融經濟,2014(24).
[5]莊廣強.選擇適合的利率風險管理方法[J].中國農村金融,2013(23).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