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熠晨,唐鼎堯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盤活農村閑置房屋 發展養老產業
呂熠晨,唐鼎堯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來,農村的養老問題逐漸成為我國的一大社會難題。由于農村地區的經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地區,我國現行的城鄉二元養老保障體制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的養老需求,農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現狀令人擔憂。本文提出以盤活農村閑置房屋,發展養老產業的方式來改善目前農村的養老現狀。
農村養老;閑置房屋
農村分布廣交通不便,加之經濟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大量留守老人呆在家中。從目前的狀況看,農村養老院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都集中在鄉鎮,留守老人很難像城市一樣做到小區養老。對此,一些農村自發的實施“互助養老”的模式,老人們自己組織起來,年輕點的照顧年長點的,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的,各自取長補短,形成集體家庭。有了互相養老,老人身體力行,各具所長,你幫我,我幫你。“互助養老”村里鄉親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下下棋,悠然自得。老人們“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關心和照顧,像一個大家庭充滿著溫暖,這一養老模式無疑值得推崇。
但是,“互助養老”畢竟靠的是自身的力量,養老場所要自己找,衣食住的費用要自己解決。而如果是經濟困難者很難堅持,尤其是一旦出現個突發病,地處偏僻的農村一時間到那去求醫?“互助養老”的方式至多也只是一種原始的養老,經不住風吹雨打,很難長期維系。而就是這樣的養老也只能是一部分能享受,大多數留守老人只能是算天吃飯,一家一戶自己養自己的老。
然而,從養老的場所看這并不是很大的問題。如今農村閑置的房屋相當的多,不少人在家建了一大幢房子,真正回來住的日子屈指可數。另外村集體也不少的廢棄房,如,原來的禮堂,舊的學校等等,只要稍加改造就可用于養老。再則,老人們可以種種菜,養養家畜什么的,既可以鍛煉身體也可以解決部分資金。在看病問題上,可以用固定鄉村醫生值班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鎮醫院醫生巡回的方式,讓老人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所以,在農村因地制宜的利用閑置房屋,發展養老產業以改善農村的養老問題是現實可行的。
2.1 基本思路
農村閑置房屋的流轉,實質是一次城鄉要素流動的改革。利用農村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吸引城里人,盤活閑置資產,保證承租者的合法權益,讓城市文明輻射到農村,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利用農村閑置房興辦鄉村酒店招引城市客人,或是把農村閑置房屋流轉出租給城里人,成為他們的第二居所,盤活農村閑置房屋資源,既緩解了農民“本土”創業的資金壓力,又帶動和發展了鄉村酒店、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等富民產業,促進地區轉型發展和綠色崛起。
采取“農戶+合作社+企業”的經營模式,農民將閑置房屋流轉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租金收入并參與收益分配。由合作社與社會資本合作,發展鄉村休閑養老產業,在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緩解城市養老壓力過大的問題。根據不同村莊閑置房屋的類型和不同條件,目前可推出出租、出讓、合作等多種閑置房的處置利用模式。
2.2 發展步驟
村集體要成立專業的合作社或旅游合作社,組織人力物力對村內閑置資源進行盤點、整合,形成一個初步的農民閑置用房調查報告。
鎮政府負責民政、老齡工作的相關部門或鎮旅游服務中心,將各鎮村的閑置資源信息,通過網絡及旅游交易平臺發布到互聯網上,進行大規模網絡宣傳,爭取輻射全國。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有資質、有經驗的企業關注,并參與其中。
組織有意向投資開發的企業與村合作社(旅游合作社)洽談開發相關事宜,辦理相關手續,以及農民用房土地的租用方式、租用年限等。
同時,開發企業自主墊資對房屋進行內部裝修及包裝宣傳,進行自主經營。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結合養老產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區鎮兩級可以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幫扶,盡最大努力爭取獲得市級支持。
2.3 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
農村宅基地及其地上構筑物的權屬問題。一定要跟村民通過合法正規的手續取得開發使用權,并明確土地流轉后取得的收益將進行分紅。如果存在開發終止等情況,其宅基地及其地上構筑物仍歸屬個人,減少在回收過程中可能造成與村民產生的糾紛。
明確各方職責。由于采取“農戶+合作社+企業”的經營模式,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化運作,區、鎮、村三級政府主要負責企業在辦理相關證照及土地使用過程中積極配合,如企業開發過程中不存在違法違規等情況,政府相關部門不要過多干預企業發展。
相關政策措施不明確。養老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而且迫于近年來養老問題的加劇,也出臺了相關養老方面用地的政策法規,但在相關產業用地(如農調用地等)政策的支持、農宅改造的政策扶持等還不明朗,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加大溝通協調力度,盡早出臺相關的正式文件或規章制度。
缺乏專業的服務隊伍。利用農民閑置用房發展養老產業作為一個新嘗試,沒有標準可循,需要專業的機構或企業加強對農戶、合作社的培訓,包括技術、素質、營銷及接待禮儀等方面,建立起一支具備良好的業務和服務素質的隊伍。
完善農村養老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從大局出發,著眼于長遠利益,制定合理規范的制度體系,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普遍適用的農村養老之路才是重中之重。
[1] 孫麗娜,王珊珊,梅昕.農村宅基地現狀及整理模式研究——以東臺市溱東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3,(28).
[2] 夏松潔.農村宅基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以攸縣農村宅基地流轉的實地調查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3] 武京濤.中國農村宅基地的現狀、原因及盤活措施[J].經濟研究導刊,2013,(18).
呂熠晨(1994.01-),男,漢族,山西長治人,山西財經大學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制度。 唐鼎堯(1993.11-),男,漢族,山西晉城人,山西財經大學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保障住房制度。
D422.7
A
1671-1602(2016)24-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