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田彭彭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56000)
對京津冀霧霾問題的經濟學思考
李瓊,田彭彭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56000)
由于京津冀地區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大量工廠排放廢氣以及汽車排放的大量尾氣等等產業上和技術上的因素,導致京津冀地區出現嚴重的霧霾現象。本文通過找出京津冀地區霧霾產生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
京津冀;霧霾;產業升級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京津冀一體化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但是,由于京津冀地區發展的不協調,導致霧霾天氣的形成。這種持續的霧霾天氣不僅危害京津冀地區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人們的外出、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對經濟和產業的發展也有不利的影響,霧霾的問題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當前面臨的嚴峻問題。
2.1 產業因素
首先,第二產業的影響。京津冀地區為了促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發展經濟,促進GDP的增長,而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工業,就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在這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與環境問題產生一些沖突和矛盾。工業在運作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導致霧霾天氣,這也說明工業對于霧霾氣候的形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其次,生產方式的影響。由于京津冀地區生產方式的滯后,使產業依然處于一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會導致工業排放出大量的廢氣,極易形成對人類有危害的霧霾天氣。
2.2 技術因素
首先,能源的不合理利用。由于京津冀地區長期以來是以“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結構存在的,進而決定了京津冀地區在較長時間內依然是以煤炭為主要的能源。加上京津冀地區技術的相對落后,煤炭工業技術的不發達,導致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使部分能源以污染物的形式被排放到大氣中,這些不易被分解的污染物和微塵就會依附于霧氣中,從而加劇形成對人體有害的霧霾天氣。其次,汽車尾氣的不完善。由于技術的不先進,導致汽車在燃油的過程中燃燒不充分,就會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這些有毒的氣體會進一步加重霧霾的形成。由此可知,技術水平的落后也會直接導致霧霾天氣的形成。
2.3 治理因素
首先,稅收的不完善。我國在針對污染和破壞環境行為的征稅上存在一些缺陷,這樣會導致行為的濫用,最終造成大氣的污染,弱化稅收的環境保護作用。其次,三地協調不足。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還處于一個比較低級的階段,在河北與京津之間的差距尤為的突出。河北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的發展,而發展較好的京津地區很少向河北地區建立跨區域的企業,導致落后的河北不能有效地利用京津地區豐富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來發展自己,從而不能形成一個彼此融合的格局。再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購買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汽車尾氣排出的有毒氣體也隨之增加,加之人們居住的樓房越來越高,高大的樓房降低風速,使得空氣中的廢氣不能很好的稀釋擴散,這也加劇了霧霾的形成。
2.4 氣候的因素
氣候因素也是造成京津冀地區出現大范圍霧霾的外部因素,它主要是通過制約污染物在大氣中稀釋、擴散、遷移和轉化,進而導致霧霾的形成。
3.1 形成三地聯動機制
首先,北京應往津冀引入大量的人才,利用津冀的資源創造出更先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先進的能源來代替汽油、煤油的燃燒等;其次,對于工業相對落后的天津和河北來說,為了治理工業的廢氣,北京要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援;再次,為了控制京津冀機動車尾氣的排放,應該對車輛進行限行限購、綠色出行等措施,并對尾氣進行凈化處理。總之,為了更好地解決霧霾問題,就要建立京津冀三地聯動機制,三地協調統一共同治理霧霾。
3.2 建立和完善稅收制度
京津冀地區可以通過制定一項長效機制的財政政策即環境稅,來解決霧霾的問題。把環境稅納入到稅收的行列,不僅強制企業為自己的行為負法律的責任;而且對企業具有一定的監督作用,同時也為環保提供了一定得資金。總之,環境稅對于治理霧霾來說是一個經濟的手段,并不是結果,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引導各行業加強對環境的重視和環保力度,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淘汰落后的產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達到有效保護環境的作用。
3.3 建立立體防治體系
首先,京津冀地區的政府可以借鑒國外治理霧霾的經驗,對已經存在的霧霾現象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等相關的制度,并采取各種措施來治理大氣的污染,嚴格整治污染的源頭,陸續的消除霧霾帶給人們的危害;其次,京津冀地區應該建立空氣質量預報平臺,時刻觀測著當地的空氣情況,能及時對出現的異常現象做出匯報并進行防治。總之,建立相應的立體防治體系,可以防治大氣污染,減少霧霾天氣的形成。
3.4 加快產業升級與技術改造
首先,關閉那些高消耗、高排放的企業,推動企業兼并重組,調節內部結構,控制工廠排放到空氣中的廢氣量,減少廢氣中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加速產業的升級。其次,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提高車輛的燃油利用率;可以發展新型的能源、可再生的能源來代替普通的能源汽車;也可以利用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來代替等從節能減排來改善京津冀的空氣質量。再次,為了減少煤炭的使用量我們可以大力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以及核能等新型的能源來代替煤炭燃燒的時代,利用技術的改造來帶動經濟的持續發展,最終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的局面。
3.5 完善懲罰機制
對于違規或者造成污染的企業應當采取一定的懲罰力度,采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方針;對于利用先進的能源來改善環境的企業,相關的部門應大力的提倡,并予以一定的資金支持作為獎勵等等。
總之,促進京津冀的發展,就是為了能帶動社會全方位的發展。所以,為了促進京津冀的發展,使得京津冀走上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生產發展的發展道路,就要合理的處理好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也是人類發展方式的必然抉擇。
[1] 楊曉芳,白金芳,丁亨.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應對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5).
[2] 別志雷.加快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N].河北日報,2014/03/09.
[3] 邊慧.京津冀:三大領域謀協同[N].河北日報,2014/01/29.
X513
A
1671-1602(2016)24-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