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大氣污染防治經驗對衡水的啟示
王麗莎,郭志斌,白玉,閆曉玲,王翠翠,宋冀
(衡水學院外語系,河北 衡水 053000)
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發展迅速,城市人口增加,機動車數量上升,大氣污染問題愈發嚴重,給衡水市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大氣污染治理一直是社會最關心的話題,社會各層面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思想認識趨于一致,合力治理大氣污染、共同改善空氣質量的氛圍已然形成。從全球來看,很多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在有效控制大氣污染問題方面有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1日本大氣污染防治主要措施
1.1頒布法律,規定排放標準
日本“二戰”之前的大氣污染主要是四大礦山的“煙害”和煤塵、煤煙問題,戰后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日本大氣污染則主要是關于石油燃燒產生的硫氧化物( SOx) 問題。日本 1968 年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法》,1970 年對該法進行大規模修訂,以后又多次修訂,1990 年的修訂中擴充了環境影響評價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內容,目前施行的是 1996 年修訂的 32 號法。為控制機動車污染,1992 年制定《指定區域機動車排放氮氧化物總量控制特別措施法》。此外,在《電氣事業法》、《煤氣事業法》、《道路交通法》和《道路運輸車輛法》等法律中亦有相關的大氣污染防治內容。上述法律逐步落實之后,“四日市哮喘事件”的類似事件出現頻率逐步減少。
1.2建立監測網,公布監測信息
日本實施兩級大氣質量監測體制。國家級大氣監測網由9個國家大氣環境測定所和10個國家汽車交通環境測定所組成,負責全國范圍內的大氣環境監測管理和技術開發。地方大氣污染監測網目前由1549個一般環境大氣測定局和438個汽車尾氣排放測定局組成。為使公眾及時了解大氣污染情況,實現共同監管,日本環境省在2003年設立了“大氣污染物質廣域監視系統”網站,由全國47個都道府縣每小時提供一次二氧化氮、浮游粒子、二氧化硫、光化學氧化物、一氧化碳、非甲烷碳氫化物的監測數據,實時在網站公布。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還開發了“大氣污染預測系統”,提供當日和次日的光化學氧化物、二氧化氮、光化學煙霧等大氣污染濃度的預測圖,供各方參考。
1.3研發先進技術,減少污染排放
在治理大氣污染過程中,日本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針對固定污染源開發了多種質量可靠、具有競爭力的脫硫、脫硝以及低排放發動機等實用減排設備和技術;同時開發了很多有關大氣污染監測、污染物對人體的毒理分析等技術,對科學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和迅速、有效治理發揮了重要的技術保障作用。對于大型火力發電廠等排污大戶,日本集中安裝集塵、排煙脫硫、脫硝裝置;對于小型生產企業,采取規定嚴格的排放標準,促使其安裝使用排污凈化裝置。集塵裝置主要作用是分離、去除排放氣體中的微小粒子。火力發電廠等大型設施多使用電子集塵裝置;小型設施設備排放多使用過濾集塵裝置。
1.4全社會共同參與
日本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公民發揮各自作用,共同參與、推動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自1966年起,日本民間企業減排投資逐年增長,到1975年達到9600億日元,占年度民間設備投資的17%。日本企業通過大量投資,開發出各種公害防治技術,培養了相關技術人員,奠定了防治污染的人員和技術基礎。日本政府提倡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大力發展節能技術和產品,對低能耗的產品實施經濟優惠措施。日本國民環保意識強,垃圾分類搞得井井有條,沒有人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對各種污染現象的監督也很積極。
2探索有衡水特色的大氣污染防治之道
2.1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廣泛宣傳,強化全社會的大氣污染防治意識。大氣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前,衡水市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PM10、PM2.5為特征的污染物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需要通過不斷深入開展宣傳教育,讓社會各界都充分認識到,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推動力量。讓全社會認識到大氣污染防治是每一個社會階層、每一個組織乃至每一個公民的神圣使命,激發每個公民的熱情,實現全民參與、共同奮斗的濃厚氛圍。
2.2大氣污染治理通過有效措施逐步解決。政府在對于企業不能一味采取強制措施,要求企業達到什么標準,直接下達治理指標,而是通過公布全社會污染控制總目標引導企業進行環保,同時通過市場行為,也就是能源價格等調控企業環保行為,減少環境污染。工業污染主要是工廠排放廢汽、廢水、廢渣等,解決措施主要是通過各種法律和經濟措施解決,要求工廠減少排放,否則處以罰款,而對于工廠在環保科研、設備方面的投入,政府給以一定的補貼,企業根據生產情況提出環保課題,并且由企業自己組織科研人員,包括院校、社會科研單位的人員研究解決。
2.3結合本市實際,出臺相關政策,從拆除淘汰燃煤鍋爐、升級改造電廠除塵設施、實施立體綠化工程、加強油氣回收治理、防治機動車輛污染、開展露天燒烤專項整治行動、建立環保警察隊伍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對大氣污染進行整治。制定大氣污染應急預案,及時對相關排污單位實施限產限排,把工作重點轉到大氣污染違法行為的查處與責任追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原則,使生產者或使用者在獲利享用的同時,切實承擔起制造或使用過程中的“排放代價”,保持社會公平。此外,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同步發展,通過對環境指標的嚴格管理,可以倒逼企業更加積極地研發和采用新技術,調整和轉變產業發展結構,提升競爭力。
(本文為衡水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2015056)
中圖分類號:X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8-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