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偉東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淺談新形勢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
易偉東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隨著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江西省政府按照黨中央“五位一體”建設總體要求,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尤其是通過擴大森林的面積和范圍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最為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的措施。本文分析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歷史必然性,闡述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現實條件與所存在的問題來論述新形勢下林業建設的具體策略,旨為當地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與林業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新形勢;林業生態;建設
縱觀我國林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明確的了解到林業生態在歷史當中的巨大影響,林業生態意味著把遭到破壞的林業資源,通過各種措施,逐步恢復原貌的過程和手段。同時,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也是以逐步弱化木材加工為林業建設為核心指導思想淡化的必然結果。隨著環境的破壞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森林資源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局面。尤其是對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性質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和發展。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戰略部署的設置,人們越來越重視林業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當今社會對林業的需求和認識在發生很大的變化,甚至是根本性的轉變。特別注重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巨大作用,一直到把“四位一體”上為“五位一體”的國家發展戰略。林業生態的成效直接制約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并且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作用,時時刻刻在左右經濟與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從以前以木材作為生產原料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到追求發展森林文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等多元化多樣化需求發展。由此可見,林業生態關系著國家和當地區域的長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關系到國家“五位一體”戰略部署的實現。
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當地政府轉變了以木材加工與生產的傳統思想,積極向多元化森林經濟資源轉變,并逐步過渡到以生態建設的轉變。以國家六大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確立和實施為標志,我國林業建設進入了以可持續發展理淪為指導,堅持三大效益兼顧,生態效益優先,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根據新形勢下林業發展的要求與現實情況,我國逐漸完善可新時代下林業發展的理論創新,漸漸形成了“抓好六大工程,推進五大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總體思路,林業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1)林業生態建設朝著更加系統更加全面,更加注重內涵的方向發展。例如,新時期政府所倡導的退耕還林、防沙治沙,野生動物保護都是注重林業生態建設的現實寫照。這些變化也促進了林業生產力總體結構的完善和區域森林資源的整體布局的合理化。
(2)林業生態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政府作為公益事業的建設主體,通過專項資金和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在大力支持林業生態建設,扭轉了以木材為原料的單一的經濟增長模式向林業資源多元化發展,這是政府層面的實質性的轉變,積極帶領著林業生態建設的前行與發展方向。政府從管理體制、經營體制和利益分配等各方面著手,從本質上改變了林業資源在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當中的作用和地位。
(3)實施六大工程,推進五大轉變,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新世紀中國林業的歷史性任務。科學發展觀為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思想上的支撐,新時期下我國林業生態的內涵發展將在新的思路引領下朝著可持續發展道路逐步前進,以達到滿足小康社會建設的要求。要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林業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以六大工程為重點,推動林業跨越式發展。
隨著國家策略的引導和人們對林業生態認識的逐步深化,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內涵也逐漸發展變化。
(1)環境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上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在基本的物質生產資料得到滿足之后,人們更傾向于多元化的需求來提高生活質量。例如城區生態公園的建設和林業保護區的設立目的在于維持自然界的平衡和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林業生態遭到破壞之后可以得到較好的恢復,人們通過新時代對林業生態的需求,設計和制造符合人們精神生活追求的立業資源。因此,隨著人們對林業資源利用的多元化,導致林業生態建設內涵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2)可持續發展是林業建設的最終目標,這是實施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經濟的發展要與林業生態建設協調發展,只有當林業生態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對經濟的束縛將出現大幅度的弱化,經濟社會環境就能夠出現比較協調的發展局面。因此,加速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在提高發展速度的同時全面提高建設的質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林業的特殊要求。
(3)目前我國處于城市化的高速發展階段,在這個社會矛盾尖銳,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比較集中的階段,林業生態建設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要正確處理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是先發展,后治理,還是發展與保護并舉,這是不同的發展觀和生態戰略觀。要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慮和進行決策,在大力開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同時還要培養公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成愛護生態環境的社會道德。
綜上所述,林業資源在現代社會扮演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同時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為林業生態建設提供了新的內涵,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林業生態資源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總結出在新時代下,我國林業生態建設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與中央“五位一體”部署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 王洪軍,黃石竹.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經驗與問題[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01).
[2] 哲倫.生態工程:可持續的環保理念[J].資源與人居環境,2009,(19).
易偉東(1983.08-),男,漢族,江西贛州人,本科,助教,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林學。
F326.2
A
1671-1602(2016)24-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