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然
(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
對藝術的終結的認識
李嫣然
(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黑格爾統觀藝術發展史,在其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背景下,初次提出 “藝術終結論”。面對當代藝術發展所面臨的種種危機和問題,重新審視和反思這個自其產生以來便爭論不休的命題,無疑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要認識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論”,就必須探究他對美與藝術的基本觀點,也離不開了解他的美學中心思想,即他對美下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黑格爾的全體美學理論都是由此推演生發出來的。他所講的理念,即最高真實和普遍真理,就是指絕對精神,也便是真。美是真實或理念的一種體現,指藝術的內容、目的、意蘊;美的定義中提到的“顯現” 是指美的外在形態,有“現外形”和“放光輝”的意思。感性事物在藝術中是一種觀念性的東西,被提升到心靈的高度。這指的是藝術的形式。這個定義總體表述的意思即:美與藝術應該是理性內容和感性形式的辯證統一體。一方面,美要切合理念的本質,即概念與實在的統一;另一方面,這理念又必須顯現為具體可感的形象,成為能夠讓人觀照的藝術作品。美是“理念內容的感性化,感性形式的心靈化”。黑格爾的定義要求了藝術必須同時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兩者必須成為契合無間的統一體。
黑格爾認為,藝術是普遍理念和感性形象,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即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藝術的根源就是把內在的理念轉變為外在的現實。黑格爾直接了當地把藝術美稱為人的精神產品,稱為理想。美是顯現理念即絕對精神的,所以它是獨立的、自由的、無限的;絕對精神的特征就在于“自在自為”,即自己認識到自己;藝術美恰是心靈的這類“觀照自己”的 “自為”行動所產生的。依照他的觀點,絕對精神是世上最早的本原。在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觀里,理念被視作藝術的源泉。能使物質精神化——藝術就是絕對理念向前發展的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之一。他認為藝術是普遍理念和個別感性形象,內容和形式,由矛盾對立而統一的精神活動。精神滲入物質的第一階段的特征是:物質、形式對精神、內容占有優勢。按照黑格爾的觀點,這就是藝術發展的第一階段——象征型藝術。在發展中物質繼續被絕對理念精神化,因而走進第二階段——古典型藝術。然而,物質與精神的均衡狀態在歷史上并沒有長久延續,它被精神的進一步發展所打破,浪漫型藝術成為精神壓倒物質的典型代表。
在黑格爾宏大而嚴整的體系中,世界過程揭示精神與物質因素相聯系運動的階段,藝術發展來自整個世界的發展,并融匯于世界的發展、消亡于世界的發展之中。歸根結底,內容要進入純精神的王國,并掙脫形式的局限與束縛。黑格爾通過對現代社會的剖析,以其整個思想體系的邏輯得出了“藝術終結論”。
生活在現時代的人們不禁要問:藝術真的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走向滅亡嗎?
放眼現實,藝術仍然在依照其本身的邏輯向前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藝術在工業時代、尤其是在高科技時代的發展遭遇了“意義危機”和“顯現的危機”,這的確是個不爭的事實。但這并不能說藝術已經“終結”。藝術的發展過程原本就是一個動態開放的、不斷揚棄的過程,它與社會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密不可分。人類的藝術精神是永恒的,時代風云的發展變幻不會泯滅人類對藝術的需求。
無論就內容還是形式,人類的藝術活動中都隱含著其豐富多元的生理需要。藝術需要是人類生理需要的衍生和發展,這一思想幾乎是所有心理學流派能夠達成共識的。弗洛依德認為,藝術需要乃是被壓抑的性本能需要的升華,這一觀點雖然偏謬,但舔犢之愛、探究欲和自我肯定等本能需要,的確是激發人類藝術想象和藝術創造的重要內驅力。以節奏為例,藝術源于生命的活躍,節奏因此就成為藝術的靈魂,這就是造型藝術所講究的濃淡、疏密、虛實、向背、遠近等。
藝術是想象的世界,人們各種被壓抑的需求都能從這里獲得滿足,其心中郁積的負性能量可以被釋放;在抒發的過程中,主體的心靈獲得洗滌和凈化,在陶冶中實現升華。藝術活動中,主體暫時擺脫了現實中諸多功利目的的羈絆,沉浸在審美精神的“世外桃源”中,人類可以經由對“對象化了”的人的本質力量的自我觀照和自我肯定,使自己“自由自覺”的本質力量獲得最為充足和具體的實現。故而,對藝術的追求、向往也就成為人們自我實現過程中自然乃至必然的要求。例如,朱光潛在談到藝術美的本質時說:“美術品就是幫助我們超越現實到理想界去尋求安慰的。
總之,藝術的創造性和情感性特點在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完善人性方面具有其他文化要素無法比擬的優勢,藝術的發展的動力源于人類的需要。藝術與社會有著血肉關聯,人類社會用物質營養和精神血液澆灌藝術,使藝術之花永葆生機與朝氣;藝術通過創造、發現、表達來肯定存在、啟示社會,用一種蘊藏在感性形式中的精神力量反哺社會,其無限延伸的內涵與多極的探索,是到達人性完整的唯一道路。雖然藝術在不斷革新變化,卻永久地折射著人類的心靈之光,是人類永不妥協的自豪和驕傲!
[1] 亞歷山大·科耶夫:《黑格爾導讀》,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
[2] 黑格爾:《美學》,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出版.
李嫣然,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中國山水畫。
G112
A
1671-1602(2016)20-0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