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夏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
中國設計師道家文化元素服裝設計探析
周夏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本文探究中國設計師如何應用道家思想來設計服裝的方式方法,以此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本文從款式、色彩、材料、圖案來闡述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和體現,探討道家文化的本質以及對現在服裝設計的影響。
道家文化;現代服裝設計;現代服裝設計應用
道家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以老子、莊子為代表,認為“道”為世界最后的本原,所以稱之為“道家”。道家創立于春秋后期,創始人為老子。由于對“道”的理解不同,到了戰國中期,道家內部開始發生分化,形成老莊學和黃老學兩大不同派別,即便如此道家的哲學也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先秦各學派中,道家雖然沒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門徒,地位也不如儒墨高,但隨著歷史的發展,道家思想以其獨有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恒的價值與生命力。道家主張“寡欲”、“適可而止”、“知足”對當今時代的人們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在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想要掌握好自己人生的航向就要學會修減欲望。對于服裝設計領域,當前很多中國服裝設計師,在設計相關產品的時候也深受道家文化的影響,并且在其創作的作品中也能體現出道家主張的文化。
服裝作為社會的必需品,是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道家思想也影響著中國服飾的發展。從早期的春秋戰國時期,到道家發展鼎盛的唐朝,道家哲學思想都對中國服飾變化起著不小的推進作用,即使是在日新月異的當今,道家思想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下面筆者用現代設計的方法分析道家思想在服裝設計方面的應用。
2.1 自然樸素的設計理念
道家崇尚“大象無形”,有意化無意,不顯刻意,不過分,兼容百態。這是“道”的至高至極境界也是藝術和美的一種境界,即最完美的作品都必須進入“道”的境界,進入自然樸素而沒有任何人為痕跡的本真境界。設計此類作品時一般選用立裁的手法,通過褶、皺及其他多種手法突顯材料的自然肌理,彰顯效果。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中國設計師就是吉成,在其相關作品設計中,對衣服的款式和顏色都做了“減法”。設計師盡可能地去除人工雕琢的痕跡,著力表現自然之道,突顯自然之美,巧妙地將技術掩藏到自然的表象之后,直觀地表現材料的美感,使設計流暢自然,達到設計思想與設計技巧的完美統一。吉老師的部分作品中,領口作為整個衣服及面料自然下垂的褶皺感作為作品的亮點,少了一些夸張和浮華的,多了一份淡雅的美感。此類作品整體看似簡單,但卻把設計師樸素自然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
2.2 設計的創意與思想的影響
道家講究“致虛極,守靜篤”,把個體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掙脫“物役”束縛,從而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人生,人的生命存在要與自然溝通,節制和超越物質欲望,不讓塵世的喜怒哀樂擾亂恬淡自由的心境,要保持自己的天性。這種的設計要求是很高的,一方面要求設計者的設計思想能夠在作品中完美呈現,另一方面也要求受眾要理解設計者的文化內涵,所以具有文化內涵的服裝的受眾是特定的人群,不可能是大眾群體,設計的作品相對小眾化。
推崇道家思想的服裝設計師一定是追求精神自由的、超凡脫俗的,不會被流行左右。他們往往以一種“虛極、靜篤”的狀態去創作,使設計脫離時間的桎梏,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散發出不一樣的氛圍。我國設計師馬可老師設計的相關作品體現出的明顯特征是小眾化,她設計的衣服本身也很挑人,一般人穿不出來她所設計衣服的感覺。馬可老師設計的作品并不市場化,甚至可以說是小眾化的小眾化;不過其作品設計是十分細致的,可以看出設計師花費的功夫,其作品給人的感覺大多都是自然脫俗,給人獨特的美感享受。
2.3 面料的影響
由于道家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即追求親近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的美學思想。因此設計師在選擇服裝面料的時候,首選天然纖維制成的材料,而棉、麻都是不錯的選擇;里料和配件也應選擇親膚感強的材質;同時注意盡量使用天然染料。但是天然纖維材質的服裝不如化纖材質色彩度好,為達到理想效果,可以選用天然纖維比例高的材質,在天然纖維中混紡化學纖維,達到色彩與質感相匹配的境界。
我國原創設計師服裝品牌日著,其相關作品大多是用55%的亞麻和45%的棉混紡,使其既有亞麻織物的吸濕和散濕能力適合夏天穿著,又有棉織物的手感柔軟,光澤柔和、質樸的感覺;設計師重視人與服裝的融合,著裝者的外在形體能夠通過服裝的結構和款式設計得以美化,還能把著裝者的氣質與作品的設計內涵完美結合,毫無違和感。
2.4 色彩的影響
道家追求“見素抱樸”的思想,即追求自然而樸實無華的東西,實現原始的本然狀態,所以服飾色彩應以無彩色或者低純度、低明度的顏色為主。一方面是因為天然纖維的著色效果不會非常鮮艷,另一方面天然染料的印染純度、明度相比化學染劑來說都不高,呈現出一種柔和、穩重的灰調,這種色感正好符合道家的思想。
在色彩追求上面,我們可以從美籍華裔設計師王大仁的作品找尋答案。王大仁老師的系列作品中,大多選擇白色作為其作品的設計元素之一,同時使用飄逸型面料,這樣設計出的作品給人一種瀟灑脫俗。王大仁在對童裝的設計中,并沒有選用大眾對童裝的首選靚麗鮮艷的色彩,反而是應用道家所追求的低純度、低明度的灰色,而此顏色穿在兒童身上并不會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顯成熟,相反也可以體現出兒童可愛的一面,所以融入道家思想的服裝并不一定是成人的服裝,如果作品設計的到位,可以使服裝的受眾面更開闊一些。
2.5 款式的影響
道家追求“少則多”的思想,這看似矛盾的話中蘊含著辯證的哲學思想,要求設計要體現內斂的睿智。“少則多”不是粗陋和簡單化,而是用極簡的手法表現出平和、質樸的風格,用少而有力的語言體現出深刻的內涵。
我們可以從國內服裝品牌江南布衣旗下的子品牌“less”的作品中感受到道家思想對服裝款式設計的影響。Less品牌理念為自然、以少呈多,這與道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不謀而合。而在時尚界中,法國香奈兒創作服飾的指導思想為“Less is more”,意為少既是多。此品牌的設計師把復雜的東西用最直接、最簡潔的手法表現出來,避免了矯揉造作的裝飾。某些作品中要注重立領及領圍下面的褶皺細節,用扎染的手法,以及藍色為主色調,不乏創意,不落俗套,體現出了藝術創作“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效果。
3.1 道家思想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3.1.1 設計師設計的作品比較小眾化,體現這種思想的服裝一般由獨立工作室制成,相比現在的快時尚,獨立及原創工作室出的作品要慢很多,面料很講究導致成本要高出很多,相應成衣的價位要高出市場同等定位服裝品牌的成衣價位很多,導致一些客戶的流失。
3.1.2 如果設計師自身對道家思想不清晰的話,設計的作品則會不倫不類,導致成衣不符合客戶要求也會阻礙設計的發展。
3.1.3 面對當今的中西思想文化的日異交匯,人們思想越來越西化,服裝也隨之西化,有傳統的中國文化元素的服裝變的沒有那么暢銷,也是影響道家思想在服裝設計中不能有很大的市場的原因之一。
3.1.4 目前的服裝公司需要生存下去還是需要市場認可,一般的服裝公司都會對流行關注的較多,流行一季一季的翻新,市場認可度高的設計才能給服裝公司帶來效益,而融入道家思想的設計作品不是那么符合市場流行趨勢,而且服裝更新慢,使一些潛在客戶流失。推廣這種小眾化服裝不僅需要市場運作、設計師的才能,更加需要客戶群的認同度。
3.2 道家思想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展望
雖然道家思想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參天大樹的根源于道家”,那么服裝設計作為樹上的一個枝杈,也必然受道家思想的滋養。歷史上那些文化空前繁榮的時期都與道家思想的興盛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今天我們依然要立足于道家思想,學習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的設計理念,運用我們的智慧設計出更好的服裝作品,使民族文化發揚光大。只有更深地理解了我國的文化,才能使我們的設計有堅實的思想基礎,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看更廣闊的風景。
[1] 李耳.道德經[M].金盾出版社,2009
[2] 理查德.索格,杰妮.阿黛爾[英].時裝設計元素[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3] 孫云.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
[4] 張卓然.淺析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1
[5] 史天亮,程冰瑩.淺析中國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2015
周夏(1989-),女,漢族,湖北十堰人,碩士,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研究方向:服裝結構。
G243
A
1671-1602(2016)20-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