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瑩,龍純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
民族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以壯族銅鼓為例
周婉瑩,龍純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現今社會飛速發展,對于產品的設計要求越來越高,要有實用性,又要有觀賞性,并且要符合現代化的審美。而現下的審美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是的我們的傳統文化很多難以得到傳承以及很好的利用。因為此我們需要分析民族傳統文化的優勢長處,將其與現代的美學結合,做出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設計。現在我以廣西壯族銅鼓為例子,分析如何將其融入現代設計當中。
傳統文化;現代設計;銅鼓
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央民族學院聞宥教授就說過:“假如有人問,祖國南方一帶兄弟民族古文化的遺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們可以毫不躊躇地回答,是銅鼓。”現在假如有人問,廣西古代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物是什么?我們同樣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銅鼓!這就是在廣西人民心中銅鼓的地位。銅鼓作為一種民族民間樂器,大約從公元前八世紀起,就在我國云南中部地區產生,嗣后隨著民族的遷移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沿著大江大河分布到我國南方的廣西、廣東、海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等地和東南亞各國。廣西是銅鼓最重要的分布地區。
銅鼓是中國古代一種打擊樂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歷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布量最廣。最初銅鼓是作飲器之用(即釜),后才演變為敲擊樂器。據裴淵《廣州記》和劉恂《嶺表錄異》說:壯族銅鼓有的“面闊丈余”,有的“厚(僅)二分以外”,“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花紋)”,制作極其精巧。
銅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藝術。無底腹空,腰曲胸鼓,給人以穩重飽滿之感。鼓面為重點裝飾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陽紋,外圍則以暈圈裝飾,與鼓邊接近的圈帶上鑄著精美的圓雕裝飾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騎士、牛橇、龜、鳥等。造型夸張、雄強、有力、莊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許多具有濃郁裝飾性的繪畫圖案。鼓足則空留素底,造成一種疏密、虛實相間,相得益彰的效果。這些圖像都在模坯上用鏤刻或壓印技術制作而成,采用線地浮雕的技法,畫像傳神簡潔,線條剛勁有力。畫像紋飾大抵分物像紋飾、圖案紋飾兩類。物像紋飾有太陽紋、翔鷺紋、鹿紋、龍舟競渡紋和羽人舞蹈紋等;圖案紋飾有云雷紋、圓圈紋、錢紋和席紋等。這些圖像紋飾往往以重復或輪換的形象、構圖出現,產生強烈的整體藝術效果,表現出合理的裝飾布局。鼓胸裝飾帶的圖像有長卷形式,而鼓腰裝飾帶的圖案則是獨立成篇,循環往復。
壯族銅鼓裝飾藝術這種非常傳統而又獨具一格的裝飾風格,不僅在銅鼓藝術中展現了其多姿多彩、富于變化的裝飾特點,對于現代平面設計,它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無論是作為一種靈感,抑或是一種設計元素,都好似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使設計展現出一種新的風格和面貌。
廣西銅鼓博物館位于南寧市五象新區,規劃用地75畝,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性的專業銅鼓文化博物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銅鼓文化與藝術研究中心。銅鼓博物館的造型靈感來自銅鼓,向心的體量來源于天壇和壯族鼓樓,以體現一種神圣感,符合銅鼓館的建筑個性,建筑形態讓人聯想起很多廣西元素:銅鼓。銅鼓博物館自身猶如工藝品一般精美。
銅鼓博物館頂部采用現代化車輻式懸索結構的圓形天窗,體現了銅鼓文化中的太陽崇拜,陽光從中庭灑下,營造出神圣、靜謐的氛圍。頂窗位置和形態與銅鼓中央的太陽圖案不謀而合。廣西銅鼓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以簡潔的幾何形體、抽象的銅鼓造型來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形態。它自身像一件優雅的藝術品一樣屹立在城市的大舞臺上,并且有機融合到森林公園這個自然大背景當中。
這些都是銅鼓的優點和亙古的魅力之處,然而銅鼓的魅力遠遠不止作為這些,它的美其實具有推向全球的潛力。甚至我們可以拆分開它的一些元素再用現代摩登的手法將它結合,能夠符合大眾的審美,既可以陽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先從造型上入手——無底腹空,腰曲胸鼓,給人以穩重飽滿之感,從立體平視感覺入手,可以采用這個元素于其他物品,例如燈。采取銅鼓造型,簡單可以制成輪廓燈,也是最容易讓人聯想。同時還有壁燈、支架燈、吸頂燈、臺燈等等,都可以引用銅鼓造型。從頂視圖或者是剖面圖,則將可以造型應用到餐具當中。例如碗,可以適當的調整銅鼓造型中的腰胸比例;例如盤,銅鼓的側剖面造型很適合做魚盤等等。我們都知道銅鼓的圖案以及凹凸浮雕質感,結合銅鼓簡化和修正過的基本型我們可以做的就更多了。可以做成木雕、裝飾畫等等。
大到建筑造型,小到杯碗碟盆只要設計得當,運用適宜,銅鼓的美遠遠不止于這些,我們要充分發揮國際化全球化的設計背景下傳統圖案的價值。傳統圖案具有豐富的內涵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積淀,是中華民族的審美體現和精神體現。它是實用與審美的結合,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造型與裝飾的高度統一,是壯民族先民的生產生活、民族習俗、圖騰崇拜、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真實寫照,也是壯民族先民文化藝術形態和思想意識的具象或抽象的再現。壯族銅鼓,是壯族人民創造的古老的藝術形式,作為現代設計者在設計中強調傳統元素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個性,展現其內在的文化精神,從而使傳統文化更充分地滲透到現代設計中,發揮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壯族銅鼓為現代設計增加了新的設計元素,并且在現代設計中融入傳統的銅鼓元素,有利于促進銅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1] 王文光,翟國強.銅鼓及銅鼓裝飾藝術[J].民族藝術研究,2004
[2] 萬輔彬.銅鼓[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3] 吳崇基.談廣西銅鼓藝術[J].美術界,1990.
[4] 李永強.古代銅鼓上太陽紋飾產生的歷史淵源及文化內涵[J].藝術探索,2010.
周婉瑩(1991-),女,漢族,江西樟樹人,文學碩士在讀,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裝幀藝術設計。 龍純(1990-),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于廣西藝術學院,出版傳媒藝術設計研究。
J524.1
A
1671-1602(2016)20-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