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霞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
對老年社會工作中臨終關懷的探究
王虹霞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2000年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較早的進入了“銀色浪潮”之中,同時因為我國家庭規模的縮小,功能的弱化,對老年人照護,尤其是臨終關懷問題就凸現出來,為臨終者提供一流的關懷與服務,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社會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老年社會工作;臨終關懷;社會工作方法
臨終關懷是指向臨終服務對象及其家屬提供一種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使臨終服務對象的生命得到尊重,癥狀得到控制,生命質量得到提高,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和增強,使臨終服務對象在臨終時能夠無痛苦、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使老人“活的尊嚴,死時安逸”。
老年人在得知自己即將面臨死亡時,老年人不僅需要忍受身體的病痛,而且還可能面對嚴重的疾病所帶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要對臨終老人的各個方面都進行關注,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臨終老人的需求可分為身體方面的需要、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需要、社會生活方面的需要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1.1 身體方面的需要。主要是害怕延長身體上的不適或者痛苦,關心自己的身體形象和其他人對自己的觀感。在生命的后期,臨終老人要忍受身體的病痛和心理的壓力。即使老人臥病在床,將要走完生命全程,社會工作者對老年人的護理更加要維護老年人的尊嚴。比如老年人的失禁問題,在日常護理上,要保護老年人安全的同時還要保護老年人的隱私,尊重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不能應為某種困難而對老人進行控制,要對其進行有尊嚴的護理。
1.2 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主要包括老年人需要盡可能長地保持自己生命的某種掌控感;需要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能接納他們可能會有的多種多樣的感受的氛圍里談論即將到來的死亡,需要時間調整自己適應即將離世這一現實。使得老人接納死亡的問題,坦然的面對死亡。
1.3 社會生活方面的需要。主要是需要跟家人和朋友保持接觸。尤其處在否認期階段的臨終老人,工作者及家人要對服務對象以充分的陪伴,讓臨終老人感受到家人的溫暖,使其在一個相對平和的環境中接受死亡,面對死亡。
目前國際上對臨終病人的心理分期比較公認的是美國心理學專家羅斯博士的五個心理反應階段,即:否認期、憤怒期、討價還價期、抑郁期、接受期。據有關學者發現,我國臨終病人在否認期之前存在一個明顯的回避期,這與我國的傳統習俗、歷史文化背景有關。即符合我國的心理反應階段,它們分別為:回避期、否認期、憤怒期、討價還價期、抑郁期、接受期。
3.1 個案社會工作對老年臨終關懷的介入。個案工作介入老年臨終關懷,主要在于為臨終老人及其家屬提供支持和幫助。
對于臨終的老人來說,多重的壓力往往容易使其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和情緒困擾。首先,需要通過心理輔導為其提供心理疏導和情緒支持,目的是幫助老人面對現實,正確認識死亡是人生中的客觀規律,尊重死亡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使老人對現狀和發展做到心中有數,從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中解脫出來,建立相對良好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其次,社會工作者需協同其他工作領域的人員給予老人全方位的關懷,包括身、心、靈等多方面的關心。最后,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臨終的老人計劃其臨終生活,幫助老人進行后事的交代工作、做出葬禮計劃,也可以幫助老人完成一些其特殊的心愿。
臨終病人由于軀體疾病的折磨、對生的渴求和對死的恐懼,會產生一系列強烈而復雜的心理變化。因此,社會工作者在此階段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社會工作者要幫助老人進行生命回顧,緬懷往事,了解和正視死亡這一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同時緩解對于死亡的恐懼和焦慮心理,使其從這種復雜的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獲得身體和心靈上的舒適感,從而溫暖的離開人世。
3.2 小組社會工作對老年臨終關懷的介入。小組社會工作,是通過有目的的小組活動,協助小組成員增進社會功能,使其更有效的處理個人、小組和社區的問題。小組工作介入老年人臨終關懷,可以通過建立臨終老人小組來提供支持和幫助。
臨終老人小組,可以讓服務對象得到彼此的精神支持,協助臨終老人樹立良好的精神狀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死亡。比如,社會工作者可以開展有關生命記憶的話題,幫助他們在臨終期正確評價自己的一生,與其他服務對象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探討人生的意義、收獲、經驗獲得心理平靜與安慰。同時,分享的過程也是臨終者們之間相互鼓勵支持的過程,坦然面對死亡的過程。
3.3 社區社會工作對老年臨終關懷的介入。社區社會工作以整個社區及其居民為服務對象,提供助人、利他的服務方法。社會工作介入臨終關懷,主要是通過社會工作者與社區開展有效互動,為臨終老人創造一個有利的社區環境。
(1)整合社區資源。在臨終關懷服務中,社會工作者在于社區內的有關人士和機構建立專業關系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利用、整合各種社區資源,包括物質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福利資源等,為臨終老人提供一個安逸、和諧的社區環境,使他們獲得更廣泛的社會網絡支持,減輕社會適應的壓力。
(2)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對老人來說,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臨終關懷病房可以平衡老人的心理。可以給老人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和關注。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心理關照,使老人減少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老年社會工作中臨終關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其就是將要離世的老人進行的臨終關懷,以提高老人的生命質量為服務宗旨,而不是以延長老人的生存時間為工作目的,著重于控制和緩解疼痛,減少或消除老人及老人家屬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讓臨終老人可以在最后有限的生命中獲得自信,使老人“活的尊嚴,死時安逸”。
[1] 許加明.社會工作介入老年臨終關懷探析.
[2] 王曉麗.社會工作介入臨終關懷的理論與顯示分析.中國傳媒大學.
[3] 于麗娜,張洪英.對于社會工作介入臨終關懷的幾點思考.
王虹霞(1992-),女,漢族,山西陽泉人,研究生,社會工作碩士,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研究方向:老年社會工作。
R48
A
1671-1602(2016)20-0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