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娟 鄒譯嫻 匡希斌 謝群 歐陽征仁



摘要:目的:探討對比BNP水平、E/A和E/E′評價高血壓伴舒張性心力衰竭的嚴重性,為確定E/E′在臨床上能否作為鑒定高血壓伴舒張性心力衰竭的非創傷性指標奠定基礎。方法:8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為舒張性心力衰竭組(n=35)和非舒張性心力衰竭組(n=45),測量舒張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舒張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和舒張早期二尖瓣環運動速度(E′),同時測量BNP水平。隨機選擇30名健康人為正常對照組。結果:BNP與E/A比值間無相關性,BNP與E/E′比值正相關(P<0.01),E′在DHF組明顯低于NHF組。BNP、E/E′在所有患者中隨著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結論:E/E′比值可作為評估有癥狀舒張性心力衰竭等級(伴有高血壓)的靈敏候選指標之一。
關鍵詞:高血壓;舒張性心力衰竭;E/E′;E/A;腦鈉肽
中圖分類號:R54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5-0022-05
超聲心動圖檢查安全無創,是臨床評價心臟收縮功能及舒張功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擬通過比較腦鈉肽(BNP)水平、E/A和E/E′評價高血壓伴舒張性心力衰竭的嚴重性,從而為確定E/E′在臨床上能否作為鑒定高血壓伴舒張性心力衰竭的非創傷性指標奠定基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原發性高血壓住院患者80例,左室射血分數(LVEF)>50%。其中女29例,男51例;年齡55~82歲,平均(70.0±6.3)歲。根據有無心力衰竭癥狀(NYHA Ⅰ~Ⅳ級)將患者分為舒張性心力衰竭組(DHF,n=35)和非舒張性心力衰竭組(NHF,n=45)。患者的診斷由2位具有豐富經驗的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和客觀檢查等綜合判斷。隨機選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中心檢查個體,無明顯心臟疾病,年齡與性別同病例組相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均取得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用Philips HD11及TOSHIBA Xario XG彩色超聲診斷儀,臺式血壓計,腦鈉肽ELISA試劑盒。從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測量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Ds)、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間隔厚度(IVST)。在脈沖多普勒模式下,測量舒張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和舒張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計算E/A。在組織多普勒模式下,測量舒張早期二尖瓣環運動速度(E′),計算E/E′。當天獲取血樣測量BNP水平。
1.3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的比較,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多組間參數比較使用單向方差分析。E/A、E/E′、BNP的診斷價值使用ROC曲線,用直線相關分析檢測各參數間的相關性。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腦鈉肽水平
BNP水平的均值對照組為(63.30±12.05)pg/ml,NHF組為(146.16±19.64)pg/ml,DHF組為(255.85±34.91)pg/ml。舒張性心力衰竭BNP的診斷閾值>209.56 pg/ml(敏感性65.7%,特異性98.0%)。BNP與性別、年齡和體質指數均無顯著相關性。BNP在所有患者中隨著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BNP在NHF組與DHF組NYHA心功能Ⅰ級的患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圖1,表1。
2.2超聲心動圖指標特征
LVPWT和IVST在DHF組和NHF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LVDd、LVDs、LVEF在DHF組、NHF組和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E/A比值與性別、年齡和體質指數均無相關性,E/A比值在所有患者中與NYHA心功能分級無關。E′在DHF組明顯低于NHF組。DHF組測量值E,E/E′,BNP較NHF組增加(見表1)。E/E′在所有患者中隨著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E/E′比值在NHF組患者和DHF組NYHA心功能Ⅰ級的患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圖2。
2.3超聲心動圖與BNP相關性
BNP與E/A比值間無顯著相關性,BNP與E/E′比值呈正相關(r=0.640,P<0.01)。詳見圖3。
2.4 E/A、E/E′和BNP在高血壓伴舒張性心力衰竭中的診斷比較
劃出ROC曲線用于預測舒張性心力衰竭(NYHA功能分級Ⅰ~Ⅳ級)(圖4)。舒張性心力衰竭(NYHA功能分級Ⅰ~Ⅳ級)在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E/E′為0.883(95%可信區間0.797~0.969);BNP為0.848(95%可信區間0.761~0.934);E/A為0.787(95%可信區間0.671~0.903)。診斷閾值分別為:E/E′>12.45(敏感性77.1%,特異性98.0%);BNP的診斷閾值>209.56 pg/ml(敏感性65.7%,特異性98.0%)。
3討論
舒張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縮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心室松弛性和順應性減低使心室充盈量減少和充盈壓升高,從而導致肺循環和體循環瘀血的一種綜合征。高血壓在中老年中發病率很高,高血壓性心臟病一般進展為心室肥大和纖維化,最終導致舒張功能不全或DHF。
腦鈉肽是一種主要由心室分泌的心臟激素,在心室負荷過重或室壁張力增加BNP分泌增多,BNP濃度升高反應左心室舒張末壓升高。BNP升高可能是高血壓患者具有DHF或DHF危險的標志。在本研究中,BNP水平在所有患者中隨著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與心功能分級密切相關,但是BNP在NHF組與DHF組NYHA心功能Ⅰ級的患者間無差別,BNP的診斷閾值為209.56pg/ml(敏感性65.7%,特異性98.0%)。
在本研究中,正常對照組均為1
E/E′幾乎可用于評估所有患者的舒張功能,特別對竇性心動過速和心房顫動患者的評估,已經獲得了臨床肯定。歐洲心力衰竭工作組公布的舒張性心力衰竭診斷的共識中建議:E/E′>15時,左室充盈壓升高,是診斷舒張性心力衰竭的依據;E/E′<8時,左室充盈壓正常,舒張性心力衰竭診斷依據不足;E/E′在8~15,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在本研究中E/E′診斷閾值為12.45,E/E′在所有患者中隨著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與心功能分級密切相關,但是E/E′比值在NHF組患者和DHF組NYHA心功能Ⅰ級的患者間無差別。
高血壓患者左室舒張期充盈損傷可以導致血漿中BNP水平升高,一些學者研究了BNP水平與E/A比值的關系。多變量回歸分析顯示,高血壓患者E/A比值并沒有隨著血漿BNP濃度增加而改變。本研究BNP與E/A比值不相關,說明E/A與BNP相關性不高,可能是E/A產生了假性正常,因此,需要其他的檢查方法進行補充。
Watanabe等發現舒張性心力衰竭的E/E′同LAA間關聯密切(r=0.50,P<0.01),而BNP同NYHA功能分級間無關聯,BNP同E/E′、LAA等超聲心動圖各種變量間無關聯。本研究BNP與E/E′比值呈正相關(r=0.640,P<0.01),說明E/E′與BNP相關性較好,可以作為高血壓伴舒張性心力衰竭檢查方法的補充。
Watanabe等研究房顫伴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的E/E′、LAA、BNP水平,發現舒張性心力衰竭組的E/E′、LAA、BNP均高于非舒張性心力衰竭組,認為E/E′可用于鑒定有癥狀的舒張性心力衰竭,且可用于評價房顫伴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狀態,E/E′還可用于評價房顫伴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在本研究中根據高血壓伴舒張性心力衰竭的ROC曲線95%可信區間比較E/E′[0.883(95%可信區間0.797~0.969)]>BNP[O.848(95%可信區間0.761~0.934)]>E/A[0.787(95%可信區間0.671~0.903)1,相對于BNP或E/A而言,E/E′是更精確評價有癥狀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指標,即使該患者伴有高血壓,因此,E/E′有可能作為一項評估有癥狀舒張性心力衰竭等級(伴有高血壓)的靈敏指標。E/E′與BNP相關性較好,診斷流程需要結合E/E′和BNP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