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林 黃炎松 蔡海鵬

摘要:目的:探討經尿道電切膀胱腫瘤(TURBT)和鈥激光切除膀胱腫瘤(HOLRBT)的療效。方法:82例膀胱腫瘤患者分為經尿道電切治療組34例,經鈥激光治療組48例,觀察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出血量、手術時間、閉孔神經反射例數、可見血尿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尿路感染例數、尿道狹窄例數、術后復發例數等。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完成時血Na+、尿路感染例數以及尿道狹窄例數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HOLRBT患者術中出血量(5.0±4.9)ml,少于TURBT(12.3±6.2)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OLRBT沒有出現閉孔神經反射病例,TURBT出現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OLRBT術后出血量(2.0±1.9)md,少于TURBT(4.0±3.6)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OLRBT患者膀胱沖洗時間(12.9±12.6)h,少于TURBT(21.1±20.0)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尿道行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比經尿道電切除膀胱腫瘤安全性高,并發癥少。
關鍵詞:鈥激光;膀胱腫瘤;電切術
中圖分類號:R73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5-0032-04
膀胱癌已經成為泌尿外科臨床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尤其是常見于中老年男性,已經成為男性泌尿系癌癥面臨的重要問題。臨床上,膀胱腫瘤的常規治療是實施開放性手術切除,將膀胱腫瘤患者進行膀胱部分切除或者全部切除膀胱。自Parson于1966年首次使用激光治療泌尿系統疾病以來,由于激光術式出血少、安全等優點在臨床快速廣泛應用。激光技術為治療膀胱腫瘤提供了新技術和新思路。筆者探討了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和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HOLRBT)的療效,為臨床治療膀胱腫瘤提供手術方式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82例膀胱腫瘤患者,均經過B超、CT以及病理組織活檢證實為膀胱尿路上皮細胞癌,腫瘤分期為Ta~T2。對照組34例,經尿道電切治療,其中女15例,男19例;年齡29~78歲,平均58歲;腫瘤直徑0.4~4.2 cm,平均2.6 cm;腫瘤復發6例,腫瘤多發8例。觀察組48例,經鈥激光治療,其中女19例,男29例;年齡27~81歲,平均54歲;腫瘤直徑0.3~3.6 cm,平均2.3 cm;腫瘤復發10例,腫瘤多發13例。兩組年齡、性別以及腫瘤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截石位。經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組:通過尿道置人Olympus操作鏡,用生理鹽水對膀胱進行沖洗,觀察患者腫瘤的位置、數量及大小等,按照一定的順序行切除術。將鈥激光光纖從操作鏡導人,應用鈥激光系統(Coherent,美國),鈥激光頻率設置為15~20 Hz,功率為25~40 W,在距離腫瘤2 cm的位置對腫瘤及其正常黏膜組織進行汽化切割。切割后的腫瘤以及大塊組織經粉碎后吸出體外,最后留置F22三腔氣囊導尿管。
對照組行尿道膀胱腫瘤汽化電切術,經過患者尿道置入電切鏡,設置電汽化切割功率為140 W,電凝功率為60 W,并電灼腫瘤2 cm范圍內的正常黏膜組織。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出血量、手術時間、閉孔神經反射例數、可見血尿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尿路感染例數、尿道狹窄例數、術后復發例數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間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中指標比較
HOLRBT組手術中出血量少于TURBT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TURBT組手術中出現閉孔神經反射8例,而HOLRBT組沒有出現閉孔神經反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術后指標比較
HOLRBT組術后6h出血量少于TURBT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HOLRBT組沖洗膀胱時間、術后尿管留置時間、術后可見血尿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少于TURBT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術后并發癥比較
對行膀胱腫瘤切除術的患者隨診6~16個月,HOLRBT組和TURBT組分別出現尿路感染3例和4例,再次住院治療后痊愈。HOLRBT組和TURBT組分別出現尿道狹窄1例和2例,定期進行尿道擴張后恢復,兩組患者尿路感染以及尿道狹窄等并發癥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HOLRBT和TURBT分別出現復發10例和2例,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鈥激光是鈥元素被氪閃爍光激發產生脈沖式激光。通過調整鈥激光的脈沖能量,其瞬間可以達到10 KW左右的功率,可以使富含水組織迅速凝固、汽化。電切汽化術同樣是利用腫瘤等富含水分,電極接觸腫瘤等組織時產生汽化,但其經汽化后的效果沒有鈥激光的汽化凝固效果好。鈥激光可以在距離組織2~3 mm的范圍產生凝固效果,其可以使1 mm的血管止血。由于鈥激光的能量可以被水吸收,其大部分能量都被富含水的組織表層吸收,因此,鈥激光對組織的熱穿透力較弱,熱損傷范圍小,大大提高了鈥激光切割的安全性。本研究中,經鈥激光治療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出血量均少于經電切治療組患者的出血量,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黃建榮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尿道行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的患者沒有出現閉孔神經反射,而電切汽化手術中發生了8例閉孔神經反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由于閉孔神經行走于膀胱和閉孔內肌之間,支配髖、股部分的肌肉群,一旦閉孔神經受到刺激,下肢和臀部就會抖動,容易出現膀胱穿孔、大出血等并發癥;甚至導致患者轉為傳統的開放手術,給患者造成二次傷害。經尿道行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其手術過程中是用激光進行手術,沒有產生電流等,不會對閉孔神經產生刺激;相反,電切術在手術過程中產生電流,容易刺激閉孔神經,產生閉孔神經反射,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隨著鈥激光膀胱腫瘤切除術在臨床的不斷發展,其手術技術和醫療工具不斷完善,必將成為腫瘤切除術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