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蘭芳 李玉梅 陳麗芬 莊文燕 梁玉嬋 藍字萍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在高齡體檢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高齡體檢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表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人性化護理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體檢時間、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體檢時間短于對照組,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體檢者護理滿意度(98.33%)高于對照組(8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在高齡體檢者中應用可提高體檢效率,縮短體檢時間,提高體檢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高齡;體檢;人性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5-0089-04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們對健康要求不斷提高,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增強,體檢在臨床中已成為預防疾病、發現疾病、保障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隨著醫學模式轉變,護理工作在臨床中要求提高,常規護理圍繞疾病實施模式已不能滿足臨床需求,應針對患者心理、生理實施。為探究人性化護理在高齡體檢者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高齡體檢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表將體檢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研究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65~95歲,平均(73.6±4.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22例,大專及以上6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65~98歲,平均(73.7±4.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組有可比性。
1.2入組及排除標準
①所有體檢者年齡均≥65歲,為個人體檢行為,均行全身體檢。②排除語言溝通障礙、不能寫字及合并有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癡呆等不能配合完成護理及研究者。
1.3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體檢護理措施,體檢者按照順序領取體檢表,告知體檢者體檢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應按照體檢表項目進行逐一體檢,及時解答體檢者體檢項目相關知識,指引體檢者進行體檢。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轉變護理觀念:對體檢科護士進行培訓,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為中心”護理理念,在體檢中心實施人性化服務模式。以體檢者為中心,保障護理服務質量和體檢質量;注重體檢者生理、心理需求,積極與體檢者進行溝通,針對高齡體檢者對健康及體檢結果擔憂實施心理疏導,有效疏導高齡體檢者不良情緒;將護理被動轉化為主動,通過換位思考、換位體驗模式為體檢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模式。②創造良好體檢環境:維持體檢中心干凈、溫馨,采用盆栽、壁畫、鮮紅裝飾風格,配置休息室供體檢者閱讀、看電視等,保持體檢中心空氣清新,溫度適宜,讓患者在舒適環境中體檢。同時規范體檢中心護理人員著裝,要求得體大方。護士避免直呼體檢者姓名,消除體檢者陌生感。同時在護理服務過程中應做到見面“您好”,體檢用“請”,檢查完畢用“謝謝”,規范護理人員站姿、坐姿。③充分做好體檢前準備:將各種體檢儀器充分準備,包括血壓計、聽診器、壓舌板、體重計等,體檢前將所有儀器進行校正,以便體檢正確、快捷。對體檢有特殊要求者,如空腹、憋尿等,應在患者登記后提前告知患者,讓患者做好充分準備。④創建方便、快捷體檢流程:根據高齡體檢者特殊性,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優先進行體檢,制定簡明體檢流程,全程由護士陪同完成體檢項目。⑤實施人性化護理管理:健全完善人性化護理理念制度,將人性化護理服務與護士績效、晉級掛鉤,保障人性化護理服務有效落實,注重人性化管理理念,為工作積極性強、護理技能扎實護士提供更多學習、深造機會,提高護士積極性。
1.4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體檢時間、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采用自制評估量表由體檢者體檢完成后進行評估,每項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效果越好。②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于患者體檢完成后進行評估,包括護理效果、護理態度、護理質量等8項內容,總分50分,<30分為不滿意,30~40分為滿意,>4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包分析,體檢時間及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評分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檢驗標準a=0.05,P<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體檢時間、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比較
研究組體檢時間短于對照組,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體檢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體檢者護理滿意度(98.33%)顯著高于對照組(86.67%),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提高,體檢人群日趨增多,對體檢中心體檢工作、護理工作提出挑戰。體檢者一般無合并明顯疾病,在體檢過程中對護理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常規圍繞疾病實施護理措施已不能適應體檢中心護理工作。護理工作不僅局限于協助患者對疾病治療,同時還應關注患者生理、心理變化及對健康知識需求、飲食、運動及康復訓練等指導。體檢中心為醫院服務標志性窗口,其護理質量對體檢中心服務質量影響較大。
人性化護理為新型護理模式,將護理工作人性化實施,充分體現以“體檢者為中心”護理服務理念,處處為體檢者著想,從體檢者出發,一切護理服務圍繞體檢者進行,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有研究指出,在體檢者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可提高體檢者體檢效率,提高體檢者對體檢工作滿意度,提升醫院整體形象。高齡體檢者為體檢中心主要體檢人群,高齡人群合并基礎疾病較多,在體檢過程中可早期發現疾病,為高齡人群健康提供基本保障。但高齡人群具有行動不便、文化知識較低、心理狀況較差等特點,在體檢過程中更應注重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將高齡體檢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實施人性化和常規護理,得出研究組體檢時間短于對照組,體檢可信度、體檢效率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人性化護理措施在高齡體檢者中應用可有效提高體檢效率,縮短體檢時間,提高體檢質量。有研究表明,高齡體檢者對體檢結果存在較大期望,同時由于體檢需要空腹、憋尿等,對于合并有基礎疾病高齡體檢者具有一定風險,故體檢過程中應盡量縮短體檢時間,提高體檢效率,以確保體檢安全。本研究組體檢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高齡體檢者對人性化護理措施實施方法、效果較為滿意,其對提高體檢者滿意度、提升醫院整體形象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