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萌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淺析潤腔技巧在民族聲樂中的基本應用
孟 萌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潤腔”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演唱技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整體演唱效果,而潤腔演唱技巧優勢大多來自我國傳統聲樂中的技巧,因此在民族聲樂之中潤腔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紹了潤腔相關概念的概述,進而分析了在聲音造型中、聲音表現中潤腔技巧的應用特點,最后分析了裝飾性潤腔在民族聲樂的應用技巧。
民族;聲樂;應用;潤腔
“潤腔”技巧是民族聲樂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演唱技術,其自身具備非常豐富的審美內涵和文化底蘊,合理運用潤腔技巧能夠充分體現出民族聲樂的特色,因此探究潤腔技巧在民聲樂中的應用情況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一)潤腔的含義。“潤腔”是我國民族聲樂中極其重要的技術之一,一般情況下,在演唱過程中,根據音樂的旋律合理使用一些特色性及修飾性的獨特演唱技巧以及發聲方式的不同,同時“潤腔”技巧屬于中國傳統聲樂技巧的高度提煉,具備極其濃厚的味道。“潤腔”以其獨特的文化性質,在我國民族聲樂中合理運用,在美學層面上具有獨特的風格,而這一風格在中國美學中稱之作“韻味”,對民族聲樂的審美性有著重要影響。
(二)潤腔的種類。第一種為音高式的“潤腔”技巧,是指在演唱中通過不同的倚音、波音、斷音、連音和回旋音等技巧進行修飾,多為正字正音時使用;第二種為音色式的“潤腔”,主要是通過共鳴狀態的改變來實現音色的改變,如虛阻音、實阻音、嗽音等,多為強調中心詞或語氣的變化;第三種為節奏速度式的“潤腔”,其在使用中主要是用于對歌曲的情緒的表達,如音頭遲出、噴口、速度的撤與催等;第四種為力度式的“潤腔”,力度主要是指演唱的音量控制,這需要演唱者扎實的功底做基礎。
(三)潤腔的成因。其在形成之中和形成地的演唱特色具有很強的關聯性。相關研究者也提出從微觀上進行觀察,在漢族的傳統音樂之中通過對音樂結構、律動特征以及內在成分的分析,認為“聲腔”的不斷發展演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潤腔”技術的誕生。
(一)依字行腔。在演唱之中,要保障歌曲的情感抒發以及內容的完美傳達,需要用聲和諧以及潤腔的合理運用。在咬字發音聲腔技術上堅持“依字行腔”。中國字在演唱中分為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字頭主要分為五種:齒音,由zh、sh、ch、s、z、c開頭;舌音,由d、n、t、l開頭;牙音,由j、x、q開頭;唇音,由b、m、p、f開頭;喉音,由k、g、h開頭。字頭的時值需要很短,做到咬準而不是咬死。也就是說,字頭清楚而不緊,字腹(多為韻母或元音)保持在口蓋軟腭處,字尾快而不松,這樣才能把字說清楚。
(二)音色潤腔的主要方式。潤腔的使用主要是為了表達出歌曲的風格、感情和內容。而在民族聲樂的演唱之中,要依據人物的不同、作品的不同來做出音色上的微調,比如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在潤腔技巧上的區別。演繹大家閨秀多以大氣、穩重、氣息綿長的處理方式,不能出現太多小嗽音,小倚音和小滑音等,而小家碧玉則可加入活潑的潤腔技巧,可加入小倚音和滑音等方式表達情緒的不同。
(一)連腔。它是歌曲演唱的基礎,同時也是歌曲演唱之中必備要素,它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聲音連貫、平滑和柔和。連腔是“潤腔”技巧中最為基本和主要的方式,在我國的民族聲樂之中,連腔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演唱技巧,其在應用中需要做到以情帶聲、聲斷氣不斷。
(二)斷腔。其通過截、挫、頓、跳的方式來實現歌聲在情感以及力度之上的對比,屬于民族聲樂演唱之中較為基本的表現方式,其主要包括截氣斷腔、氣口斷腔、頓音斷腔以及調音斷腔等。在民族歌曲的演唱過程之中演唱者用斷腔的潤腔方式來實現歌曲感染力的增加。[1]
在我國的民歌聲樂之中裝飾性潤腔的應用也十分常見,主要是使用顫音、倚音以及滑音等方式來進行音樂技巧的體現。裝飾性潤腔其在民族聲樂的使用中既包括基干音,同時還具備著很多華麗性質的多種修飾音。和國外的修飾音相比,我國的民族聲樂其裝飾性的潤腔使用時,強調必須和本民族其獨特的吐字和用嗓聯系起來,進而達到“無腔不潤、無音不飾”的演唱效果。
綜上所述,“潤腔”體現出了我國民族聲樂中極其豐富的音樂技巧,同時對于我國的戲曲以及說唱等音樂藝術的優點都有著較為集中的綜合,其在聲音造型中的主要應用體現在依字型腔方面,而在聲音表現上的應用體現在斷腔技術和連腔技術上,在音樂要素上主要有速度潤腔以及力度潤腔兩者。潤腔演唱技巧是我國民族聲樂上一塊瑰寶,需要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堅持和傳承下去。
[1]羅莎.湖南花鼓戲潤腔技巧與湘籍女歌唱家獨特聲腔體系的不解之緣[J].音樂創作,2016,10(1):177-179.
孟 萌,女,漢族,山東人,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民族聲樂演唱專業,現為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聲樂教師。
J616
A
1007-0125(2016)12-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