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湄洲灣職業技術學校,福建 莆田 351254)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實施了中職生資助政策和免學費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說明中職教育的重要性。但隨著普高熱和大學不斷擴招,中職學校生源質量逐年下降,這給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如何搞好學校管理工作是職業學校教育的難點。近年來本校建立了“校長、分管領導、年段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組織”共同參與、分工合作的管理機制。在此結合本校實際淺談學校質量管理的一些理念及做法。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學校積極探索“現代師徒制”,與中國輕工焙烤食品糖制品行業及莆田市壽山石雕行業深度合作,實施“英才教育計劃”,實施“1+2”培養模式(即1年在學校,2年在企業);教學采用“1+5”的“師帶徒”模式(即1個老師或企業的1個師傅帶5個學生),學生通過“每天有指導、每周有分享、每月有總結”的理論學習和過十二崗、七級的考核后,最終成為“懂經營、會管理、能訓練、敢創業”的職業經理人。推進招工招生一體化教育改革,實現招工與招生互通,上課與上崗融合,畢業與就業銜接,實現企業用工與人才培養無縫對接。本校開展的“項目導向”、“任務驅動”、“頂崗實習”教學模式、“分段遞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富有成效。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創造一流的教育業績,學校才能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近些年來,我們狠抓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學校取得飛躍發展。
1.提高教師素質。一是抓中青年教師的業務進修和繼續教育,以便更新知識提高素養,學校每學期舉行年輕教師公開課及骨干教師示范課教學活動,達到傳幫帶作用。為培養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學校定期選派部分中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及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我們特別重視骨干教師的外出考察和參加高層次的研討交流活動。我們認為這是培養高水平教師的重要途徑。二是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研討,我校教務科與教研室一道,通過每周一下午第三節的教學例會,組織各專業科長及教研組長參加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研討,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開展項目教學研討,學習“理實一體化”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還利用星期二下午第二、三節教研活動,通過各專業及教研組,組織全體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學習與研討,有效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并制定了檢查措施。
2.狠抓教學常規。一是認真抓好了教師教學計劃、備課、上課、早讀、作業等教學環節的檢查,執行“專業科(教研組)自查,教務科、教研室抽查”,杜絕教育教學不良現象,對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按相關制度考核;二是組織召開師生座談會、學生評教活動和教師評學活動。全面了解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三是加強了早晚自習、課堂教學的整頓,每天每樓層有督導教師值班,要求師生課堂手機入袋,隨機抽查兩堂課,加強教學過程的監控,不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良好的教學軼序;四是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對所有教學人員都進行了聽課、評課,并隨堂檢查上課教師的教案及作業,還進行了學生問卷測評,掌握了教師的真實上課情況,教師的教風得到了明顯好轉,教學效果也得到顯著提高。五是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各類課題研究、論文和經驗總結的撰寫。系列科研活動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為我校的可持續發展培植了后勁。
學生管理是學校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想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就必須切實開展德育工作、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并扎實推進技能訓練,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1.切實開展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而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生命線,重在細節,貴在堅持及常抓不懈。本校要求全員參與,并責令保衛科、團委、學生科、班主任、任課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對學校、班級發生的安全事故隱患應及時排查解決,學校對安全管理列入綜合評估成績。針對中職學生求知欲強、精力充沛的這一身心特點,學校應積極探索實施德育教育的好辦法,寓德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我校堅持每學期的常規教育活動:入學教育,國旗下講話、道德講堂、主題班會、團課、革命傳統教育、志愿者服務、法制教育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我們以團委、學生科為龍頭,突出活動帶動、活動育人,做到每月有主題,每周有活動。學校以“雷鋒月”、“植樹節”、“清明節”、“母親節”、“教師節”、“中秋節”等節日為契機,結合社會熱點話題和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各類相關活動和宣傳手段,引導學生爭做文明中職生。組織學生參加院校文化藝術節、校園十佳歌手、舞蹈大賽等大型主題活動;開展師生防火、防震減災等應急演練,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觸電等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積極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中華經典詩文朗誦、國慶書畫展、大唱紅歌活動及社會實踐和社區公益活動;舉辦了單足跳接力、跳繩、趣味籃球、趣味套環、師生“足球小射門”、歌詠比賽、社團文藝匯演、時裝秀等比賽活動;組建記者團、禮儀隊、街舞隊、籃球隊、魔術社、書畫社等學生社團,為發揮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引導學生特長的良性發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加強了學習鍛煉,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良好作用,既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培養了學生的才干,又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加強學生養成教育。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文明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的東西就是美的東西,良好的品德來自良好的習慣,作為校長、老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文明習慣教育即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通過日常行為規范的系統教育與管理,培養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需要的良好行為習慣。抓養成教育一定要注重榜樣的引領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學生。為了讓學生看得到,摸得著,實實在在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本校利用學院精神文明評比活動,堅持每天一小評,每周一小結,每月總結的文明個人、文明宿舍、文明班級評選活動,并開會隆重表彰,讓學生從中接受道德認識的榜樣教化。其次,強化學生對學校管理的認同和支持,變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參與管理。即通過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為習慣,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學校以學生科、團委及宿管中心為龍頭,成立學生會、團委會、樓管會及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協助學校督查同學每天的穿著裝扮、校徽佩戴、言行舉止文明等,對教室、宿舍、公共區衛生及黑板報、晨讀等展開評比。通過活動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動,感染,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且從中體會到養成文明習慣的樂趣。
3.扎實推進技能訓練。職業教育是培養有一定文化素質和過硬專業技能的技術人才的教育,它更側重于操作者的專業技能。“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已成我校的共識。學校以技能訓練為抓手,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技能競賽活動。一是注重學生技能鑒定及會考。組織學生做好技能考核與會考科目的報考及認真應考,并要求相關老師考前輔導、訓練,教務科組織各專業科對相關學生就維修電工、家用電子維修工、無線電裝接工、裝配鉗工、車工、焊工、計算機操作員、收銀員、化學分析工等工種進行職業技能輔導培訓,確保通過率。二是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為了豐富學生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每學期選派優秀教師對各項目進行課外指導,涵蓋計算機、電子電工、機械、財經、化工、工藝美術等6個專業20多個項目,幾十位指導教師參與,效果良好。三是開展專業技能競賽。每學年舉行校級各專業子項目技能比賽,承辦省、市中等職業學校部分技能大賽。學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積極組隊參加省市及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專業技能訓練,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推動了我校的專業建設和專業教學工作。
我們相信,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辦學水平肯定會逐步提高。只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向管理要效益,以質量謀發展”的方針,堅持“以育人為目標、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黨建為保障”的辦學理念,強化管理,狠抓養成,面向全體,突出特色,學校將會很快步入良性的、持續的發展軌道。
[1]孫永正.《管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葛道凱.《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杜慕群,朱仁宏.《管理溝通》,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4]陳鴻橋.《科學管理:做解決小問題的高手》,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5]盧志鵬.《現代職業教育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